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笔者2005-06~2007-06为3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Atrialfibrillation,AF)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AF,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9~68岁,平均(49.2±7.1)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其中二尖瓣病变26例,主动脉瓣膜病变5例,双瓣膜病变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进行射频消融术。其操作包括肺静脉隔离、左心耳切除、M arshall韧带切断和右房消融。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操作时间(33.2±6.8) min ,增加主动脉阻断时间(16.1±3.0) min。33例(86.8%)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18个月,30例(78.9%)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报道12例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经起源消融术阻断旁道,希氏束或改良室结,使房颤得到纠治或房颤的心室率得到控制,提示某些房颤的发生与旁道有关,阻断旁道可消除房颤,而改良房室结可使房室结前传文氏和2:1阻滞点前移,有效不应期延长,而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AF射频消融术病例219例,术前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律及心功能指标。术中射频消融路线相同,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口服胺碘酮半年,随访半年以上,行心电图出现窦性P波则表明转律成功。结果围手术期死亡5.48%(12/219),出院时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79.00%(173/219),非SR 15.53%(34/219)。出院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7.96±15.57)个月,随访率83.57%(173/207),失访率16.43%(34/207),随访期间死亡1.73%(3/173),维持SR 89.02%(154/173),非SR 10.98%(19/173)。单因素分析示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年龄及高血压病是影响术后转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有效,LAD大、年龄大及高血压病可降低术后转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并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在环状电极的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2例术前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因操作复杂.故应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新近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AF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术后复发。结论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瓣膜置换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3月,1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 RF消融MazeⅢ手术所需时间为(19.58士5.37)min,全组无院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2/12)。随访时间(13.75±5.52)个月,随访率91.67%(11/12);最近的随访中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75.00%(9/12),全组无1例发生脑梗死,66.67%(8/12)的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I级。术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瓣膜置换手术同期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律失常。成年人发病率为0.3-0.4%,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牢也升高,60岁以上为24%,75岁以上超过10%。病因中高血压、冠心病居前二位,风心病降至第二位,三者占房颤总数的3/4以上。房颤危害:①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②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输出量至少减低25%;  相似文献   

10.
李淑敏  刘中梅 《云南医药》1999,20(4):242-243
本文报告11例预激综合征交心房纤颤(Af)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1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旁道1例。10例窦律下消融,1例Af时消融,经射频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4个月,无Af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支持显性旁道患者心室收缩提前导致心房内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电不稳定是预激综合征患者Af发生机理的论点。同时提示Af时射频消融左侧显性旁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措施,点状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被认为是近年来非药物性治疗领域的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报告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例1,女性,35岁。以阵发性心悸10年为主诉入院。心电图示频发房早、短阵房速、阵发性房颤,心脏X片、超声心动图正常。例2,男性,13岁。以阵发性心悸3年为主诉入院。HOLTER示频发房早、短阵房速、阵发性房颤,心脏X片、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2 电生理检查:停用抗心…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国外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在1%左右,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1]。目前,全球范围内房颤的发病率亦呈逐渐增高之势。房颤本身通常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房颤对人群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房颤可引起心悸、头晕、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等不同的临床症状,且由房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房颤已成为21世纪新的心血管流行病,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加强对房颤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刘莉  徐毅  田静文 《贵州医药》2002,26(3):197-197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5 2岁 ,因“突发左下腹持续性隐痛 2 0 + 小时” ,于 2 0 0 1年 10月 30日急诊入院。入院前 2 0 + 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持续性隐痛 ,牵扯至左腰部 ,伴恶心、呕吐 ,门诊考虑“急性肠炎” ,予以抗炎治疗 ,效果差。患者 2 0年前确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反复感心慌、气促 ,以活动后明显 ,服用“地高辛”、“利尿剂”控制症状 ,未曾服用抗凝药。入科查体 :P 90次 /分 ,BP15 0 / 70mmHg ,急性痛苦面容 ,颈静脉无怒张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110次 /分 ,律不齐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  相似文献   

14.
孙君隽 《江西医药》2021,56(8):1227-1228,1289
目的 探讨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应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收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可分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瓣膜置换术+常规左房折叠术治疗,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分级变化以及心功能指标(左房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心功能Ⅰ级发生率更高,术后1月、术后3月时心功能Ⅱ级发生率更低,术后1月时心功能Ⅲ级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术前左房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左房内径更短,心率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更高(P<0.05).结论 对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应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转复窦性心律,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性.方法 114例PAF患者按入院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03 μmol/L,57例)和低尿酸组(≤303μmol/L,57例),通过定期随访并根据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确诊PAF复发,分析PAF复发与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45例患者复发.高、低尿酸组复发率分别为43.86%和35.09% (P<0.05).PAF复发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337.26±94.21) μmol/Lvs.(303.19±77.18) μmol/L](P<0.05).Cox多因素分析校正性别、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及高血压后,高尿酸组的复发风险大于低尿酸组(RR=1.005,95%CI为1.001-1.009,P=0.017).结论 术前血清尿酸水平高的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各有5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各时间段房颤转复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镁与心脏关系非常密切,并逐渐成为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本总结静脉注射硫酸镁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病程>半年、卧位心室率(静卧5rain)>120次/min的快速心房纤颤病人48例.男20倒,女28例.年龄19-7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精20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肺原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瘸2例,预激综合征4倒.特发性8例。左房内径<35mm6例.持续房颠<1年9倒。受检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1.2方法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测定卧位心室率、血压、记录症状,并作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将25%硫酸镁10ml加入25%葡萄糖20ml后缓慢静注,lOmin洼完。注药过程中及注药后30min持续心电图监护,记录最慢心室率及出现时间,并每3min测量血礞一改.记录病人瘫妆.沣药后涮常T.VEF.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 (WPW)合并心房纤颤 (Af)是WPW中高危性心律失常 ,我院为7例WPW合并快速Af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旁道 (AP)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7例WPW并发Af患者中 ,男5例 ,女2例 ,年龄27~43岁。有阵发性Af发作史3个月~7年。发作时均有心悸、胸闷等不适 ,  相似文献   

19.
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心房纤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房颤的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自觉心跳不规则,可伴有心功能不全,阵发性房颤可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房颤发生数小时,已有心房电重构,心房内可能已经形成血栓,并发体循环衰竭的危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用于心房纤颤(房颤)经CARTO三维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手术患者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瑞芬太尼0.02—0.06wg/(kg·min)静脉恒速输注,手术结束停止给药。结果1例患者明显呼吸抑制,3例术中辅以咪达唑仑,其余麻醉效果良好。局部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完全无痛状态。结论此方法安全有效副反应小,值得在经导管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