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创建无烟医院前后我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我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控烟干预活动,使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部分医务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吸烟率由干预前的28.5%下降为干预后的15.6%;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有所提高,增长率提高较大的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干预前为51%,干预后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比例由干预前64.7%上升到干预后的86.4%。结论我院通过创建无烟医院,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态度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创建无烟医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3.
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参与控烟干预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商丘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参与控烟干预的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商丘市三家市级医院4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三家市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平均吸烟率为40.9%(152人),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7.5%,女性吸烟率为2.7%。72.3%的医务人员认为劝病人戒烟是医生的责任,71.8%常劝说病人戒烟,不吸烟者与吸烟者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我市医务人员对吸烟的认识和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欠佳,有必要加强对其控烟知识及技能的宣教与培训,端正其控烟态度,使其更有效的参与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干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态度和行为,并对其进行干预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成都市3家医院的932名医务人员的吸烟危害知识、控烟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对一家医院进行干预,同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49.7%,女性为0.2%,男性吸烟者主要集中在外科医生和医技人员中;知识方面,对吸烟与肺癌、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掌握较好,但对被动吸烟与儿童中耳炎和猝死综合症关系回答正确的仅41.5%和48.2%;86.2%的不吸烟者中反对“被动吸烟无害”,但吸烟者中仅为70.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态度方面,对于以经济手段来处罚违反吸烟规定者,不吸烟者和吸烟者赞成的比例分别是87.5%和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行为方面,不吸烟者询问病人吸烟状况的比例高于吸烟者,同时不吸烟者鼓励家人或朋友戒烟的比例明显高于吸烟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综合干预,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好转趋势;控烟态度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医务人员的吸烟率较高,控烟意识淡漠,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在控烟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在医院环境中采取综合干预的方法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提高其控烟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控烟状况,为加强医务人员控烟能力建设,推进全社会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制吸烟指导手册>的"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于2010年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总的吸烟率为5.1%,男性吸烟率为18.7%,女性吸烟率为0.1%.烟草危害知识、吸烟和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以及对医院室内完全禁烟的认同率在70%~98%,有25.4%的医务人员经常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知道病人吸烟有51.5%的医务人员经常建议病人戒烟,有3.3%的医务人员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 不仅要加强医务人员控烟的健康教育,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医院还要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加强医院控烟的执法力度,加强医务人员控烟与戒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主动为病人提供控烟知识和戒烟服务意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WHO指出,吸烟、饮酒、不平衡膳食、体力活动不足是慢病行为危险因素,吸烟是首要因素,是造成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医务工作者可通过带头禁烟、提供戒烟服务以及组织宣传、推进控烟立法等全面参与控烟工作.[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掌握我市医生吸烟和医生参加控烟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项目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新余市3所医院的5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余市医生总吸烟率为34.8%,98.9%的医生是赞同医院应该禁烟的,74.7%的医生接诊时会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烟,87.2%的医生认为医院控烟政策执行一般或不好。当病人及家属在医生面前吸烟时,有11.1%的医生劝告病人戒烟,57.4%的医生让病人不要吸烟,22.2%的医生会让病人到别处吸烟。结论新余市医生的吸烟率较高,可能与医院控烟政策执行不够有关。医生对被动吸烟危害认识到位,新余市医生具有较强的控烟意识,但缺少劝烟技巧培训。帮助病人戒烟的工作中,多数医生主要是鼓励病人戒烟,但还有相当多的医生没有真正掌握戒烟知识和戒烟方法。因此,要加强对医院员工进行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和技巧、戒烟知识及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42-144
目的了解抚顺市开展控烟干预工作效果是否显著,探讨控烟干预方法。方法在社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及公共场所五大行业中各选取个1单位做为干预对象,进行为期18个月的控烟干预研究。结果人们关于二手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知晓率,不仅在重点干预区,在非重点干预区也有所改进;各类人群对自身机构实现100%无烟的赞同率仍是最低,这种趋势与基线是一致的;人群中男性在公共场所中吸烟的比例下降了28%,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下降了50%。结论我市的控烟干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市民控烟知识普及教育仍需加强,同时控烟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万华杰 《当代医学》2011,17(22):160-161
目的了解南宁市中医院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状况、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今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广西南宁市中医院男性医务人员。结果 126名男性医务人员中有54人吸烟,占调查人数的42.86%;50岁及以上年龄段、外科吸烟率最高,吸烟率均超过52.54%。结论有针对性的开展控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水平,通过干预降低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控烟干预前后吸烟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的效果,为完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在校临床专业班2136名学生中抽出。结果控烟干预前后知晓吸烟患多系统疾病、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愿意帮助吸烟学生戒烟、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的学生人数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认识吸烟的危害,帮助吸烟的同学戒烟,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信念显著提高,医学生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那苓 《广西医学》2010,32(10):1262-1264
中国每年生产大约1千亿盒卷烟,是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2009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目前中国吸烟者超过3.5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的疾病者超过100万人,大约每分钟死亡2人,  相似文献   

12.
陆烨 《吉林医学》2014,(12):2700-2701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医护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和提升效果的分析。在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建立手卫生的长效机制,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院内感染。方法:对外科病区和综合ICU的医护等人员采用手卫生清洁观察表调查方法,并通过培训等干预后再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前128名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者占45.3%,手卫生执行率以护士最高为50.3%。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56.8%,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30%(P<0.05)。干预后六步洗手法者占61.2%,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68.6%,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45.2%(P<0.0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辜鸣  庄嫚思  徐凯  孙文文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85-1786,1790
目的 对深圳市福田区5家公立医院在开展创建无吸烟医院工作后的控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为贯彻落实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方法抽取5家医院在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被调查对象共382人.结果 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2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9%以上的医务人员控烟态度积极,女性比男性积极,不吸烟者比吸烟者积极;41.3%的医务人员常常或总是开展控烟宣教,46.6%的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开展控烟宣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不吸烟、接受过控烟培训、了解控烟方法以及希望通过培训使自己有能力开展控烟服务的医务人员更积极开展控烟宣教工作.结论 在医务人员中加强控烟责任教育,开展控烟知识与控烟技巧培训,是进一步推进医院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健康信念模式的心理干预方法在社区控烟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社区动员征集社区有戒烟愿望的吸烟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团体培训帮助戒烟,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介入任何干预,6个月后,对该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完全戒烟率达到32.6%,远高于对照组的9.6%,干预组戒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的情感效能明显提高,两组戒烟信心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干预是影响吸烟量减少的主要因素(F=39.69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干预是影响能否戒烟的主要因素(OR=4.126).结论 依据健康信念理论模式设计的心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戒烟率,并为社区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控烟干预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外,再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控烟健康教育和出院控烟指导等.比较2组患者控烟依从性、一次手术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控烟依从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 (P<0.05);干预组一次手术存活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而血管危象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和(9.84±1.95)d,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和(11.53±2.16)d(均P< 0.05).结论:控烟干预可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增加一次手术存活率,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华友媛  谭晓东 《医学与社会》2006,19(3):16-16,22
我国1985年6月首次发现艾滋病人以后,艾滋病在我国也呈加速流行的趋势。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估计有850000个HIV感染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内地与外界的来往日益增多,给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某市作为一个内陆主要旅游城市之一,人员的交流日益频繁,各方面的人士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这给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对该地区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和教育意义就格外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医院自行设计表格,对98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种类、暴露环节、地点、致伤种类、暴露源病种、处理及随访情况等进行登记、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在护士和医生,分别发生67例和21例,占总发生率的68.36%和21.43%;在手术室和病房发生的职业暴露分别为47例,和34例,占总发生率的47.96%和34.7%;职业暴露致伤种类中锐器污染损伤有71例,占总数的72.44%;有69名医务人员承认有不规范操作行为,占总发生率70.14%;发生暴露后有93例医务人员能进行正确的紧急处理,有95例医务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报告,同时医院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均及时进行了相应的预防处理和随访工作,至今无一例感染个案.结论: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常态化监测、分析,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高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有助于较大程度的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心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晶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42-343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及消费大国,吸烟人数已达3.2亿,占全球总数的1/3。让人忧心的是20岁前的青少年吸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年WHO估计中国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有2亿将变成吸烟者。估计到2050年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开展干预及控烟研究已成为各级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从全球来看也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130多个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我国在对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控烟倡导行动理论和活动有机地融入的健康教育学课程,促进预防医学生控烟能力的提高。方法:以控烟项目为切入点,通过课堂学习和以控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对课前与课后两组学生的控烟问题态度、终身不吸烟和劝阻戒烟的信心等指标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能降低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吸烟率,提高学生控烟的态度、吸烟劝阻行为意向和终身不吸烟的信心;干预方法改进后的B组学生对吸烟行为拒绝态度提高幅度大于A组。结论:控烟倡导行动课程能有效改变学生控烟的态度和情感,但对其行动能力改变还需要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减少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对50名CCU病房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培训,选择培训期间在CCU病房工作的50名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于2012年8月前未规范培训和行为干预的同科室50名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测试、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手卫生学检测达标率对比;以及培训前后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因素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测试对比。结果观察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知晓率、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手卫生学检测达标率也明显提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单因子分析,年轻、低学历、低职称的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干预很有必要,通过完善手卫生工作管理体制,以教育为主,尤其是加强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培训,可提高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