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县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登记的1761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2.44: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10~2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的比例为1:1.14%,全程注射狂犬疲苗者1738例.结论 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戈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疲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绵阳市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狂犬病暴露人群4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0~岁组和40~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分别占犬伤总人数的23.31%和15.12%;伤后24h内就诊者达92.45%;Ⅱ级暴露者和伤及四肢者最多,分别占53.59%和87.46%;犬伤人占大部分,为93%;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45.35%。结论预防狂犬病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同时,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物致伤接种狂犬疫苗人数逐年增加。53767例免疫者中。暴露前免疫1560例占1.2%。暴露后免疫以犬致伤为主。其次为猫。多数伤者能及时就诊,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人血狂犬免疫球蛋白者仅占2.6%。结论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7年1~12月因动物致伤后来我院急诊科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就诊者,采用《深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表》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81例狂犬病暴露者中,男性2629例(占47.96%),女性2852例占(52.03%),男女比例为1:1.08。高发年龄是15。44岁3493例(占63.72%),其次是0—15岁1111例(占20.27%)。伤人动物主要为犬类,宠物犬和家犬共3845例(占70.15%)。伤口部位主要为上肢3029例(占55.26%),其次是下肢2079例(占37.93%)。I级暴露人群最多5420例(占98.88%)。受伤程度以浅表为主5276例(占96.25%)。所有暴露者经正确处理伤口,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迄今无1人发病。结论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暴露后免疫预防是关键,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犬咬伤人群全程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到保护的情况,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人群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产生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依从性的现状,为今后提高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新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9年因犬伤就诊的病人进行登记,并将就诊记录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依从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共接诊2095例狂犬病暴露者,全程接种人群1546人,疫苗接种依从性为73.79%。Ⅰ、Ⅱ、Ⅲ级暴露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0.48%、69.84%、84.15%,前三针的依从性较高,第四针后明显下降。Ⅲ级暴露者的接种依从性最好,Ⅱ级暴露者最差(χ2=45.84,P〈0.05)。疫苗接种者中儿童的依从性最好,青壮年人群的依从性最差。城区居民的疫苗接种依从率高于农村(χ2=16.83,P〈0.05)。不依从者主要是不按时进行接种。结论新会区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是百余年来公共卫生措施中预防狂犬病的一种成功的方法。由于我市尚未将犬只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近年来各地犬患时有发生。2005年8月咸宁市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预防接种门诊报告1例犬伤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明原因死亡,此种情况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番禺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狂犬病预防门诊接受诊治的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番禺区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19532人。两年均无因本地动物伤害而引起的狂犬病病例报告。动物伤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7~10月相对较多,第三季度共发生5574例。暴露者中男性占56.43%.女性占43.57%。所有暴露者中15~44岁占51.22%。中心城区的暴露水平较周边地区高。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87.82%,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共10190例,占52.17%,暴露人员中以Ⅱ度暴露最多共18193例,占93.14%。结论当前控制狂犬病流行需加强养犬管理,有效地降低人群狂犬病暴露水平;加强狂犬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资料,探讨育龄妇女狂犬病暴露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接种疫苗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犬致伤数据来源于门头沟区三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动物致伤数据库。以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结果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25 258人中,育龄妇女4216人,占9.5%。三类伤口的育龄妇女中,66.2%接受了被动免疫,与一般人群三类伤口接种率72.3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拒绝接受被动免疫最主要的原因为害怕其对妊娠的影响。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出生低体重以及小先天缺陷在接种狂犬疫苗妊娠妇女和一般妊娠妇女中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孕症在接种狂犬疫苗育龄妇女与一般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对妇女妊娠及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7年渭南市犬伤门诊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7录入渭南市犬伤门诊报告的病例资料,对暴露人群处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采样χ2检验。结果2017年渭南市犬伤门诊共接诊32094例,年暴露率625.64/10万。动物咬伤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夏季,占全年47.47%。不同年龄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8,P=0.003)。农民暴露人群构成比最高,为52.34%。门诊伤口处置及疫苗接种率为89.6%,Ⅲ级暴露人群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46.93%。结论应实施以强制免疫家养和收容流浪犬类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加强狂犬病防制宣传,是防治人类狂犬病发生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3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诊的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特征及抗体产生情况,为我市狂犬病监测提供部分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3年狂犬病接种者的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LISA法对2003年在我门诊注射狂犬疫苗1701例人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在89.66%~98.41%,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人群。结论注射狂犬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仍未能达到100%,对结果阴性者应及时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收集1956-2009年阳朔县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朔县54年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00例,病死率为100%,以春冬季多发,年发病率为0~7.47%,全县9个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男女性别比为4.6∶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60岁以上年龄组多发。发病以农民为主,报告病例个案调查表显示,未做伤口处置的病例高达85.71%,处置不及时的病例占14.29%,未接种过疫苗的病例占85.17%。不同病例潜伏期差异显著,以40~90d居多,病程较短且临床表现各异。结论阳朔县54年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呈波动性,1993年疫情控制后,2003年又出现反弹。犬只管理不到位、人群缺乏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防范意识差或者暴露后无免疫接种是其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人被犬等动物咬、抓伤后接种狂犬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为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受保护情况 ,对茂名市 82 7例被犬等动物咬、抓伤注射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 82 7例被犬、猫、鼠等咬、抓伤就诊者 (男 52 4例 ,女 30 3例 ) ,均注射了国产浓缩人用狂犬疫苗 5针次 ,首针后 4 5天采静脉血检测抗体水平 .2 结果  82 7例中 ,狂犬抗体阳性 657例 ( 79 4 % ) ,其中男阳性 4 19例 ( 80 0 % ) ,女阳性 2 38例 ( 78 5% )…  相似文献   

15.
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高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2006--2008年健康犬脑带毒检测结果,探讨广西狂犬病高发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8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资料,DFA和RT-PCR法检测2006--2008年健康犬脑标本。结果2004—2008年间广西共报告狂犬病2463例,年发病率0.98/10万。疫情波及95个县,高发县数量减少,低发县数量增多,中西部地区疫情增长迅速。病例四季没有显著高峰。高发人群为农民、儿童和散居儿童,〈20岁和≥40岁发病较多。病例犬伤占83.79%;病例多为Ⅲ级暴露,占78.5%;受伤部位上下肢占83.17%,头面颈部占10.56%。67.88%的病例未处理暴露伤口,18.31%注射狂犬疫苗,3.63%Ⅲ级暴露病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潜伏期的中位数为60d。2006--2008年健康犬脑狂犬病毒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2%、0.93%和0.89%。结论暴露后处置未能规范实行、地域内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犬是广西狂犬病高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RV)对妊娠期Th1/Th2类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方法对所有可疑狂犬病毒暴露者进行RV的全程接种,在接种RV的第0、14、45天时采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RV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抗狂犬病病毒抗体,体外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B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的水平。结果 17例暴露者于RV全程注射后17d(第45天)抗体检测阳性;RV刺激后,暴露者第45天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第0天(P〈0.05);当RV刺激后,暴露组第14天、第45天产生IL-2、IL-4、IL-5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及暴露组第0天水平(P〈0.05)。结论妊娠期注射RV在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诱导Th1/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狂犬病持续流行相关影响因素,以其对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我国2010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23个省817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病例为2048例,较2009年下降7.46%.病例以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职业以农民(69.14%)为主,男女发病比为2.44:1.全国哨点监测共上报640例个案,致伤动物以犬(87.50%)为主,暴露方式以咬伤为主,病例的暴露后自行处理率、疫苗注射率及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仍然较差.门诊监测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除个别省外大部分监测点疫苗注射率达98%以上,但Ⅲ度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率不高.结论 2010年全国狂犬病疫情有所缓解,门诊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良好,但个案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被犬等动物咬、抓伤后接种狂犬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为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受保护情况,对茂名市827例被犬等动物咬、抓伤注射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自2000年2月~2001年2月827例被犬、猫、鼠等咬、抓伤就诊者(男524例,女303例),均注射了国产浓缩人用狂犬疫苗5针次,首针后45天采静脉血检测抗体水平. 2 结果 827例中,狂犬抗体阳性657例(79.4%),其中男阳性419例(80.0%),女阳性238例(78.5%),差异无显著性(χ2=0.235,p>0.05).0~19岁315例抗体阳性247例(78.4%),20~39岁283例抗体阳性234例(82.7%),>40岁229例抗体阳性176例(76.9%).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97,p>0.05). 3 讨论人群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是反映受保护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结果显示,经基免后抗体阳性率达79.4%,这说明大多数可获得有效的免疫,今后应把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检测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措施之一. 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与报告不一致[1,2].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贵州籍人群对EHF疫苗抗体应答能力和免疫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对60名贵州健康自愿者进行EHF双价灭活疫苗全程接种,共3次(第0、7、28天),接种前及末次接种后2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EHF抗体水平,效价≥1:640为高应答者;效价≤1:80为低应答者,ELISA法检测高低应答组人群血清TNF-α、IFN-γ。结果60名EHF疫苗接种者均对EHF疫苗产生免疫应答,汉族46人中19人(41%)为高应答者,5人(10%)为低应答者;侗族10人中5人(50%)为高应答者,3人(30%)为低应答者;布依族4人中1人为高应答者,1人为低应答者,疫苗接种后TNF-α、IFN-γ均有升高。结论60名。EHF疫苗接种者均对EHF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其中汉族、侗族、布依族对EHF疫苗的抗体应答能力有所不同,同时诱导TNF-α、IFN-γ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动物致伤特点及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方法注射狂犬疫苗首针后45天采血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常规程序(0、3、7、14、30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5.70%,应用2-2-1程序(0、7、14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2.18%.结论犬伤为本地区动物致伤首位,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措施之一,2-2-1程序比常规程序免疫时间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