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换膝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全部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不予以任何超前镇痛,实验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术后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1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中IL-6、IL-10、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实验组在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SS膝关节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实验组在术后12 h、24 h及48 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术后IL-10水平均降低,但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0%。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抗炎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减少,有效保护患者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斜角肌间隙臂神经丛阻滞(IBPB)在关节镜下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10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IBPB关节镜下肩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4例。A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30 ml阻滞,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1.0 μg/kg右美托咪定30 ml阻滞,C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1.0 μg/kg右美托咪定+10 mg地塞米松30 ml阻滞。比较3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结果 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C组短于B组和A组(P <0.05),B组短于A组(P <0.05);3组感觉阻滞评分比较,C组低于B组和A组(P <0.05),B组低于A组(P <0.05)。3组术后3 h、6 h VAS评分比较,C组低于B 组和A组(P <0.05),B组低于A组(P <0.05);3组追加舒芬太尼比例比较,C组低于B组和A组(P <0.05),B组低于A组(P <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和A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可提高罗哌卡因IBPB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和常规镇痛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QLB组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阻滞完善后,在全麻下手术;C组患者在常规全麻后手术,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48 h内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量及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4、8、12、24、48小时的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相关并发症,包括瘙痒、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及QL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QLB组和C组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PCIA累计用量、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以提供有效镇痛,明显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降低明显镇痛相关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TPVB)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肺癌患者106例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TPVB组和EA组,各53例。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全身麻醉,E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全麻。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肺功能、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有差异(F =25.842,P <0.05)。②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有差异(F =101.268,P <0.05),TPVB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EA组低,相对镇痛效果好。③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F =42.638,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比较有差异(F =19.635、27.415、40.362,均P <0.05)。②两组患者MAP、HR、SpO2比较有差异(F =12.845、24.632、31.486,均P <0.05),TPVB组切皮时高于EA组。③两组患者MAP、HR、SpO2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F =89.563、102.542、117.635,均P <0.05)。两组患者拔管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PVB组术后48 h的FEV1、VC、MVV及拔管后与术后48 h的差值大于EA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PVB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A组(P <0.05)。TPV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EA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应用于VATS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确切,有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护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符合ERAS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5μg/kg+氢吗啡酮0.15mg/kg进行术后镇痛;C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氢吗啡酮0.15mg/kg+右美托咪定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3组术后镇痛泵总量为100ml,持续镇痛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前(T0)、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及48h(T6)时记录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者T1~T6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48h内单次自控镇痛(PCA)平均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T1~T6时HR、MAP均较A组更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A组,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组、T组,每组36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帕瑞昔布钠40mg,并使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T组在此基础上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并置入导管术后间断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比较两组返回SICU即刻(T1)、术后2h(T2)、6h(T3)、12h(T4)、24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hPCA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PCA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T4、T5时间点T组静息、运动VAS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舒芬太尼用量和PCA药液输注量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PCA自控按压有效次数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例数及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卢胜  彭刚  刘鹏  陈学榆  黄翔 《安徽医学》2024,45(7):864-86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90 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SPB 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静脉镇痛),各 45 例。记录两组术后 2、6、12、24、48 h 静息与咳嗽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舒适度(BCS)评分。记录两组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48 h 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追加曲马多例数。麻醉诱导前,记录两组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息 VAS 评分、运动 VAS 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BCS 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 2、6、12、24 、48 h 静息与咳嗽 VAS 疼痛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BCS 评分明显提高(P 均< 0.05),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均 <0.05),术后 48 h 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例数显著减少(P 均<0.05)。两组均未发生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 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可安全、有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镇痛和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镇痛用于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剖宫产手术的HIV感染孕产妇60例,年龄22~32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5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TAPB组和QLB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QLB组术毕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TA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记录术后4、8、12、24、36 h的静态VAS疼痛评分;术前1 d、术后1、2、3 d取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3、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浓度和CD3+、CD4+、CD8+含量及CD4+/CD8+;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补救性镇痛例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麻醉反应。结果: 与TAPB组术后4、8、12、24、36 h比较,QLB组各时间点静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TAPB组术后1、2、3 d比较,QLB组各时间点IL-2、IL-13、IFN-γ浓度和CD4+含量以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QLB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晚于TAPB组,补救性镇痛率明显低于TAPB组(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实施经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减轻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TAP)阻滞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80例.ASA Ⅰ~Ⅱ级,按年龄分为:1~3岁组,4~6岁组,7~12岁组,每组60例.各年龄组再随机分为三组,T组:全麻+TAP组;P组:全麻+PCI...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24-127+封三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面阻滞(Shallow serratus plane block,SSPB)和前锯肌深面阻滞(Deep serratus plane block,DSPB)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6月20日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超声引导下S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D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C组)。P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SSPB阻滞,C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DSPB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18 h和24 h的伤口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镇痛泵输注总量、患者自控追加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5 min后D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3~T8脊神经支配节段,S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2~T9脊神经支配节段;两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1 h、6 h、12 h及1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24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泵输注镇痛药物总量、追加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PB联合PCIA泵在胸腔镜术后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CF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75岁,体质指数(BMI)22~33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CFB组与ESPB组,每组40例。每组在全麻后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CFB与ESPB,选择T4横突水平,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0.4 mL/kg。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在PACU拔管时间和停留时间。记录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穿刺不良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PACU拔管时间CFB组明显短于ESPB组(P<0.05),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 h CFB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ESPB组(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ESPB组(P<0.05),补救镇痛率CFB组明显低于ESPB组(P<0.05)。结论 与ESPB比较,CFB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手...  相似文献   

14.
刘林  肖飞  张引法 《浙江医学》2014,(14):1242-1244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 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PCIA的用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术后2、4、8和1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1),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0.01),术后24h内PCIA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的需要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5例。R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患侧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block,RISS),G组不进行干预。2组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止和咳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眩晕等。 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再降低趋势,且R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G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术后48 h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镇痛例数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提高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用于半肝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右半肝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Q组)和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C组),每组20例。Q组全麻诱导前局麻下行QLB,给予0.33%罗哌卡因30 mL,C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L,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患者术中切皮即刻与切皮后1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中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静脉自控镇痛情况、腰方肌阻滞的平面范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Q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小于C组(P0.05);术中使用镇痛药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剂量明显少于C组(P0.05);在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C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4 h、12 h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PCA次数均小于C组(P0.05);两组在术后48 h的VAS疼痛评分及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方肌阻滞的平面范围在T5到L2之间变化。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Q组(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是一种新型的躯干阻滞技术,能够作为半肝切除术围术期有效的镇痛方法,可以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结果 MA组与RP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6 h MA组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RP组(P<0.05);术后1、6、24 hMA和RP组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在MA组和RP组均显著少于P组(P<0.05);PCA药量消耗MA与RP组均显著低于P组(P<0.05),而MA组的消耗量又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 MA组、RP组与P组相比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开胸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程思  董春山  马祥  孙鹏  周昕怡 《安徽医学》2021,42(2):174-178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TKA的患者80例(年龄54~85岁)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收肌管阻滞组(S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验证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abdominal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全麻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实施全麻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40例,分为TAP+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组与单纯PCIA组。胎儿娩出后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并记录48h内各随访时点的NRS(运动与静息时),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相关并发症:呕吐,瘙瘁,嗜睡。结果TAP+PCIA组在术后24h内的时间点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24h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TAP+PCIA组长于PCIA组(P〈0.05),而DI/D2低于PCIA组(P〈0.05),产妇满意度两组近似(P〉0.05)。两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可以产生较单纯静脉镇痛更为良好的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PCNA组)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完成手术,PCNA组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置管,行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PCIA组患者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VAS评分、患肢改良Bromage评分、PCA按压次数和使用帕瑞昔布钠辅助镇痛的总量,以及不良反应,并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PCNA组患者在术后8、12、24h时VAS评分低于PCIA组(P〈O.05),在各时段内PCA按压次数和使用帕瑞昔布钠的总量均少于PCIA组(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PCIA组(56.7%)(P〈O.05),患者满意度(96.7%)高于PCIA组(70.0%)(P〈O.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