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联合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评价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意识障碍、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面积梗死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NIHSS评分> 10分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有意识障碍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850(95% CI:1.831,12.824)]、NIHSS评分[O^R=5.546(95% CI:2.139,14.376)]、ASPECTS评分[O^R=0.567(95% CI:0.424,0.756)]、D-二聚体[O^R=21.802(95% CI:3.915,121.384)]、Hcy[O^R=1.454(95% CI:1.167,1.811)]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呈负相关(rs =-0.718和-0.758,均P =0.000);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联合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563,0.879),特异性为89.02%(95% CI:0.797,0.946)。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ASPECTS评分、血清D-二聚体、血清Hcy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变化与ASPECTS评分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未伴有认知障碍)。对比两组血清MALAT1水平、TXNIP水平、MoCA评分、磁共振波谱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ALAT1、TXNIP水平与MoCA评分、磁共振波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ALAT1、TXNIP单独及联合预测认知障碍发生的价值。结果 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8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占比38.67%;研究组血清MALAT1、TXNIP水平高于对照组,MoCA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NAA1/NAA2低于对照组,Cho1/Cho2、Lac1/Cr2高于对照组(P <0.05);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血清MALAT1、TXNIP水平与MoCA总分(r =-0.623和-0.512,均P =0.000)、NAA1/NAA2(r =-0.459和-0.413,均P =0.000)呈负相关,与Cho1/Cho2(r =0.569和0.496,均P =0.000)、Lac1/Cr2(r =0.523和0.475,均P =0.000)呈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ALAT1、TXNIP及两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AUC为0.860(95% CI:0.796,0.924)、0.780(95% CI:0.703,0.856)、0.890(95% CI:0.834,0.945),敏感性分别为86.7%(95% CI:0.776,0.933)、78.3%(95% CI:0.711,0.863)、90.2%(95% CI:0.839,0.951),特异性分别为79.7%(95% CI:0.702,0.869)、71.2%(95% CI:0.612,0.798)、85.1%(95% CI:0.736,0.91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血清MALAT1、TXNIP水平呈高表达,两者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磁共振波谱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的8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A组(基本治愈)、B组(显效)、C组(有效)和D组(无效)。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MMP-3、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血清各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 血尿酸、MMP-3、Hcy水平D组>C组>B组>A组(P <0.05);IL-10水平D组<C组<B组<A组(P <0.05)。血尿酸、MMP-3及Hcy与疗效呈负相关(r =-0.524、-0.486和-0.245,均P <0.05);IL-10与疗效呈正相关(r =0.781,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MMP-3、Hcy、IL-10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0.902、0.845、0.713、0.685,特异性分别为0.785、0.781、0.684、0.684。结论 血尿酸、MMP-3水平可作为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且两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故临床治疗时需积极调节患者血尿酸、MMP-3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及细菌内毒素(BT)检测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诊疗的非肠道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中肠管缺血损伤情况,将实验组分为轻损伤组40例和重损伤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DAO、D-LC和BT水平,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清DAO、D-LC和B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前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清DAO、D-LC、BT水平较对照组高升高(P <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DAO和B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损伤组与轻损伤组的DAO、D-LC和B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有差异(P <0.05),两组间有差异(P <0.05),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血清DAO、D-LC和BT水平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体内动态变化,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辅助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手术前后定期检测在急性肠梗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croRNA-7(miR-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7的表达;随访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并根据出院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mRS< 3分的预后良好患者和≥ 3分的预后不良患者,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miR-7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出血组外周血miR-7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脑出血组中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时GCS评分、外周血miR-7的表达水平、早期肠内营养比例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 <0.05),随机血糖、hs-CRP、初始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 <0.05);miR-7表达减少及随机血糖、hs-CRP增加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 <0.05);miR-7表达减少对短期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P <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R-7表达减少且是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短期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杭州市丁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52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74例,最终纳入研究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178例。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120例和死亡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和VE-cad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al、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al、VE-cad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氧合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5)。两组入住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VE-cad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血清K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r =-0.397和-0.466,P <0.05);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r =0.173和0.192,P <0.05)。入院24 h内血清Kal、VE-cad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95% CI:0.604,0.770)、0.859(95% CI:0.805,0.912)、0.890(95% CI:0.845,0.936),血清Kal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0%(95% CI:0.772,0.854),特异性为50.0%(95% CI:0.474,0.531);VE-cad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69.0%(95% CI:0.649,0.726),特异性为86.7%(95% CI:0.822,0.914);血清Kal和VE-cad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2.2%(95% CI:0.781,0.868),特异性为89.6%(95% CI:0.852,0.954)。CRP[R=1.221(95% CI:1.022,1.459)]、PCT[R=1.195(95% CI:1.035,1.380)]、VE-cad[R=1.373(95% CI:1.055,1.787)]、EVLWI[R=1.846(95% CI:1.178,2.893)]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Kal[R=0.428(95% CI:0.190,0.966)]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CRP、PCT、Kal、VE-cad、EVLWI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Kal水平降低,两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FGF-21对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作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症组64例、中度重症组61例、重症组35例。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急性胰腺炎组、正常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的差异;对比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组不同预后患者的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1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F-21对重症组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轻症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血清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依次升高(P <0.0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 =0.673、0.701、0.599和0.637,均P <0.05)。重症患者中,存活组血清FGF-21、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 <0.05)。FGF-21预测重症患者90 d内死亡的最佳截点为9.35pg/ml,敏感性为83.33%(95% CI:0.794,0.897)、特异性为56.52%(95% CI:0.538,0.614)。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FGF-21明显升高,其在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预测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miR-1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治疗的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检测患者治疗期间的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47例)、预后不良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6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最终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 <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miR-134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VEGF、bFGF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A侧支循环评分[O^R=0.804(95% CI:0.729,0.974)]、VEGF[O^R=0.618(95% CI:0.397,0.963)]、bFGF[O^R=0.608(95% CI:0.402,0.919)]为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 <0.05);miR-134[O^R=1.941(95% CI:1.802,3.480)]、低密度脂蛋白[O^R=1.349(95% CI:1.051,1.730)]是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CTA侧支循环评分、miR-134、VEGF、bFGF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946、0.937和0.892,敏感性分别为7.66%(95% CI:0.695,0.837)、9.36%(95% CI:0.900,0.972)、8.72%(95% CI:0.823,0.921)、7.23%(95% CI:0.661,0.785),特异性分别为83.6%(95% CI:0.770,0.902)、82.0%(95% CI:0.770,0.870)、86.9%(95% CI:0.818,0.920)、93.4%(95% CI:0.896,0.972)。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梗死体积较大,mCTA侧支循环评分较低,血清miR-134、VEGF和bFGF水平较低。mCTA侧支循环评分、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对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croRNA-335(miR-335)、microRNA-497(miR-4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9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的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miR-335、miR-497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不同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P <0.05);浸润深度T1、T2,TNM分期Ⅰ、Ⅱ,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497表达水平高于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TNM分期Ⅰ、Ⅱ和中高分化患者血清miR-355表达水平高于TNM分期Ⅲ和低分化患者(P <0.05);血清miR-335和miR-497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497和miR-335低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下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141例。根据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的NLR。根据脑水肿体积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的NLR。采用Spearman法分析NLR与急性脑出血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时间点的NLR有差异(P <0.05);两组的NLR有差异(P <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的NL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NLR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下降至最初水平。3组不同脑水肿严重程度组:不同时间点的NLR有差异(P <0.05);3组的NLR有差异(P <0.05),脑出血脑水肿程度越高,NLR越高;3组的NLR随着时间变化先增加后下降(P <0.05),两组NLR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表明,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406,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R=1.198(95% CI:1.023,1.404)]、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中度脑水肿:R=0.025(95% CI:0.003,0.227);重度脑水肿:R=0.064(95% CI:0.007,0.629)]为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NLR指标来评估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姚涛  倪明珠  余峰  群森  王文静  许璐  汤其强 《安徽医学》2018,39(12):1427-1431
目的 探讨早期与延迟他汀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2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n=134)与延迟他汀治疗组(n=133)。两组患者分别于发病24 h内和第7天开始接受他汀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入院时和发病第7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第90天临床预后;通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发病24 h内、第7天、第90天的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变化、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及90天预后良好比例,并分析延迟他汀治疗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他汀治疗组患者第7天hs-CRP水平较发病24 h内下降[(5.02±0.65)mg/L vs(6.45±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患者90天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例高于延迟他汀治疗组[48.51%vs 3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s回归分析显示,第7天hs-CRP水平、延迟治疗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他汀治疗可降低AIS患者急性期血清hs-CRP浓度,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PFA)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HCMV感染相关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PFA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第14天外周血白细胞人巨细胞病毒-pp65(HCMV-pp65)抗原转阴率,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第14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HCMV-pp65抗原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MV-pp65抗原总转阴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2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每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血脂指标,Th17细胞和Treg细胞,IL-17、IL-10和IL-6炎性因子,以及NIHSS和ADL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TC、TG、LDL-C和HDL-C血脂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TC、TG和LDL-C表达减低(P<0.05和P<0.01),HDL-C表达升高(P<0.05).两组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17细胞比例减低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Th17细胞减低的幅度和Treg细胞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7、IL-10和IL-6表达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7和IL-6达减低而IL-10表达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IL-17和IL-6减低的幅度和IL-10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和ADL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减低和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NIHSS评分减低的幅度和ADL评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9.4%,治疗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调节AIS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抑制炎性反应,临床使用安全,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生存质量、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治疗21d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21、60、90d的症状和体征(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确切疗效,作用靶点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7例,依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分为预后良好组318例(≤ 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PLR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空腹血糖、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时NLR水平、入院时PLR水平、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病史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LYM计数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高水平NLR和PLR是AIS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37.47、3.92,敏感度分别为69.8%、64%,特异性分别为70.8%、82.7%,PLR和NLR联合预测敏感度为74.1%,特异性为75.2%。结论 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高PLR、NLR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VD的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VD组,其余81例为非VD组。另选取该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为健康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比较VD组和非VD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CAM-1、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非VD组、VD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升高(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血清sICAM-1水平升高(P <0.05),血清VEGF水平降低(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吸烟占比、高血压及NIHSS评分升高(P <0.05),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BMI、饮酒、VD家族史、高盐饮食、高脂血症、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微粒、NIHSS及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微粒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NIHSS评分及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2.204(95%CI:1.547,3.128)]、NIHSS评分[■=1.784(95%CI:1.295,2.436)]及mRS评分[■=1.133(95%CI:1.057,1.206)]与预后不良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2,0.906),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PRDX1、FX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1例IBS-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19例轻度组(75~175分),45例中度组(>175~300分),17例重度组(>300分)。另选取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结构形态及炎症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观察组、对照组肠黏膜PRDX1、FXR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观察组肠黏膜PRDX1、FXR与IBS-SS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比对照组高(P <0.05),FXR阳性表达率比对照组低(P <0.05)。重度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 <0.05),轻度组FXR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 <0.05),中度组FXR阳性表达率高于重度组(P <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IBS-SSS积分依次升高(P <0.05)。Spearman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与IBS-SSS积分呈正相关(rs =0.516,P =0.000),FXR阳性表达率与IBS-SSS积分呈负相关(rs =-0.575,P =0.000)。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较高,FXR阳性表达率较低,且与IBS-SSS积分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IBS-D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新疆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差异,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关系,同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显著偏低(P<0.01);NIHSS评分与25(OH) 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梗死面积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是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95%CI:0.91~0.97,P=0.001)。结论 血清25(OH) D3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越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