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小时。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用药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钙、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我们观察了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透析1小时、2小时、透析后行心电图检查,测定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QTd(62.1±16.9)和Q—Tc(68.3±16.9)较正常人延长(P<0.05);透析后的QTd(48.7±14.6)和Q-Tc(52.6±15.8)较透析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机率明显增高,但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能降低此危险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析液钾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慢性肾衰竭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 mmol/L,3.0mmol/L的透析液各进行1次血液透析,分别记录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透析中(透析至4h)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离散度(QTd)。结果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血液透析时,QT间期由钾浓度2.0mmol/L透析时(595.51±39.01)ms缩短为(540.61±44.63)ms,QTd由(63.27±8.46)ms缩短为(53.46±8.83)ms,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同钾浓度透析液透析时透析前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QTd较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可缩短QT间期及QTd,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防治透析前低血钾也可缩短QTd,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的变化及早期再灌注对QTd的影响。方法:对61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予溶栓前及溶栓2h后同步记录18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成功组及失败组的QTd,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溶栓后再通41例,溶栓后未通20例。血管未通组其QTd较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再通组其QTd较血管未通组降低程度更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Td可作为评价AMI患者溶栓后判断溶栓成功与否的一项临床早期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启定  赵月萍 《临床荟萃》2000,15(17):808-809
QT离散度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大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1 ]。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可作为一项有效预测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通过 93份心电图分析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与无心律失常者 QTd之间差异及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8~ 1999年患者 93例 ,冠心病 2 5例 ,风心病 16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14例 ,肺心病 5例 ,糖尿病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草药中毒 2例 ,甲亢 5例 ,病因不明者 12例。排除心率 <6 0次 /分和 >10 0次 /分者 ,电解质紊乱 ,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者。分为心律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临床应用特点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第一作者以"支架置入,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等检索1998/2010时限内与支架置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有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文献22篇.常用支架为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置入操作简便易行,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临床应用优势,但术后早期再狭窄发生率高;药物支架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远期安全性尚不明确.同时因经济投入高、置放技术要求严格等不易进行临床推广.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支架置入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结论:支架置入显著缩短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但不同类型支架置入引起QT离散度的对应性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谷国强  都军  崔炜 《临床荟萃》2003,18(9):515-516
自从 1 985年Campbell等[1 ] 首次提出QT离散度 (QTd)的概念以来 ,QTd已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及扩张型心肌病预后评价 ,QTd作为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 ,已得到学术界认可 ,但对于QTd的动态监测 ,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动态监护仪与同步 1 2导心电图 (ECG)所测QTd的差别 ,并探讨利用动态监护仪进行QTd动态监测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入院病例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6 .6± 5 .3)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速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 (QTd)与P波离散度 (Pd)变化。方法  32 3例 0 0 8~ 16 0 0 (平均3 0 2± 3 0 3)岁先心病患儿 (研究组 )及 77例匹配健康儿童 (对照组 )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选择波形清晰的 3个心动周期人工测量心率 (HR)、Pd 与QTd。微机数理统计。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体重分别为 (12 11± 7 2 0 )kg及 (14 6 3±6 39)kg ,身高分别为 (87 16± 2 2 89)cm及 (94 4 2± 2 1 2 9)cm ;研究组体重减轻 17 2 2 % (P <0 0 1) ,身高降低 7 6 9%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增快 (P >0 0 5 ) ,QTmax及Pmax延长 (P <0 0 1) ,QTd 与Pd 分别增大 5 6 0 3%及 38 33% (P <0 0 1)。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电图QTd 及Pd 明显延长 ,可能与发生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60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值,并进行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84±13.56比39.57±14.72,P<0.01);透析后QTd较透析前明显增大(59.73±20.11比44.23 ±13.26,P<0.01);回归分析表明,透析后QTd的增幅与K +浓度的变化及HCO3-的变化幅度呈正相关 (分别为r=0.67,P<0.01;r=0.79,P<0.01).结论 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透析后QTd进一步增大;QTd增大的机制与K +浓度的快速变化及酸中毒的快速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扩张性心肌病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新桃  范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94-2196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与QT离散度(QTd)及心功能超声参数相关性。方法:对扩张性心肌病组(n=68)与正常组(n=66)进行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照分析。结果:扩张性心肌病之NYHAⅡ(n=28)、III(n=22)、IV(n=18)级心功能患者之QTd与对照组(n=6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猝死者QTd显著高于幸存者(P<0.01),扩张性心肌病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65mm者,与LVDd<65mm者相比QTd均显著性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与≥40%的扩张性心肌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QTd越大,反映其心肌重构后,心肌复极化越不均匀,心电活动越不稳定,心肌病损程度越大,预后不良,与LV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心电图 1 2导联中QT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用这个差值来反映心室复极的离散情况 ,从而探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1 ] 。本资料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QTd的测量分析 ,探讨QTd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2 5~ 62岁。经临床检查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 ,同时排除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血压病 98例 ,Ⅰ期 2 5例 ,男 1 6例 ,女 9例 ;Ⅱ期3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Ⅲ期 35例 ,其中心功能Ⅱ级 1 9例 ,男 1 0例…  相似文献   

12.
麻醉前后的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醉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并计算出 5 5例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的QT、QTc离散度 ,其中 12例为全身麻醉 ,4 3例为连硬麻醉。结果 :麻醉后病人的QTd、QTcd大于麻醉前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全身麻醉后QTd、QTcd增大较连硬麻醉后更为明显 (P分别 <0 .0 5和 <0 .0 1)。结论 :麻醉可增大心室肌的复极离散度 ,可能与麻醉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麻醉过程中应加强心脏监护 ,确保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测量 13 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分析QT间期及QTd ,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的 5 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QT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肝硬变患者Child PughA、B、C3级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逐步升高 ,QTd增加也逐渐明显 (均为P <0 .0 5 ) ;肝硬变患者中死亡者的QT间期非常显著长于存活者 ,QTd也非常显著增加 (均为P <0 .0 1)。结论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 ,QTd增加明显 ,且与肝硬变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QT间期延长及QTd可以作为肝硬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β1 受体阻断剂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肯定疗效已为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本研究对比观察了 DCM患者与健康成人 QT离散度 (QTd)的差别及美托洛尔治疗对 DCM患者QTd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我院 1 998~ 2 0 0 1年住院确诊 (符合 1 995年WHO/ ISFC标准 )的 DCM患者且随访证实已服用美托洛尔治疗 3个月以上。病例入选时及以往服用美托洛尔前 (应有资料证实 )有以下情况者除外 :1电解质紊乱 ;2房颤 ;3长 QT间期综合征。且未服或停服地高辛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竭以上。共筛选了符合条件的患者 35例 ,其…  相似文献   

16.
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改变,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电生理学基础。近来有资料表示QT间期离散度(QTcd)能可靠反映心肌复极离散的情况,然而临床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研究飞行员心肌复极不均一性。方法 本文作者利用HPM1772A-100型心电图机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算了53例飞行员和32例地勤人员的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心率校正JT离散度(JTcd)等参数。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无论是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抑或是胸前6导联心电图测算的QTd等参数,地勤人员与飞行员之间均无明显差别。例如,飞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其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ECG、彩色超声仪测定血透患者QT间期和RR间期、记录左室功能参数,计算出QT间期离散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且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1=0.57,r2=0.53)。结论 血透患者易出现左室肥厚,发生心率失常致猝死,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血透患者猝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 (Pd)及QT间期离散度 (QTd)变化。方法  2 42~ 1 6(9 70± 3 0 0 )岁预激综合征患儿 (研究组 )及匹配健康儿童 (对照组 )各 32例 ,用广东中山SR - 1 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 1 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 ,计算机回放并程序放大波形 2~ 4倍检测 ,增益 2 0~ 40mm/mV ,纸速 50~ 1 0 0mm/s。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 ,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下心室率 (HR)、Pd 与QTd,分别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Pcmax、Pcmin与QTcmax、QTcmin,计算Pd=Pmax-Pmin,Pcd=Pcmax-Pcmin,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Pmax、Pmin、Pd 与Pcmax、Pcmin、Pcd延长不明显 (P >0 0 5) ,而QTmax、QTmin、QTd 与QTcmax、QTcmin、QTcd则明显延长 (P <0 0 1 )。结论 小儿预激综合征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由旁道和房室结组成的房室折返环参与外 ,还可能与心室肌激动顺序有关 ,心房肌电活动非均一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成人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及探讨选择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的影响。方法对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并与86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空白对照组46例,观察6周后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健康成人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47.24±21.14msvs33.46±7.14ms,P<0.01),美托洛尔组与空白对照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34.26±6.83vs46.18±18.04,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显著增加;美托洛尔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