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硬膜下积液患者,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果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与并发硬膜下积液有密切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强 《大家健康》2016,(1):111-1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对侧血肿的18例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二次开颅手术 ,在再次手术术中发现存在对侧颅骨骨折17例 ;其中15例术前CT已明确对侧骨折.术后6个月按 GOS 评定预后:5例死亡 ,6例植物生存 ,5例重残 ,2例中残 ,良好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 ,术前CT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的 ,应考虑到术中或术后新发对侧血肿可能 ,应立即复查头颅CT明确诊断.去骨瓣减压术后新发对侧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的关键 ,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组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608例患者中出现硬膜下积液120例,硬膜下积液发生在手术后4~22(10.3±4.2)d,积液量为12.2~120.8(25.4±10.3)mL,硬膜下积液位于一侧97例,双侧23例,9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液组与无积液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双侧开颅、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年龄大、血肿量大、入院GCS评分低、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年随访,生存75例,其中50例(55.5%)预后良好,中残15例(16.6%),重残5例(5.5%),植物生存2例(2.2%),死亡18例(20.0%)。其中死亡病例基本为瞳孔散大或呼吸不规则或CT示:环池、鞍上池消失者,病因基本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38例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头皮穿刺引流、钻孔引流、积液腹腔分流术等治疗后,硬膜下积液均减少或消失。结论多数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对于对侧硬膜下积液经保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的患者,可行钻孔引流;对于积液量进行性增多且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积液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德兴市人民医院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3~5级)与预后不良组(GOS 1~2级)。对比2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其中,5例死亡,17例植物生存,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0.14%(22/73);预后不良组瞳孔散大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预后良好组,血肿量多于预后良好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大、血肿量多、术前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将其分为发生组20例及对照组78例,仔细阅览患者病历资料,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异位血肿出现的因素如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受伤机制、中线偏移程度、骨窗缘距中线距离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伤至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受伤机制、中线偏移程度、骨窗缘距中线的距离均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救治中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龄(38.23±10.86)岁,最常见的致伤因素是交通事故(162/298,54.36%).76例(25.50%)出现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32/298,10.7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血肿量为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早期手术干预(<12 h)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颅脑损伤较重、脑内大量血肿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宏力医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均出现硬膜下积液,依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适当临床处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硬膜下进行临床处理,其中显效5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其临床有效率为96.2%。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往往会出现硬膜下积液并发症,通过依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适当临床处理,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应当对其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sTBI患者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行单侧L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DTICH分为DTICH组(n=42)和非DTICH组(n=88),对比分析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伤至手术时间、并发颅骨骨折、中线移位>1 cm、基底池消失、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与DTICH的发生有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伤至手术时间、并发颅骨骨折、基底池消失和FIB是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DTICH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非DTICH组(P<0.01)。结论: 对于外伤至手术时间较短、并发颅骨骨折、基底池消失、FIB下降的患者,应高度警惕DTICH的发生。DTICH影响患者预后,提前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及轻度低温治疗,对照组高热者使用降温毯降温、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第72小时颅内压比较,P<0.01;死亡率比较,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率比较,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的作用.方法 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选择性亚低温采取亚低温治疗机给予头颈部降温,持续4天左右后自然复温.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伤后6月GOS和主要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4、48、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9.5±2.6、20.3±1.7、17.3±1.9 mmHg,而对照组分别为23.1±2.1、20.1±1.5、20.7±1.4 mmHg,在24、72 h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43.8%、9.5%,6月后预后较佳率(GOS评分4-5分)分别为81.3%、47.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有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增加了硬膜下积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骆震  熊方令 《海南医学》2010,21(24):41-43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去骨瓣减压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经早期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根据入院时GCS评分、术前和术后中线移位及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骨窗面积、早期和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到术前的平均时间为(4.04±1.52)h,与临床预后相关(r=0.1507,P=0.0401),术后中线明显回位(P=0.0001),环池的可见程度明显提高(P=0.0002),中线移位的减少与环池可见度的提高有明显相关性(r=0.4209,P=0.0230),同时,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与临床预后明显相关(P〈0.0001)。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同时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4,(36):148-150
目的比较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为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轻度残疾+恢复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朱蔚林  赵建农  黄垂学 《海南医学》2013,24(18):2716-27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多发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2月105例急性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中存活91例,死亡14例,其中恢复良好60例,中度伤残14例,重度伤残7例,植物生存10例。结论存在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脑疝者迅速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未脑疝者,如患者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改变,动态头颅CT显示血肿增加或者水肿加重者采取预见性手术。持续ICP监护有助于多发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观察,指导手术及药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76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大骨瓣组),50例接受常规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组);术后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2、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大骨瓣组患者GOS评分优良(良好+中残)率为71.1%,显著高于常规骨瓣组的4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高压、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GC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04%,对照组为5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0,P〈0.05)。两组手术时间(t=11.720,P=0),术中出血量(t=17.904,P=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为(10.57±1.47)分,对照组为(8.59±3.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59,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