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重型肝炎无论是慢性重症肝炎还是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都很困难,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70 %,尤其是有合并症者,合并症越多,治疗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可达90 %以上[1].近几年虽然重型肝炎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但其死亡率仍很高.自1989年至2003年,本人收治的22例重型肝炎病人,早期采用了导泻通便治疗,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症状,有利于重型肝炎其他治疗措施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中原医刊》2005,32(10):6-7
目的总结30例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经验,探讨内科综合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保肝、退黄、支持、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治愈率13.3%,有效率30.0%,死亡率56.7%。结论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高,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有限,但对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早诊断、早治疗依然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申红连  周志红  方宜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07-2007,2032
目的了解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98例重型肝炎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等。结果98例重型肝炎经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胆汁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显著下降(P〈0.05);生存65例(66.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生存47例(94.0%),中期重型肝炎生存17例(43.6%),晚期重型肝炎生存1例(11.1%)(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综合基础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补充。对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应争取时机,在综合基础疗法上及早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是提高存活率,延缓坏死后肝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是病情极其危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本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ALSS对20例重型肝炎进行35人次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威佳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月以来收治的重型肝炎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急重肝7例,亚重肝21例,慢重肝18例;对照组44例,其中急重肝9例,亚重肝19例,慢重肝16例。对照组除不用威佳外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人总死亡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6.5%和72.7%(P〈0.05),急重肝两组死亡率分别为43%和66.6%,亚重肝分别为57.1%和73.3%,慢重肝分别为72.2%和87.5%。结论:威佳治疗三型重型肝炎均显著降低死亡率(P〈0.05),治疗组未发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重型肝炎疗效。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疗效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4.4%,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7.1%,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0%、57.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可提高临床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64例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结果 治疗20d后,治疗组肝功能明显好转,感染控制率达75%(24/32),死亡率为28.12%(9/32),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胸腺肽α2^ 综合治疗法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疗效优于单用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特点,指导产科处理。方法回顾分析4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例,总结其产科特点,并随机选择同期无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本文欲比较的并发症除外),对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多数在孕晚期发病75.0%(30/40);产前出血20.0%(8/40);妊娠高血压疾病27.5%(11/40);急产20.0%(8/40);宫缩乏力66.7%(12/18);产后出血88.6%(31/35);胎儿窘迫50.0%(20/40);死胎17.5%(7/40);早产、流产65.0%(26/40);围产儿死亡率20.0%(6/30),窒息率43.3%(13/30)。以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常于孕晚期发病,易并发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急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死胎、早产、流产、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苏意娟  许正锯  杨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61-1062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常见并发症,以采取有预见性的护理,及早发现或减少重型肝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年中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相应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结果172例重型肝炎病死率为54%,并发症最为常见,感染占33.6%,腹膜炎占22.6%,电解质紊乱占20.9%,肝性脑病占20.9‰出血占18.6%等,护理上若注意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结论了解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做好对重型肝炎并发症的控制,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可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抢救急性、恶急性重型肝炎成功的经验,了解存活患远期预后。方法:对自1977年以来抢救成功的急性重型肝炎2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9例,共88例的临床、实验室和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32例平均19年的远期追踪,对他们进行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劳动力的鉴定。结果:一早、四防、一支持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抢救存活远期预后良好,没有任何症状占74.2%,肝功能正常占87.5%,引起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主要与抢救中应用血制品而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乙型肝炎所致重型肝炎,在3个月-20年的时间内,70%的患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完全清除,96.8%的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抢救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是基础,不需太多费用,抢救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药品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并与临床病死率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22例重肝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6例HGVRNA阳性,阳性率27.3%,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HGVRNA阳性4例,阳性率36.4%,慢性重型肝炎10例,HGVRNA阳性2例,阳性率20.0%,急性重型肝炎1例未检出。HGVRNA阳性6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16.7%,HGVRNA阴性16例中,死亡6例,死亡率37.5%。表明川北地区亦存在HGV感染,HGV感染病例病死率较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齐蕾  谢友好 《安庆医学》2000,21(5):226-227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1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肝炎中56.47%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和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把126例用随机微量血糖法测血糖最低值为标准,以2.8mmol/L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是一样的,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低血糖组的纯亡半分别为60%、21.6%、75.6%,三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低血糖组死亡率最高。随着低血糖的加重死亡率显著升高,其中重度低血糖组死亡率达100%。结论:重型肝炎的治疗预后和低血糖的关系密切,血糖越低病步死率越高。临床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积极控制低血糖有望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重型肝炎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66.7%,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42.8%,降低了重型肝炎病死率。结论ALSS为重型肝炎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ALSS对重型肝炎的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锋  吴彪  邱平  李晖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30-223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1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7例患者中,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8例,中期患者29例,晚期患者10倒,均应用内科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中,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5例,中期患者27例,晚期患者12例慢性经内科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rrA)。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治疗有效,反之为无效。其有效率用χ^2检验。结果67例治疗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有效率为61.2%,64例对照组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有效率3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组中,早期2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67.8%,晚期1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治疗有效率67.8%,凝血酶原活动度〈20%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患者。血浆置换加内科综合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较好,晚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7例,使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日0.5mg,同时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对照组51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只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2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彩超等,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DNA阴转率为78.94%,而对照组仅为11.76%。治疗组谷丙转氨酶、TBIL下降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为1.75%,对照组为7.84%。治疗组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的几率为1.79%,而对照组有31.91%的患者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以降低乙型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及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4.6%,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5.3%,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ALT与HBeAg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思美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力超 《西部医学》2006,18(5):573-573,576
目的 观察思美泰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9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将思美泰1000mg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2~4周,对照组则未加用思美泰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随访5年,治疗组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61.23%)。结论 思美泰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