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高辛(Digoxin)属于口服洋地黄类药物的一种,其有效成分是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极易发生药物中毒,而老年人耐受力差,更易发生药物中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洋地黄类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最常用的洋地黄类强心苷主要有四种,即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其作用持久,无耐药现象,其主要制剂口服有效,适用于长期治疗.但洋地黄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窄,轻度中毒剂量约为有效治疗量的2倍,易造成中毒.所以,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4月至10月收治的38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就有5例出现中毒现象.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强心苷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心功效的甾体苷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强心苷类药物的治疗安全范围比较狭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伴有蓄积情况,致使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现对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如下综述,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高辛属于口服洋地黄类药物的一种,其有效成分是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地高辛成人致死量为10mg.短时间大剂量的服用此药物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例患者一次性服用地高辛100片,几次出现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及护理,病情痊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及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是临床医生熟悉的治疗措施。但当使用强心、利尿药物效果不著或遇到不宜使用大剂量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已往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血液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血管扩张剂能通过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强心药物加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收治的3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治疗措施除抗生素的运用、支持和对症治疗外,强心苷治疗归纳为三组,单一洋地黄一组,洋地黄+苯妥拉明+阿拉明一组,洋地黄+东莨胆碱一组。结果:单一洋地黄一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另两组。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除在治疗中要积极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外,运用强心药物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注意体循环压力过度降低时可用阿拉明。  相似文献   

7.
临床常用的强心甙有洋地黄、洋地黄毒苷、狄高辛、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素K等.虽然早在1785年William Withering就报告了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直到20世纪的后半叶,人们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才有所进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7年10月45例新生儿心力衰竭分组予西地兰及西地兰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结果 西地兰联合纳洛酮组效果显著.结论 传统强心苷类药物西地兰对新生儿心衰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洋地黄制剂及其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使用,对某些难治性小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近年来虽然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血管扩张剂及强力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洋地黄类药物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最主要药物,现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心肾为主线",即用洋地黄类药物强心和利尿剂利尿,80年代以来的近20年中,有大量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药物进行了评价,即又经历了血管扩张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增强心肌能量药等,但顽固性心衰目前治疗仍无较理想的方法.笔者所在科从2005~2008年在上述药物治疗47例顽固性心衰无效或效果不好,症状、体征易反复的情况下,改用硝普钠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