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辣椒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辣椒素治疗.经鼻局部给药,1次/d,7~10 d为1个疗程.并按2004年的兰州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记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总有效率89.7%,1年后总有效率69%;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总有效率88.4%,1年后总有效率34%.结论:辣椒素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两种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坚持定期复诊的两种变应性鼻炎患者各40例,无其它明显鼻部疾病,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定期随诊2年。结果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两种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相近,但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泉州市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组共38种标准化变应原对5 911例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据检测结果筛选出AR患者3 219例,以性别及年龄分组分析各组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5 911例患者SPT阳性率54.5%(3 219例),AR患者中前10位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92.2%)、屋尘螨(91.8%)、春季花粉Ⅰ(40.3%)、真菌Ⅰ(34.9%)、春季花粉Ⅱ(34.0%)、真菌Ⅱ(31.0%)、蟑螂(28.4%)、豚草(24.7%)、混合禾木科(21.7%)、艾蒿(21.3%)。男女间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χ2=141.23,P<0.01)。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近3年泉州市AR患者的主要变应原,花粉、真菌与蟑螂也是常见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两种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坚持定期复诊的两种变应性鼻炎患者各40例,无其它明显鼻部疾病,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定期随诊2年.结果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两种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相近,但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5.
6.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易复发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将近年来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助于更好地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利弊,使治疗策略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疗效。方法:将119例PAR患者及129例SAR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曲安奈德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另一组(对照组)服用西替利嗪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禁用其它抗过敏药及滴鼻剂。结果:PAR患者,63例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56例的有效率为80.36%;SAR患者,70例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59例的有效率为83.05%。PAR和SAR患者,曲安奈德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PAR及SAR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宜昌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635例具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宜昌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结果 635例AR患者中490例(77.17%)SPT呈阳性,其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397例(62.52%),主要变应原为粉尘螨、户尘螨、梧桐、蒿草等;食入性变应原阳性93例(14.65%),以大豆、虾为主。结论宜昌地区AR患者的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户尘螨、梧桐、蒿草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的鼻腔分枝,探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方法。方法:将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结构不良的175例作为观察组,将仅有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无鼻中隔结构不良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显效50.3%,有效42.9%,无效6.8%;对照组:显效:30.1%,有效55.9%,无效12.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同时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08年2012年收治的78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发作时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方法治疗)和观察组(n=39例,采用SIT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情况及免疫学指标(IL-4、IL-13)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等免疫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T是控制AR患者症状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疑似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过敏原的特征与发病季节分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典型AR症状并行变应原测试的患者1570例,分析变应原检测结果及季节分布。结果 有1182例(75.3%)检测出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单纯血清总IgE阳性者为143例(9.1%);检测出单一过敏原的AR患者为491例(31.3%),两种及以上过敏原AR患者为691(44.0%),其中尘螨(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为最常见的过敏原,共有715例约占所有变应原阳性AR患者的60.5%,其次为青霉素为239例(20.2%);在每年的4~6月、8~11月为AR患者就诊高发期。17-39岁人群占比最高。结论 尘螨为上海地区部分AR患者的主要过敏原,AR发作有时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IFN-γ、IL-4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有助于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IFN-γ、IL-4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的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但却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由于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高安全性和可靠疗效,渐渐成为AR的重要治...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C)血浆及鼻分泌物中的环核苷酸含量。结果表明,PAR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的cAMP均较NAR组(P<0.05)及NC组(P<0.01)为低,cAMP/cGMP比值亦较NC组(P<0.01)为低。  相似文献   

15.
清热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热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止嚏汤超微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肺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清热止嚏汤超微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计分评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止嚏汤超微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热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异益生菌干预是否可以减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发作次数,减轻PAR症状;益生菌抑制PAR发病是否与肠道或全身免疫有关。方法 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2-4月),我院收治PAR患者50例进入研究序列,每例患者允许获得独立编码的胶囊药物,每天确保口服胶囊1粒,连续3个月。益生菌组药物为益生菌胶囊,每粒含5×109CFU(25%嗜酸乳杆菌和75%乳双歧杆菌)。对照组为纤维素胶囊。2组PAR患者均口服氯雷他定10 mg/d,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完成以下指标检测:症状VAS评分、鼻腔分泌物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测定,血清s Ig E、细胞因子IL-4及IFN-γ浓度测定,粪便Ig A浓度测定。结果 2组治疗前检测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均降低;治疗后3个月益生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1、3个月,2组血清s Ig E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IL-4均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IL-4升高被益生菌干预阻断,而对照组IL-4继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FN-γ水平在治疗后1、3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粪便中Ig A持续降低,而对照组Ig A水平持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特异益生菌组合能够减少PAR的发病,减轻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炎症。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或全身免疫状态,抑制PAR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初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检查结果,区别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门诊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患者833例给予抽血做变应原检查,记录病人性别、年龄、总IgE(total-IgE)、血清特异性IgE(sIgE)、屋尘螨,粉尘螨(HX2)检测结果及吸入性变应原筛查(phadiato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诊833例患者有555例总IgE在参考值以上(>60ku/L),HX2和(或)phadiatop阳性,同时伴有临床症状,可确诊为变应性鼻炎;278例患者总IgE在参考值以内,HX2和(或)phadiatop阴性,但有AR相关临床症状,故诊断为非变应性鼻炎。结论临床有部分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的病人(约33.4%)检测相关变应原阴性,故并不能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应重视行变应原检查,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访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鼻翼管神经电灼术后10a的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各20例,在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在缓解期上午使用日本FUDAC-6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VC)、且力肺活量(FVC)。结果:2组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手术组VC、FVC、最大呼气流速高峰(PEFR)、一秒率(EEV1.0)均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FVC、PEFR稍增高。结论:手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术后配合抗炎类等药物,防治结合,恢复情况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马宝林 《甘肃医药》2011,(4):200-20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20mg,3次/d,口服,咪唑斯汀10mg,1次/d,口服,共治疗15天;对照组:咪唑斯汀10mg,1次/d,口服,共15天;分别在停药时及停药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5天停药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有效率为65.6%;停药15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有效率为71.9%。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9例变应性鼻炎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期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3 + 、CD4 + 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