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EDD4样E3泛素蛋白连接酶(NEDD4L)、UNC-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NSCLC及癌旁组织中NEDD4L和ULK1 mRNA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EDD4L和ULK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NEDD4L、ULK1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NEDD4L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ULK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组织NEDD4L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UL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癌组织NEDD4L、ULK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中NEDD4L与ULK1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587,P <0.05)。NEDD4L阴性表达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阳性表达患者低(P <0.05),NEDD4L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长(P <0.05)。ULK1阳性表达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P <0.05),LK1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长(P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Ⅲ期[H^R=1.898(95% CI:1.320,2.729)]、NEDD4L阴性表达[H^R=1.654(95% CI:0.921,2.588)]和ULK1阳性表达[H^R=1.692(95% CI:0.860,2.650)]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DD4L阴性表达[H^R=1.878(95% CI:0.961,2.995)]、ULK1阳性表达[H^R=1.679(95% CI:0.785,2.884)]及肿瘤TNM分期Ⅲ期[H^R=1.937(95% CI:1.131,3.317)]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NSCLC中NEDD4L表达降低,ULK1表达升高,NEDD4L、ULK1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NEDD4L阴性表达、ULK1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Versican与成肾细胞瘤1-结合蛋白(WTAP)的表达及其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101例胃癌患者。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rsican和WTAP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Versican和WTAP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Kapal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Versican和WTAP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癌组织Versican与WTAP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低分化、肿瘤分期为Ⅲ期、突破浆膜、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癌组织Versican、WTAP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Ⅰ或Ⅱ期,未突破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Versican阳性、WTAP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R^R=4.943(95% CI:2.034,12.013)]、肿瘤分期[R^R=5.058(95% CI:2.081,12.293)]、淋巴结转移[R^R=3.991(95 CI:1.642,9.699)]、Versican阳性表达[R^R=4.263(95% CI:1.754,10.361)]和WTAP阳性表达[R^R=5.038(95% CI:2.073,12.244)]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 <0.05)。Versican、WTAP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Versican及WTAP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Versican、WTAP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因子的作用。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并检测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E-cadherin、VEGF、bFGF、Ang-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对照组、Hp组、Hp + ICG-001组。对照组用不含细菌及药物的DMEM处理,Hp组用含有Hp的DMEM处理,Hp + ICG-001组用含有H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的DMEM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Transwell检测侵袭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bFGF、Ang-2的含量。结果 与Hp阴性胃癌组织比较,Hp阳性胃癌组织中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VEGF、bFGF、Ang-2 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 <0.05),E-cadherin 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Hp组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侵袭数目、VEGF、bFGF、Ang-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Hp + ICG-001组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侵袭数目、VEGF、bFGF、Ang-2的含量低于Hp组(P <0.05),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p 组(P <0.05)。结论 Hp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范科尼贫血D2蛋白(FANCD2)、乳腺癌易感基因2定位协作蛋白(PALB2)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癌组织标本作为NSCLC组,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癌旁组,每组19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ANCD2、PALB2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FANCD2、PALB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中FANCD2蛋白与PALB2蛋白呈正相关(rs =0.486,P <0.05)。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患者FANCD2、PALB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TNM分期为I、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4.125,(95% CI:2.187,10.035)]、低分化[H^R=3.146,(95% CI:3.115,9.264)]、淋巴结转移[H^R=4.124,(95% CI:3.005,13.145)]、FANCD2阳性[H^R=5.146,(95% CI:3.784,12.689)]、PALB2阳性[H^R=4.563,(95% CI:2.845,7.398)]是NSCL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3.689,(95% CI:2.963,11.254)]、低分化[H^R=2.167,(95% CI:1.998,5.996)]、淋巴结转移[H^R=5.648,(95% CI:3.552,12.953)]、FANCD2阳性[H^R=3.886,(95% CI:2.958,12.775)]、PALB2阳性[H^R=4.633,(95% CI:1.968,11.547)]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FANCD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LB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icroRNA-196b(miR-196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96b、IGFBP-3的表达。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进展组、稳定组。筛查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组织中miR-196b、IGFBP-3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癌组织中miR-196b、IGFBP-3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进展组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术前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稳定组(P <0.05)。进展组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稳定组(P <0.05)。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3.684(95% CI:1.259,10.778)]、术前淋巴结转移[O^R=3.557(95% CI:1.216,10.408)]、癌组织miR-196b表达[O^R=3.979(95% CI:1.359,11.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癌组织IGFBP-3表达阳性[O^R=0.220(95% CI:0.075,0.642)]是NSCL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癌组织miR-196b、IGFBP-3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6.25%(95% CI:0.512,0.797)、60.00%(95% CI:0.496,0.781)、87.50%(95% CI:0.725,0.963),特异性分别为69.74%(95% CI:0.534,0.825)、76.32%(95% CI:0.603,0.892)、72.37%(95% CI:0.576,0.8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80、0.805。miR-196b低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高表达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阴性表达组(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96b、IGFBP-3表达与预后相关,且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音猬因子(Shh)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54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Sh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MMP-2、MMP-9、Shh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MP-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633),MMP-2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413),MMP-9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527)。胃癌组织MMP-2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MMP-9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有关(P<0.05);Shh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2、MMP-9、Shh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三者可能相互协同或调解对肿瘤的分化、侵袭与转移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父系表达基因3(PEG3)、抑微管装配蛋白1(STM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EG3、STMN1、VEGF及CD105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者癌组织PEG3、STMN1的阳性表达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PEG3、STMN1与VEGF及CD105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G3、STMN1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PEG3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P <0.05),STMN1、VEGF及CD105在NSCLC组织中表达升高(P <0.05);NSCLC组织中STMN1、VEGF及CD105阳性率分别为62.50%、69.79%和72.92%,分别高于癌旁组织5.21%、10.42%和13.54% (P <0.05),NSCLC组织中PEG3阳性率为8.33%低于癌旁组织73.96%(P <0.05);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NSCLC患者的PEG3及STMN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NSCLC患者的PEG3及STMN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组织的PEG3与STMN1、VEGF及CD105均呈负相关(P <0.05),NSCLC组织的STMN1与PEG3呈负相关(P <0.05),与VEGF及CD105均呈正相关(P <0.05);PEG3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95% CI:0.453,0.936)、敏感性为73.66%(95% CI:0.650,0.937)、特异性为79.62%(95% CI:0.590,0.956);STMN1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95% CI:0.540,0.942)、敏感性为80.30%(95% CI:0.744,0.978)、特异性为81.12%(95% CI:0.612,0.996);PEG3+STMN1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 CI:0.753,0.995)、敏感性为92.33%(95% CI:0.751,0.930)、特异性为77.12%(95% CI:0.735,0.948)。结论 NSCLC组织PEG3降低、STMN1升高,与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其可以加快肿瘤血管生成,能够一定程度提高疾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7例无术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史的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80.6%(54/67),在癌旁组织中为61.2%(4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CS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74.1%(40/54)vs 38.5(5/1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OCS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判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微小RNA 577(microRNA-577,miR-577)在人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与对应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方法检测miR-577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577的临床病理意义;采用人工合成的miR-577模拟物(miR-577 mimics)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并检测SGC-7901细胞过表达miR-577后侵袭能力及miR-577下游潜在靶点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57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00)并与与淋巴结转移(P=0.003)、高TNM分期(P=0.006)等不良临床特征呈正相关;过表达miR-577能够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P=0.000)及细胞内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577在胃癌中低表达,并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来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大鼠,成功复制股骨干骨折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PBS缓冲液50 μL、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外泌体组(注射hucMSC-Exos 100μg、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复合组(注射hucMSC-Exos 100 μg、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腹腔注射XAV939 1 mg/只),每组10只。干预后2周、4周行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活体扫描、生物力学测试最大载荷,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痂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p-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外泌体组、复合组大鼠干预后2周、4周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Tb.N、BV/TV有差异(F =23.584和31.267,均P =0.000);②3组大鼠Tb.N、BV/TV有差异(F =85.512和54.796,均P =0.000),与对照组、复合组比较,外泌体组Tb.N较多,BV/TV较高,促进骨折愈合效果相对较好;③3组大鼠Tb.N、BV/TV变化趋势有差异(F =19.417和25.461,均P =0.000)。外泌体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和复合组(P <0.05)。与外泌体组比较,对照组组织学评分降低(P <0.05),复合组组织学评分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外泌体组比较,复合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hucMSC-Exos可促进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离子通道蛋白-3(CIC-3)对宫颈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IC-3的表达。使用靶向CIC-3的siRNA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考察CIC-3对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I3K、p-AKT、Bcl-2和p21的表达。此外,通过将转染CIC-3 siRNA的SiHa细胞接种到BALB/c-nu/nu裸鼠背部复制体内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C-3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胞质区。癌组织CIC-3的阳性染色评分、CIC-3 mRNA相对表达量、CIC-3/β-actin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 <0.05)。SiHa细胞CIC-3 mRNA相对表达量、CIC-3/β-actin相对表达量较H8细胞高(P <0.05)。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IC-3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调CIC-3能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P <0.05)。在接种si-CIC-3转染的细胞后,裸鼠的肿瘤体积变小(P <0.05)。下调CIC-3能抑制PI3K、p-AKT和Bcl-2的蛋白表达,但促进p21的表达。结论 CIC-3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下调CIC-3可抑制宫颈鳞癌的生长和转移。CIC-3对宫颈鳞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v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别检测72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6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αvβ6的阳性表达率63.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13%,有淋巴结转移者68.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8.0%(P<0.05);胃癌组织CD44v6的阳性表达率45.6%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0%,有淋巴结转移者48.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7%(P<0.05);胃癌组织中αvβ6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整合素αvβ6和CD44v6的表达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虞炜  蔡善保 《安徽医学》2020,41(2):138-142
目的 探讨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1例胃癌与相应癌旁组织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RDX1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RDX1蛋白水平在胃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间PRDX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RDX1蛋白的过表达与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DX1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胃癌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RDX1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做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5、microRNA-98-5p(miR-98-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相对表达量;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癌组织的lncRNA LINC00265和miR-98-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呈负相关(r =-0.580,P =0.000)。lncRNA LINC00265高表达、miR-98-5p低表达NSCLC患者36个月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较短(P <0.05)。淋巴结转移[R=2.152(95% CI:1.431,3.235)]、临床分期[R=2.136(95% CI:1.429,3.192)]、lncRNA LINC00265[R=2.533(95% CI:1.552,4.13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miR-98-5p[R=0.618(95% CI:0.506,0.75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升高,miR-98-5p相对表达量降低,其可能共同调控NSCLC的发生、发展,检测其相对表达量有利于判定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2(RN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利用过表达的慢病毒转染HCT116细胞构建过表达RNF2的HCT116细胞系,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RNF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RN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NF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组、HCT116-control组、HCT116-RNF2组HCT116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RNF2组细胞增殖速度、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高于HCT116-control组和HCT116组(P <0.05)。结论 RNF2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且过表达RNF2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增殖、侵袭能力,可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microRNA-375(miR-375)、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EOC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75和ERBB2在EO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EOC组织中miR-375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低(P <0.05),而ERBB2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 <0.05)。EOC组织中miR-375 mRNA和ERBB2 mRNA相对表达量在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OC组织中miR-375的表达与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miR-375低表达组的3年总生存率较高表达组低(P <0.05)。ERBB2高表达组的3年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低(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级别的FIGO分期、有淋巴结转移、miR-375低表达以及ERBB2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EOC组织中miR-375呈低表达而ERBB2呈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且均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评估病情进展及其预后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101(miR-101)、micro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低分化、病理分期Ⅲ期、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中高分化、病理分期Ⅱ期、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结果则相反(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R^R =7.294(95% CI:3.001,17.726)、分化程度[R^R =5.150(95% CI:2.119,12.516)]、miR-101[R^R =4.477(95% CI:1.842,10.881)]、miR-182[R^R =4.495(95% CI:1.850,10.92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 <0.05);miR-10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 <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miR-101低表达、miR-182高表达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染色体缩合调控子2(RCC2)对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食管癌小鼠食管组织及原代细胞,分组进行转染,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CC2、SOX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锌指蛋白(Snail)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分析RCC2与SOX2的靶向关系。结果 RCC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 <0.05);过表达RCC2后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水平升高,而抑制RCC2表达后细胞增殖水平降低(P <0.05);过表达RCC2后细胞中SOX2和SOX2靶基因PCNASnail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而抑制RCC2表达后SOX2、PCNA、Snail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RCC2与SOX2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RCC2通过上调SOX2及其靶基因表达,提高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美华  孟刚  陈晶晶 《安徽医学》2017,38(10):1287-1289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EF)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病理形态特点及在临床TNM分期的意义。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胃腺癌手术切除大体标本90例设为胃癌组,另选正常胃组织标本(距癌旁>5 cm)20例设为正常组,应用EVG染色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EF及E-cad在胃癌组与正常组的表达,分析EF及E-ca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EF数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在胃癌组癌周间质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内分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增粗,着色深,排列紊乱,部分呈团块状。EF随着病理组织分级增高,TNM分期增加、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E-cad表达率呈减弱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F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E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E-cad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EF、E-cad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TNM分期相关,EF及E-cad检测对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