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国外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完全缓解(CR)已达90%以上,5年生存期约占50%,其中40%可10年不复发而达“治愈”。成人急淋虽较难治,而近年来CR亦达80%以上。采用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DNR)为主的各种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CR为35~85%。但在病例较多的治疗组,其CR约为50%;20%左右的AML缓解2年或更长。日本的304例5年长期生存者,其中121例为ANLL,179例为ALL,4例为未分化型,个别ANLL可缓解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MEA方案联合G-CSF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A(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有效方案之一,完全缓解(CR)率达70%左右,已成为初治ANLL诱导缓解的一线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提高MEA方案的疗效,我们观察了MEA方案联合G-CSF治疗初诊ANLL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FLAG)方案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应用FLAG方案诱导治疗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NLL)14例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患者,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其中8例ANLL获得完全缓解(44%)、3例ANLL部分缓解(16%);仅1例ALL部分缓解(6%)。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感染,化疗期间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FLAG方案作为难治、复发性ANLL的诱导治疗方案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初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1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予TA方案化疗[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予VTLP方案化疗[THP联合长春新碱(VC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强的松(Pred)];对照组,53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中ANLL 36例,予DA方案化疗,ALL 17例,予VDLP方案化疗[两方案均以柔红霉素(DNR)代替THP].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疗程的完全缓解(CR)率(81.97%)明显高于对照组(50.94%)(P<0.05),但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作为初治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自1974年Sachs提出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以来,已有不少作者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报道,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我们自1983年2月至1985年6月对5例MDS和4例ANLL应用小剂量Ara-C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联合化疗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其完全缓解(CR)率从10多年前的25%以下上升到70%以上。但是,对某些难治性AN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以及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等,联合化疗效果仍不满意。近年来,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上述疾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对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有效的,也常作为不能耐受强力联合化疗老年患者的诱导缓解治疗。有报道LDAra-C对联合化疗无效或强力化疗后复发的病人可达到完全缓解(CR),为此,作者对25例难治性或复发性ANLL患者进行了LDAra-C治疗。 病人 G1组为13例难治性ANLL,即常规诱导缓解化疗未获得CR;G2组12例为CR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吴梓梁 《新医学》2008,39(5):343-345
1 引言 儿童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2大类,其中ANLL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白血病患儿绝大多数是ALL,其治疗的疗效很好,应用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案,其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但由于目前对其治疗存在着各种误区,使得我国绝大多数ALL患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1]。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识破误区,采用改进措施,以造福于广大的白血病患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采用强烈化疗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部分长期生存的病例已达临床治愈。但如何防止完全缓解(CR)病人复发和如何治疗复发或难治病例,仍是当前成人ANLL治疗的难点,为此,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复发或难治性白血病的概念 CR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内原始细胞数大于5%;和/或出现髓外白血病浸润称之为复发。如果骨髓内原始细胞大于5%及小于30%,髓外白血病浸润不明显者称早期髓内复发或血液学复发;而骨髓内原始细胞大于或等于30%,髓外白血病浸润明显称晚期髓内外复发或临床复发。关于复发部位,儿童及成人患者不尽相同。据Kawashima等报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部位:骨髓内38.8%,中枢神经系统(CNS)37.6%,睾丸或卵巢16.3%。联合部位6%。而儿童ANLL骨髓内、外复发率分别为56.2%和43.8%。相反,成人ALL和ANLL均以髓内复发为主,约占95%。至于复发的时间,文献报道80%CR病人在头3年内复发,2~5年为复发的高危期。进一步分析显示,1年内复发率50%,其  相似文献   

10.
张Geng 《临床医学》1997,17(4):28-28
我科自1993年4月~1995年12月应用胺吖啶、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年龄35.5岁)。按1986年国内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L_12例、L_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ANLL)(M_11例、M_22例、M_41例、M_4EO1例)。难治性5例,其中ANLL2例(M_11例,M_41例)经DA方案、HA方案二疗程;ALL3例(L_11例,M_22例)经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虽然由于细胞来源不同,AML与ALL在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但急性白血病一旦确诊,无论是AML还是ALL,其治疗都应尽快作化疗以杀灭白血病细胞达完全缓解(CR)[1].因此,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至关重要.本例为1名老年AML-M1患者,作者选择了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建立静脉通路,实施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MoA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免疫分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在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国外近年来在该方面的探索.一、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 ALL部分 ANLL 与 ALL 的鉴别,根据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扫描和透射电镜等均无法解决,此时可依赖 MoA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11年急性白血病初治缓解率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初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 2 5 1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和结论 急性白血病总完全缓解 (CR)率为 6 0 .4%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CR率为 5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为 76 .7%。儿童ALL的CR率最高 ,达87 1% ,老年人AML的CR率最低 ,仅为 2 6 %。 1984~ 1994年除M3 的CR率有明显提高外 ,AML和ALL的CR率均无明显提高。诱导缓解方案对CR率有一定影响 ,维甲酸对M3 的疗效再次得到肯定。对ALL患者采用VDLP和VDP方案治疗的疗效优于VP方案。DA和HA方案治疗AML的CR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方法应用环孢霉素A(CsA)(4天)和米托蒽醌(3天),大剂量阿糖胞苷(3天)诱导治疗难治性ALL12例。结果CR7例,占58.3%;PR3例,占25%,总有效率83.3%。结论以CsA联合MA方案治疗难治性ALL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梓梁 《新医学》2008,39(4):263-265
1 引言 根据增生的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小儿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其中以ALL的发病率较高,而在ANLL中,较为常见的是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其次是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及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或单核细胞白血病(M5).其中ALL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最好,其5年无病生存率达70%以上,M4或M5对治疗的反应还不是很理想,目前其5年无病生存率还停留在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不同种类的白血病细胞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治疗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当今约有75%ANLL患儿经诱导治疗而进入完全缓解(CR),约有40%患儿无病生存(DFS)达3年以上,且与诱导治疗后是否骨髓移植或继续化疗无关。为了达到这些疗效需要采用强烈化疗,但治疗死亡率仍较高,CR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是否需作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预防以及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拓扑替康(Topotecan)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6例,现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具有成熟特征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为:细胞体较原始淋巴细胞小,象成熟的淋巴细胞一样,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无明显的核仁。在骨髓涂片,若这样的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20%以上,诊断为伴有成熟特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若这样的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20%以下,诊断为典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 作者对101例ALL(按FAB分类标准)中的19例ALLm和82例ALLt的诱导治疗反应和其它预后因素如血液学表现、免疫表型、Pgp表达、P53蛋白和染色体进行了研究。ALLm患者平均年龄为29±18岁,比ALLt患者(18±16)大(P<0.015)。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类的异质性疾病,包含不同生物学和预后特征。目前儿童ALL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0%以上,无病生存(DFS)率达70%~80%,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长期生存率也可达40%~60%。同儿童ALL及成人AML相比.目前国内成人ALL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尽管初治病人的CR率可达80%左右,但超过50%病人会出现复发,即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