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156例老年梗阻性黄疸病人简述了老年梗黄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指出老年梗黄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该类患者容易引起脏器功能损害,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因此应重视围术期的每一环节的处理,特别是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和改善,以名发生MSOF,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冀兵  张铭恩 《临床医学》1992,12(5):199-201
我们自1981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77例(不含肝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0例,男女比为2.85:1。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55.6岁。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血清胆红素最高205.2μmol/L,最低6.8μmol/L,平均110μmol/L。黄疸最长为6个月,最短7天。皮肤搔痒51例(66.2%),上腹隐痛或不适35例(45.5%),畏寒、发热12例(15.5%),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着重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40例梗阻性黄疸中,28例为良性梗阻,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扩张者26例,占92.8%;12例为恶性梗阻,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率占100%。结论:“枯树枝”与“指套样”胆扩张虽然不是鉴别良有恶性梗阻的特异现象,但是结合B超、临床以及化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手术病人使用抗纤溶药物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病人由于人为的损伤引起出血,同时也引起血管的收缩,启动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共同凝血途径,使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但也会引起继发性纤溶,溶解形成的纤维蛋白,导致由于血液凝固后止血作用的减弱。为此我们可以对手术病人使用抗纤溶药物,减少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的目的。我们分别对使用抗纤溶药物和未使用抗纤溶药物的64例病人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l、l仪器CA-100半自动血凝仪1.2试剂由美国DATA公司提供的Pf。Al:rirp,fg及D一工聚体胶乳试剂。1.3对象随机选取的我院普外科、胸…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附20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虽然有CT,MRI等,但与之比较,B超对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敏感度更高,且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准确率高,是黄疽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方法。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是我院自1993年以来部分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刀例,女136例,年龄26~82岁。采用AIDKASSD620630型,EUB-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SMHz,患者均禁食吕小时以上,取仰卧位,右前斜位等多个切面扫直。2结果明总管梗阻lot例。其中结石111例,胆总管(壶腹)癌18例,胰头癌18例,胆总管蛔虫13例,胆总…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系统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的初叶 ,50岁以上曾被列为手术禁忌。随着对老年人病理生理等医学基础理论更深入的研究、围手术期各种现代监测方法与麻醉技术的进步 ,目前即使对100岁以上高龄患者 ,国内外都已积极开展了过去不敢想象的手术 ,手术成功率也已日渐提高。然而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代偿机能的衰退和特殊病理生理改变等不利因素 ,麻醉和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手术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 ,其中围手术期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功能失衡 ,并由此引发的术中、术后异常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凝血与纤溶…  相似文献   

7.
应用B型超声仪检查梗阻性黄疸,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及其邻近组织结构,有助于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鉴别与诊断。现对我院近年来经B超检查并由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120例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声像图表现以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胆碱酯酶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肿瘤、胆管结石等机械性因素造成的肝外胆道梗阻.多数患者由于就诊较晚,黄疸时间长,黄疸程度重,术前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肝硬化、营养不良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1].目前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主要以手术解除梗阻、建立胆道引流为主,但长时间的胆汁淤积致使围手术期也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即使手术成功最终患者仍会死亡.因而临床急需一种能客观评价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来提示预后及指导进一步治疗.现就我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及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形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3周黄疸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做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 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及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形术)均获成功赤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3周黄疸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做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血钾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血钾的原因。结果发生低血钾与食欲差、禁食时间长、术前胆道感染、术后TPN营养、肝肾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结论围手术期须密切监测血钾浓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杜景平  贾乾斌 《华西医学》1992,7(3):340-343
本文回顾分析140例梗阻性黄疸术后死亡原因,结果发现,感染、中毒性休克、肾衰、肝衰和消化道出血等是梗阻性黄疸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其中,肾、肝功能掼害程度远较以往临床所想象的严重。因此,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肝、肾功能障碍的防治值得十分重视。内毒素血症是引起休克、肾衰以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内毒素血症,可望改善预后,很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老年梗阻性黄疸(临床简称“梗黄”),常见于胆道内外肿瘤、胆道炎症,胆石症等,其中以肿瘤为多见,近年来,我们对27例体弱、耐受力差的老年梗黄病,采用了胆囊间置术,近远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史雪梅  黄亮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6):481-482,45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以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屏障损伤、急性炎症反应、富含蛋白的肺水肿为特征的急性肺损伤。自从它第一次被Ashbaugh等描述后,就其发病机制从基础病理、病理生理到临床改变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认为ALI的中心机制是瀑布性炎症反应,其中因高凝和低纤溶状态导致的纤维蛋白在肺组织和脉管腔沉着是其特征之一。纤维蛋白沉着并不只发生在ALI的修复期,而是在早期已经启动并决定晚期纤维增殖的程度。1纤维蛋白沉着1.1纤维蛋白沉着的宏观表现正常的肺组织不出现纤维蛋白沉积,各类肺损伤中可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创伤骨科病人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骨折创伤后机体的凝血与纤溶活性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创伤骨科手术患者 6 0例 ,分别于术前、术后 2 4h、术后 4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凝血酶原片段 (F1+2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 6项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不同围术期F1+2、TAT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其中术后 2 4h为最高 [F1+2 (3 6± 1 2 )nmol/L、TAT(8 5± 1 6 )μg/L],术后 4d稍有下降 [F1+2 (3 1± 1 1)nmol/L、TAT(7 1± 2 2 )μg/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AP水平改变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G含量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以术后 2 4h为最高 [(5 4 6± 1 13)g/L ,P <0 0 5 ],术前与术后 4dFG水平差异并无显著性 (P >0 0 5 ) ;围术期PT、APTT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骨折创伤后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TAT、F1+2水平增高 ,但PAP水平改变不明显 ,标志着机体凝血活性的增强 ,提示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以来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PTC结果,结合手术、病理,分析PTC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重要价值。结果PTC对梗阻部位诊断正确328例,符合率100%;对疾病性质诊断正确292例,符合率89.0%。结论PFC能准确显示梗阻的部位、形态特点,对梗阻性黄疸具有相当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全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33-1134
目的 探讨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53例外科阻塞性黄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50例,死亡3例。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2天,主要并发症为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腹水及下肢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功能衰竭。结论在围手术期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治疗胆道梗阻导致的肝功能受损,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跃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梗阻性黄疽的影像诊断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根据我院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疽病例影像诊断的研究,就其中具有完整胆管造影资料的798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并讨论胆管造影中枯树枝征、软藤征对常见的良、恶性梗阻性黄疽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梗阻性黄疽病变的术前诊断水平。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0-1995年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直接胆管造影资料的梗阻性黄疽病例798例,其中恶性梗阻性黄殖253例(3.7%);良性梗阻性黄疽545例(6.3%)。与术后对照,术前胆管造影诊断正确7…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低场MRI对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我院对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共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MRI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