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 PB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分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1]。原发性DLBCL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国内外对此类疾病的相关报道较少,故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度低,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本文对1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于播散,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化疗治愈,大部分则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复发而累及生命.我院应用[R-CHOP]14天为一周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胃肠道Subclassification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发生率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0%,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60%。发病年龄范围广,年龄60~70岁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在临床、组织学、  相似文献   

5.
<正>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兼具惰性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特点的特殊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而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1],使本病的确诊较为困难,若再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相似文献   

6.
郑方  冷青  季征  吴音  宋扬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43-43
目的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自200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54.76%为Ⅲ~Ⅳ期;35.71%患者有B症状;ECOG评分2~4分者占26.19%;IPI中高危者(3~5分)占28.57%;。结论 DLBCL以中年男性多见,胃肠道易受累,血液指标有改变,肝肾功能常降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 PPL)是指原发于一侧或两侧肺实质和(或)支气管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且在诊断时或诊断后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1].结外淋巴瘤是淋巴瘤常见的形式,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4%~50%,肺部是仅次于胃和肠道结外淋巴瘤较常累及的脏器,但原发于肺部的淋巴瘤却非常罕见[2].PPL在1940年由Craver首次报道,仅占淋巴瘤的0.4%,占淋巴结外淋巴瘤的3.6%,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0.5%~1%[3].由于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及痰涂片细胞学检查又多为阴性,诊断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获得病理学依据,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PPL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以提高对PPL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彩超、HE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乳腺DLBCL进行确诊,并温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彩超示左乳探及一大小40mm×35mm×25mm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光镜下见乳腺组织被弥漫浸润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所取代,肿瘤细胞大部分区域排列成单列。免疫组化标记物:CD20、CD79a、Mum-1、Bcl-2、CD45、Ki67均阳性表达,ER、PR、HerbB-2、E-cadherin均阴性表达。综合彩超、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原发性乳腺DLBCL。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相对少见,与乳腺癌难以辨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进行确诊,治疗主要以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镜下特点、相关免疫组化表型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原发性乳腺DLBCL患者,按WHO(2008年)恶性淋巴瘤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表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WHO分类DLBCL,5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非GCB)型,1例为GCB型。1例GCB型患者随访47个月仍存活;1例非GCB型患者存活18个月;另1例非GCB型患者治疗后4个月出现淋巴结多处累及,2年后出现脑转移,2年2个月后死亡;还有1例非GCB型患者治疗6个月后淋巴结多处累及,23个月后死亡;2例失访。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少见,免疫组化表型大部分为非GCB型,其预后与免疫组化表型有关,非GCB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季肋区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3天”于2019年2月26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胸椎MRI示:C7-T7椎体及附件、T6椎体水平髓外异常信号影,转移不排除。PET-CT(2019年3月4日)示:全身多组高代谢淋巴结,多处骨骼高密度影,肝内多处及右肺下叶胸膜区高代谢结节,脾大并代谢弥漫、局限性增高,淋巴瘤可能性大。Ann Arbor分期Ⅳ期。IPI评分5分(见图1A)。初步诊断: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累及脊柱、肺、肝、脾)。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原发于口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常少见,其仅占所有淋巴瘤的1%,结外淋巴瘤的2%~12%,其中原发于舌根的NHL更为罕见[1].我科收治1例原发于舌根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岁,主因咽部不适5个月于2020年6月22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原发骨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例患者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为原发骨髓淋巴瘤(PBML)。经骨髓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DLBCL,并给予化疗。结果:本例患者符合PBML诊断标准,根据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其划分至DLBCL亚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达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又行该方案化疗5个周期,现停药随访3个月仍为完全缓解。结论: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原发骨髓DLBCL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半数以上,预后较差,本文通过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治疗情况,探讨原发性乳腺DLBC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例乳腺原发性乳腺DLBCL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此例患者目前仍在化疗中,化疗过程顺利.结论 原发性乳腺DCBCL罕见,与乳腺癌较难鉴别,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化疗及局部放疗为主,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  相似文献   

17.
肺原发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一种罕见类型。大多数肺原发性淋巴瘤属于低级别、黏膜相关淋巴瘤类型,而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极其罕见,仅见于10%的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肺DLBCL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尽管目前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还没有很好的定义,但在先前的研究中,开胸肺活检或胸部CT引导下的经皮活检是获取标本的最好方法。而最终诊断要以组织病理学形态为基础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及时诊断和在疾病早期阶段就开始化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LK+DLBCL)是一种罕见并具有特征性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恶性淋巴瘤。在DLBCL中所占比例小于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为DLBCL一个独特的亚型。1997年Delsol等~([1])首先报道7例嗜窦性分布的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 PL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为我国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1]。PLC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原发癌病例较少见,国内外多以个案形式被报道。多原发癌容易与转移癌相混淆,从而造成误诊、漏诊。本院收治1例PLC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32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Ⅰ期和Ⅱ期患者23例(71.87%)主要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Ⅲ期和Ⅳ期9例患者以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标准RCHOP或者CHOP,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组完全缓解率(CR)高于CHOP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23%,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26%。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分期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预后较好。CHOP或RCHOP+放疗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治疗早期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