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TRAP-银染色法和(或)PR-ELISA技术进行端粒酶活性研究。1997-1999年对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宫颈癌、鼻窦部浆细胞肉瘤、恶性甲状腺瘤、精原细胞癌、阴茎癌等22种肿瘤共115份肿瘤组织标本检测,端粒酶阳性率为80%(92/115),同时检测这些肿瘤的临近正常组织共96份,端粒酶阳性率为5.2%(5/96);34份子宫平滑肌瘤和8份非肿瘤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7.1%(3/42),它们的临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2.4%(1/42);肿瘤细胞克隆株3例均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细胞(P<0.01);1999-2000年对胃癌组织进行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对试图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来达到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胞端粒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端粒酶来稳定肿瘤细胞端粒的长度,是肿瘤细胞生存所必须的。目前发现,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84%~95%与4%),为肿瘤的检测提供了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标志物;同时.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特殊地位,为设计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靶分子。端粒酶抑制剂有望成为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顽症 ,原癌基因的激活 ,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特性—永生性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为 D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端粒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延长端粒的一种 RNA依赖性 DNA聚合酶。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被激活 ,所以端粒酶活性将成为肿瘤检测的新指标。端粒酶抑制剂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酶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肿瘤及肿瘤细胞系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对于永生性肿瘤细胞生长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而正常体细胞大多未检出端粒酶活性 ,仅胚胎细胞、男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和活化淋巴细胞中有表达。因此 ,分析和研究端粒酶活性 ,对于癌变的诊断、作为癌症化疗策略的抗端粒酶药物的潜在作用 ,都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 [1 ,2 ] 。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 DNA-蛋白质结构 ,端粒 DNA内含有大量的 5′TTAGGG3′重复序列 ,在体外形成发夹样折叠的 2级结构 ,为染色体末端提供了一个保护性的“帽子”,对防…  相似文献   

6.
细胞端粒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端粒酶来稳定肿瘤细胞端粒的长度,是肿瘤细胞生存所必须的。目前发现,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征地位,为设计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靶分子。端粒酶抑制剂有望成为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7.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肿瘤及肿瘤细胞系研究表明端粒酶括性对于永生性肿指细胞生长可能起到关键作用,而正常体细胞大多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仅胚胎细胞、男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和活化淋巴细胞中有表达。因此,分析和研究端粒酶活性,对于癌变的诊断、作为癌症化疗策略的抗端粒酶药物的潜在作用,都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银染TRAP-ELISA方法检测25例胃癌组织(实验组)和2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对照组1)及正常胃组织(对照组Ⅱ)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胃癌组织与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91.1%,对照组Ⅰ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20%,对照组Ⅱ无表达,实验组端粒酶活性高于两对照组(P〈0.01);实验组端粒酶活性在临床病理分期上:T4高于T3,T3高于T2+T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端粒酶活性在病理分化程度上:未分化高于高分化(P〈0.05)。结论实验组端粒酶活性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端粒酶激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定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AZT对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索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2’,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ZT分别作用24、48、72 h时KG-1a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AZT对KG-1a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AZT能抑制KG-1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随AZT浓度的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减少,G2/M期细胞数目增加,且出现凋亡峰;AZT作用后实验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降低,hTERT-mRNA表达下降,下调程度与AZT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ZT在体外能明显抑制KG-1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降低端粒酶活性、下调hTERT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原代培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AML和CML细胞后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子弟免疫测定(PCR-ELISA0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显示:hTERT ASODN作用于AML和CML细胞24,48和72小时后,hTERT蛋白表达水平不断降低;同时,AML和CML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逐渐受到抑制。结论:hTERT基因ASODN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抑制AML和CML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抑制AML和CML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的稳定需要端粒DNA保持一定的长度,端粒保持机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和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人肿瘤细胞用端粒酶来维持端粒DNA长度的稳定,然而在某些缺乏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细胞中,端粒DNA长度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端粒延伸替代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来完成的。抑制端粒DNA保持机制的抗肿瘤治疗的发展将促进认识ALT及其在正常细胞中被抑制的机制。同时,对ALT机制的深入研究也将促进端粒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是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酶,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永生化及癌变密切相关,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研究表明,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cyclinD1及bcl-2的异常高表达及HP感染等因素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反转录酶抑制剂、反义寡聚核苷酸及核酶在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稳定为肿瘤细胞永生化所必需有约90%的恶性肿瘤及永生化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多少可以做为恶性肿瘤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对于恶生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端粒酶活性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DNA序列,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染色体的不完全复制使得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渐缩短,快速分裂细胞通过端粒酶合成端粒,以弥补端粒的消耗。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和端粒缩短,过短的端粒不再保护基因组稳定性,将引起细胞的老化、凋亡或恶变。端粒酶基因的扩增出现在一些肿瘤细胞中,是癌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其扩增的机制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近期研究表明,端粒酶基因扩增是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扩增的hTERT/hTERC基因对端粒酶激活和癌变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 Kim等 [1 ]于 1994年报道了用 TRAP能检测到数十个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以来 ,端粒酶的研究在最近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已经有端粒酶与食管癌 [2 ]、肝癌 [3]、胃癌 [4 ]及其癌旁组织的关系、端粒酶活性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中的比较 [5] ,端粒酶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 ,多数学者认为癌症与衰老是在细胞凋亡 (apoptosis)调节机制的控制之下。现在关于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 (telomerase)的研究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 ,即细胞癌变与衰老主要是受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 -端粒长度的控制 ,端粒随着每一次的细胞分裂而缩短 ,当缩短到临界长度时 ,该细胞就会死亡[1] 。端粒是由端粒末端转移酶 -端粒酶特异地合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在多数人类肿瘤中都可见到端粒缩短、端粒酶活性表达加强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3] 。因此 ,鉴于端粒、端粒酶与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存在端粒酶活性,而人正常体细胞几乎未检出端粒酶活性。表明肿瘤发生与端粒酶活化密切相关,使端粒酶有希望成为新的恶性肿瘤标记。但仍有部分肿瘤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个别组织的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较低,使对端粒酶的肿瘤检测作用产生怀疑。本文就近扯为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存在端粒酶活性 ,而人正常体细胞几乎未检出端粒酶活性。表明肿瘤发生与端粒酶活化密切相关 ,使端粒酶有希望成为新的恶性肿瘤标记。但仍有部分肿瘤未检出端粒酶活性 ,个别组织的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较低 ,使对端粒酶的肿瘤检测作用产生怀疑。本文就近年来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端粒酶抑制剂联合X线照射对荷瘤小鼠的骨髓抑制作用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应用端粒酶抑制剂 [AZT 30 0mg/ (kg·d) ,lamivudine 15 0mg/ (kg·d) ]联合X线照射 (2Gy× 5次 / 1周 )处理移植性乳腺癌 (MA782 )小鼠 ,观察其对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像及骨髓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未处理、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 (× 10 7/股骨 )分别为 2 .1875 ,1.7375 ,1.75 0 0和 1.3475 ;AZT和X线照射均有显著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 (P <0 .0 1) ,lamivudine也有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 (P <0 0 5 )。未处理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3.70 % ,单纯X线照射 ,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 18.0 9% ,16 .19%和 4 1.0 0 % ;AZT ,lamivudine和X线照射均减少小鼠外周血白细胞 (P<0 .0 5 ) ,AZT ,lamivudine ,X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未处理 ,单纯X线照射 ,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1.4 98,1.4 83,0 .816和 0 72 7,AZT和lamivudine均有减少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AZT和lamivudine联合X线照射有显著抑制骨髓有核细胞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酶能以其自身所带的R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质末端,阻止端粒的缩短,最终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永生化。端粒酶活性表面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可做为诊断肿瘤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端粒酶活性是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指标,并非恶性变标志。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