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101(miR-101)、micro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低分化、病理分期Ⅲ期、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中高分化、病理分期Ⅱ期、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结果则相反(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R^R =7.294(95% CI:3.001,17.726)、分化程度[R^R =5.150(95% CI:2.119,12.516)]、miR-101[R^R =4.477(95% CI:1.842,10.881)]、miR-182[R^R =4.495(95% CI:1.850,10.92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 <0.05);miR-10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 <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miR-101低表达、miR-182高表达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223(miR-223)、FBXW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46例经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R-223、FBXW7表达。通过在线网站预测miR-223与FBXW7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结肠癌组织中miR-223、FBXW7表达的均值分为miR-223高表达组与miR-223低表达组,FBXW7高表达组与FBXW7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miR-223、FBXW7表达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miR-22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FBXW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病理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miR-22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P <0.05);病理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FBXW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有无侵犯浆膜结肠癌组织miR-223、FBXW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miR-223表达与FBXW7表达呈负相关(r =-0.679,P <0.05)。术后随访8~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5例,总生存率为76.03%(111/146)。miR-223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miR-223低表达组(P <0.05)。FBXW7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FBXW7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犯浆膜[H^R =1.454(95% CI:1.086,1.947)]、病理分期Ⅲ期[H^R =1.744(95% CI:1.070,2.840)]、淋巴结转移[H^R =2.896(95% CI:1.114,7.531)]、miR-223 ≥ 4.76[HR =2.196(95% CI:1.085,4.445)]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FBXW7 ≥ 1.23[H^R =0.388(95% CI:0.172,0.875)]为保护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犯浆膜[H^R =1.490(95% CI:1.154,1.924)]、病理分期Ⅲ期[H^R =1.979(95% CI:1.132,3.460)]、淋巴结转移[H^R =2.401(95% CI:1.015,5.677)]、miR-223≥ 4.76[H^R =2.140(95% CI:1.063,4.309)]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FBXW7 ≥1.23[H^R =0.625(95% CI:0.475,0.823)]为保护因素(P <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miR-223高表达、FBXW7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 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 <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 <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 <0.05)。结论 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清microRNA-122-5p(miR-122-5p)、microRNA-133a-3p(miR-133a-3p)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胃癌患者血清标本94例,以相同例数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q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22-5p、miR-133a-3p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体检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浸润至浆膜层的患者血清miR-122-5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浸润至黏膜下各层的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浸润至浆膜层、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浸润至黏膜下各层,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122-5p低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22-5p高表达胃癌患者(P <0.05);miR-133a-3p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miR-133a-3p高表达胃癌患者(P <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呈低表达,并且两者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miR-122-5p、miR-133a-3p可能成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150(miR-150)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HC患者80例作为PH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150水平,以miR-150相对表达量0.42作为分界值,将PHC组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有48例和32例。分析miR-150水平与PH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HC组术前血清miR-150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术后血清miR-150相对表达量较术前高(P <0.0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是否伴有肝硬化及是否伴有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是否伴有肝硬化复发、是否伴有乙型肝炎、不同AFP水平、是否伴有门脉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较高表达组低(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R-150低表达[R=3.065(95% CI:1.196,4.978),P <0.05]、肿瘤直径≥ 5 cm[R=2.046(95% CI:0.429,3.062),P <0.05]、TNM分期Ⅲ期和Ⅳ期[R=1.902(95% CI:1.003,3.257),P <0.05]、肝硬化[R=0.395(95% CI:0.225,0.763),P <0.05]、转移[R=0.446(95% CI:0.198,0.857),P <0.05]、AFP≥ 25 ng/ml[R=0.489(95% CI:0.206,0.983),P <0.05]及伴有门脉癌栓[R=0.465(95% CI:0.227,0.863),P <0.05]是影响PHC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miR-150在PHC患者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PHC患者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EDD4样E3泛素蛋白连接酶(NEDD4L)、UNC-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NSCLC及癌旁组织中NEDD4L和ULK1 mRNA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EDD4L和ULK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NEDD4L、ULK1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NEDD4L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ULK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组织NEDD4L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UL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癌组织NEDD4L、ULK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中NEDD4L与ULK1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587,P <0.05)。NEDD4L阴性表达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阳性表达患者低(P <0.05),NEDD4L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长(P <0.05)。ULK1阳性表达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P <0.05),LK1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长(P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Ⅲ期[H^R=1.898(95% CI:1.320,2.729)]、NEDD4L阴性表达[H^R=1.654(95% CI:0.921,2.588)]和ULK1阳性表达[H^R=1.692(95% CI:0.860,2.650)]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DD4L阴性表达[H^R=1.878(95% CI:0.961,2.995)]、ULK1阳性表达[H^R=1.679(95% CI:0.785,2.884)]及肿瘤TNM分期Ⅲ期[H^R=1.937(95% CI:1.131,3.317)]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NSCLC中NEDD4L表达降低,ULK1表达升高,NEDD4L、ULK1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NEDD4L阴性表达、ULK1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microRNA-196b(miR-196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96b、IGFBP-3的表达。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进展组、稳定组。筛查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组织中miR-196b、IGFBP-3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癌组织中miR-196b、IGFBP-3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进展组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术前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稳定组(P <0.05)。进展组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稳定组(P <0.05)。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3.684(95% CI:1.259,10.778)]、术前淋巴结转移[O^R=3.557(95% CI:1.216,10.408)]、癌组织miR-196b表达[O^R=3.979(95% CI:1.359,11.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癌组织IGFBP-3表达阳性[O^R=0.220(95% CI:0.075,0.642)]是NSCL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癌组织miR-196b、IGFBP-3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6.25%(95% CI:0.512,0.797)、60.00%(95% CI:0.496,0.781)、87.50%(95% CI:0.725,0.963),特异性分别为69.74%(95% CI:0.534,0.825)、76.32%(95% CI:0.603,0.892)、72.37%(95% CI:0.576,0.8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80、0.805。miR-196b低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高表达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阴性表达组(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96b、IGFBP-3表达与预后相关,且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肺耐药蛋白(LRP)阳性率和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58例(宫颈癌组)和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例(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DR1、PEDF和LR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DR1、PEDF和LRP的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LR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PED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MDR1和LRP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MDR1和LRP低表达的宫颈癌患者(P <0.05);PEDF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PEDF低表达的宫颈癌患者(P <0.05)。结论 MDR1和LRP在宫颈癌中高表达,PEDF在宫颈癌中低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喜科  姜平  付莉萍 《安徽医学》2020,41(10):1221-1224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癌组织微小RNA-101(miR-101)、miR-38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4例喉癌患者,采集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miR-101、miR-384的表达水平。分析喉癌组织miR-101、miR-384相对表达量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随访至2019年6月,统计喉癌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喉癌组织miR-101、miR-38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21)、(0.54±0.17),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1.18±0.36)、(1.3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miR-101、miR-384相对表达量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型及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101、miR-384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6%、84.1%,分别高于低表达患者的64.8%、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01、miR-384在喉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表达量的差异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31(miR-31)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50 例EOC 患者组织中miR-31 的表达水平,将miR-31 表达情况与随访结果和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EOC 组织中miR-31 的表达较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降低(P <0.05)。miR-31 的低表达与较差的组织学分级、较多的淋巴结转移、更广泛的腹膜转移和更晚期的病理分期有关(P <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P >0.05)。此外,miR-31 的表达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iR-31 可能是EOC 一个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5、microRNA-98-5p(miR-98-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相对表达量;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癌组织的lncRNA LINC00265和miR-98-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呈负相关(r =-0.580,P =0.000)。lncRNA LINC00265高表达、miR-98-5p低表达NSCLC患者36个月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较短(P <0.05)。淋巴结转移[R=2.152(95% CI:1.431,3.235)]、临床分期[R=2.136(95% CI:1.429,3.192)]、lncRNA LINC00265[R=2.533(95% CI:1.552,4.13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miR-98-5p[R=0.618(95% CI:0.506,0.75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升高,miR-98-5p相对表达量降低,其可能共同调控NSCLC的发生、发展,检测其相对表达量有利于判定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士1.66 vs 2.13±1.75,4.81±2.30 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士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士2.01、1.98士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croRNA-335(miR-335)、microRNA-497(miR-4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9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的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miR-335、miR-497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不同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P <0.05);浸润深度T1、T2,TNM分期Ⅰ、Ⅱ,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497表达水平高于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TNM分期Ⅰ、Ⅱ和中高分化患者血清miR-355表达水平高于TNM分期Ⅲ和低分化患者(P <0.05);血清miR-335和miR-497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497和miR-335低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335、miR-497表达水平下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范科尼贫血D2蛋白(FANCD2)、乳腺癌易感基因2定位协作蛋白(PALB2)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癌组织标本作为NSCLC组,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癌旁组,每组19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ANCD2、PALB2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FANCD2、PALB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中FANCD2蛋白与PALB2蛋白呈正相关(rs =0.486,P <0.05)。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患者FANCD2、PALB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TNM分期为I、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4.125,(95% CI:2.187,10.035)]、低分化[H^R=3.146,(95% CI:3.115,9.264)]、淋巴结转移[H^R=4.124,(95% CI:3.005,13.145)]、FANCD2阳性[H^R=5.146,(95% CI:3.784,12.689)]、PALB2阳性[H^R=4.563,(95% CI:2.845,7.398)]是NSCL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3.689,(95% CI:2.963,11.254)]、低分化[H^R=2.167,(95% CI:1.998,5.996)]、淋巴结转移[H^R=5.648,(95% CI:3.552,12.953)]、FANCD2阳性[H^R=3.886,(95% CI:2.958,12.775)]、PALB2阳性[H^R=4.633,(95% CI:1.968,11.547)]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FANCD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LB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喉部肿瘤切除术治疗,且术中病理确诊为LSCC的患者89例,留取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各89份。比较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DO1、IL-10的表达情况,以及L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IDO1、IL-10表达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SCC组织中IDO1、IL-10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SCC组织高于癌旁组织。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LSCC患者IDO1、IL-1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的LSCC患者IDO1、IL-10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1、IL-10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IDO1、IL-10阴性患者(P &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2(RN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利用过表达的慢病毒转染HCT116细胞构建过表达RNF2的HCT116细胞系,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RNF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RN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NF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组、HCT116-control组、HCT116-RNF2组HCT116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RNF2组细胞增殖速度、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高于HCT116-control组和HCT116组(P <0.05)。结论 RNF2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且过表达RNF2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增殖、侵袭能力,可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音猬因子(Shh)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54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Sh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MMP-2、MMP-9、Shh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MP-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633),MMP-2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413),MMP-9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527)。胃癌组织MMP-2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MMP-9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有关(P<0.05);Shh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2、MMP-9、Shh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三者可能相互协同或调解对肿瘤的分化、侵袭与转移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