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数字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平片在腰椎横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腰椎横突骨折患者资料,对比DR平片诊断结果与CT扫描结果,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经CT扫描证实,62例患者中共有121个横突骨折;通过DR平片确定骨折26例,共见45个横突,怀疑骨折患者21例,共有27个横突;15例患者漏诊的原因主要为摄片原因(46.67%),骨折的部位较为隐匿(46.67%)。结论 DR平片在腰椎横突骨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对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采取DR平片无法完全排除骨折时,应进一步CT扫描。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因腰椎不稳而引起的腰腿痛,称之为腰椎不稳症,它包括很多疾患。据我院疼痛门诊的统计,在腰腿痛病人中腰椎不稳症占5%~10%。患者可因日常工作生活不注意自我保护或因医生诊治不当而加重病情,出现双下肢行走困难加重,甚至导致截瘫。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不稳症,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确诊是否是腰椎不稳症。从X光片上可明确的病变有:外伤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急性损伤性和医源性腰椎椎弓峡部不连  相似文献   

3.
立位动态腰椎侧位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节段不稳中协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早期58例术前未作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A组);130例术前行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检查,其中48例同时合并腰椎节段不稳,在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时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组);82例未发现合并腰椎节段不稳,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c组)。随访3~5年,平均4年,对3组术后复发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复发的例数10例,复发率达17.24%;B组术后复发的例数2例,复发率4,17%;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5例,复发率6.1%;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手术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202例,选择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合术的132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腰椎滑脱症9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35例,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和生活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12~84个月,平均(43±23)个月,132例中125例获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94.7%(125/132),下腰痛VAS术前(6.71±1.31)分,术后(3.20±1.14)分;腰腿痛VAS术前(8.33±1.78)分,术后(4.31±1.15)分.ODI术前(68.6±14.7)%,术后(13.6±1.5)%.术前、术后VAS及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环状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一种积极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 4 3例 ,5 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13例 ,椎管狭窄症 19例 ,退变性椎体滑脱 7例 ,椎弓崩裂性滑脱 4例。使用两种插入式融合器 :高分子聚醚醚酮融合器 31例 ,表面钛涂层融合器 12例。均行后路椎间融合术 (PLIF)。测量术前、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 ,椎体间活动域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1个月。融合率 90 .7%。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得到满意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 86 .1%及 93.1%。结论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不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腰椎滑脱症DR特征,提高对飞行人员腰椎滑脱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飞行人员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9例均摄取DR正侧位片,部分加摄双斜位片。结果:单个椎体滑脱25例(86.21%),阶梯状滑脱3例(10.34%),交错状滑脱1例(3.44%),发生椎弓峡部裂5例。发生滑脱的椎体共32个。椎体向前移位20个,向后移位6个,向左移位3个,向右移位3个。结论:DR对飞行人员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青年颈椎病X线征象特点,探讨过伸过屈位片对早期颈椎病诊断的价值。结果表明颈椎失稳性改变是青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而过伸过屈位片对过度的椎体水平位移和角度位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覃文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13-1514
目的 探讨在诊断肋骨骨折过程中应用DR摄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4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常规X线检查后再行DR摄影,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204例患者共诊断出398处骨折位置,且按照程度划分为不完全性骨折患者58例,完全性骨折146例.经初步检查后,常规X线诊断率为81.16%,漏诊率为18.84%;DR摄影诊断率为92.46%,漏诊率为7.54%,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经复诊,常规X线的诊断率为69.33%,漏诊率为30.67%;DR的诊断率为90.00%,漏诊率为10.00%,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R摄影诊断肋骨骨折,检出率高,花费时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不稳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回访6~24个月,平均回访时间20个月。优:20例。良:15例。差: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结论对于腰椎退变性滑脱,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的重建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选择收治的腰椎段不稳患者78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行椎问自体髂骨块植骨,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对两组患者术后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以及疼痛改善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随访时(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椎体滑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不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DR在疲劳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军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8):67-67,70
目的:探讨DR在疲劳骨折诊断中,与普通X线摄影相比有哪些优势。方法:收集应用DR和普通X线摄影检查、并经临床确诊为疲劳骨折各30例,对2组X线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DR检查组,骨折线、骨髓腔内横行致密带(内骨痂)及骨膜增生的显示率分别为86.7%、80.0%、100.0%;应用普通X线检查组,三者的显示率分别为43.0%、33.0%、66.7%。结论:DR和普通X线摄影相比,图像更加清晰,诊断信息明显增加,同时可以较大幅度减少X线辐射荆量,实现图像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R的铜滤过技术在胸部高千伏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三种不同厚度的铜(0.1mm、0.2mm、0.3mm)作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作胸部的高千伏摄影,在相同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患者,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情况下进行比较。测算每种方式病人接受的体表剂量、单位面积的受射量。结果 使用铜(0.1mm、0.2mm、0.3mm)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患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分别是原来的24%、32%、38%。对同一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高千伏摄影,其X射线减少的差异不明显。体厚越大,滤过厚度越厚,X射线减少就越明显。结论 在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时,合理使用铜滤过技术,使患者受到的X射线损害最小。同时也减少了群体的射线损害,为整体的放射防护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移动DR在大规模体检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抽取体检中使用移动DR所照的胸部图像与院内普通DR图像各500例进行比较,并取300例移动DR所撮胸部图像与等量X线透视印象按照不显示、显示、显示清晰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移动DR与普通DR在图像清晰度及层次分辨率效果媲美,在显示细微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透视。结论:移动DR图像能媲美普通DR的图像分辨率,并具备普通DR机所不具备的便携、移动性良好等优势,完全能满足大规模院内、外体检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DR照片伪影,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资料和对象:拍片设备有GE Revolution XQ/i、柯达Directview DR7500和西门子AXIOM Aristos FX.结论:人为的因素是使用DR设备时引起伪影的主要原因,操作规范认真就可以避免伪影的出现,拍摄出优质的数字化DR图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无线FPD型移动X线摄影DR的系统构成和基本规格,叙述了该系统先进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基于无线FPD的良好的可靠性和高效的工作流程,指出了其为了优化改进工作流程配备了新的构件,最后阐明了无线移动X线摄影DR新技术在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MRI扫描呈现一定的特异性,其中7例为单发感染,占77.78%,2例为多发感染,占22.22%;经两年的随访,8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例(11.11%)患者仍有间歇性腰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MRI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隙感染病变的变化情况,对早期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新型柯达DIREECTVIEW DR9500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式及拍片检查技术,评价其对急诊X线拍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新型柯达DIREECTVIEWDR9500系统进行急诊拍片患者1 500例,分别与NSX-DR500和富士公司的FCR系统及普通X线摄影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DR9500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实时成像、影像后处理及远程传输功能。结论:DR9500系统明显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像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简化了工作程序,降低了劳动负荷,并且具有强大的诊断质量保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型颈椎病的DR平片价值,为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提供借鉴。方法:对220例DR诊断以及临床证实的中青年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失稳,椎体以及钩椎关节增生以及少数韧带钙化为主要特征。结论:中青年型颈椎病的表现轻微,DR平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术(computedradiography,CR)、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igitalradiography,DR)在急诊外伤摄影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诊外伤骨折患者的CR、DR资料。结果CR、DR图像质量高,后处理功能强大,可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联合应用可极大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方便摄影,诊断准确率高。结论CR、DR联合应用在急诊外伤的检查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