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G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和随访73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图 (EEG)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形式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不同的处理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EEG变化,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TCD和EEG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丁洁  王鹏   《四川医学》2019,40(6):602-60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检查结果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BAEP、EEG检查,统计分析病例组BAEP、EEG检查异常与正常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程度、90天内预后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的BAEP、EEG异常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AEP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BAEP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BAEP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EG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EEG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EEG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良好的患者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及Ⅲ~Ⅴ波间潜伏期均显著的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BAEP、EEG检查发生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吞咽困难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统计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态、基础疾病、职业、脑血管疾病史、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甲状腺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6.84%(70/190),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其他婚姻状态、合并基础疾病、体力劳动、有脑血管疾病史、缺少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10分、合并肺部感染、颈动脉斑块形成、脑梗死位置左半球、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多(OR=4.22,95%CI 1.11~22.23)、教育水平低(OR=3.80,95%CI 1.30~19.34)、有脑血管疾病史(OR=3.33,95%CI 0.78~17.34)、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OR=2.86,95%CI 1.09~19.80)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础疾病多、教育水平低、有脑血管疾病史、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人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 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以50例健康体检人员 hs-CRP含量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患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越高(P<0.01).结论 血清 hs-CRP水平反映了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EEG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观察组EEG基本节律异常98%,病例慢波优势76%。早期EEG异常较CT敏感(P<0.01),其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病情轻重相关;其中8例超早期(<6h)尿激酶静脉溶栓病例,随肌力迅速改善异常EEG明显改善。结论:(1)脑电图对急性脑缺血敏感,脑电图病理波的出现及改变程度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2)发病超早期(<6h)EEG异常程度对早期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同步行EEG检测有助于对患者早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10):771-77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脑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成有认知障碍的观察组和无认知障碍的对照组,通过完成连线实验(TMT)所用时间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来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的pro-BNP和CRP水平,分析pro-BNP和CRP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及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完成TMT所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pro-BNP和CRP水平与完成TMT所用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8、0.813,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9、-0.75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梗死血浆pro-BNP和CRP的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伴随着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升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情况也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与脑电图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做CT与EEG,并进行异常率的比较。结果:24小时内组EEG发现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较头颅CT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死早期脑电图检查较CT更为重要,且脑电图对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合并癫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价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1.5T DTI和DTT检查,此检查均在发病72 h内进行。测量梗死灶区与对侧镜像区、梗死灶边缘区、双侧大脑脚的FA值及ADC值。据CST受损程度分为3级。对20例患者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及简式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FMS)。将CST分级与发病3个月时NIHSS及FM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CST损伤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灶FA值及ADC值较健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急性期缺血缺氧已造成病灶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CST受损程度与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成高度负相关性(r=-0.843,P<0.001),即CST受损越严重,运动功能分级越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CST受损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成高度正相关性(r=0.819,P<0.001),即CST受损越严重,神经功能评分越低,神经功能预后越差。结论 DTI及DTT为定量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组织及CST损伤程度提供了途径,为早期准确判断临床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红 《中外医疗》2008,27(10):22-2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心电图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与脑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检查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在发病48h之内检测血清心肌酶,以同期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心肌酶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心肌酶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血清IL-18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r=0.819,P<0.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IL-18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性(r=0.847,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为疾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CT显示的梗死灶体积分为小、中、大梗死组,并于发病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ox-LDL水平,比较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ox-LDL水平差异及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分别为(514.9±65.4)、(655.4±53.6)、(699.1±102.2)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P<0.05),小梗死组血清ox-LDL水平较大、中梗死组明显降低(P<0.05),中梗死组血清ox-LDL水平亦显著低于大梗死组(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清ox-LDL水平升高,且ox-LDL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ox-LDL水平越高,梗死体积越大,其病情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程度。方法:分析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卒中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达60%;卒中后2个月至1年认知功能障碍率最高,3~6个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和检查,有利于早期防范和干预,有利于大幅度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Latex半定量法动态检测 93例患者及 2 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大小 ,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 ,其中大梗死组血浆D 二聚体升高水平高 ,持续时间长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预后越差 ,与中、小梗死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D 二聚体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丘脑梗死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期选取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统计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比两组的认知功能,同时观察组丘脑梗死位置不同的患者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对比各项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在两个评分标准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标准值,且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正常值,丘脑梗死位置不同的患者,各评分显著异常项不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丘脑梗死会对认知功能造成障碍,梗死部位不同则认知障碍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杨申  李妹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2):897-899
目的应用床旁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m,CEEG)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脑电图表现模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连续脑电图表现和颅脑CT的关系,探讨连续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急诊收住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护,入院前及入院后不同时期均行头部CT检查,结果与同时期脑电图作比较。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6 h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有不同程度异常74.28%,高于CT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率58.57%(P〈0.05);24 h后和72 h后EEG异常率与CT诊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6h)EEG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种技术(包括常规MRI、DWI、MRA、PWI、MRS),分析急性脑梗死在MRI不同序列的成像特征,并评估这些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发病48h以内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包括T1WI、T2WI、DWI、MRA、PWI、MRS等序列,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病后就诊DWI能全部发现病灶,T2WI在24h内部分发现病灶,48h内全部发现病灶.梗死灶大于15mm的患者MRA发现脑动脉异常的比率高于梗死灶小于15mm的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PWI 血流灌注少于对侧正常区,且MRS 显示梗死区NAA不同程度下降,还可见不同程度Lac峰.结论 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当天检测患者脑脊液、血清FFA水平。将脑梗死后6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发生组(n=64),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n=70),比较两组脑脊液、血清FFA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当天脑脊液、血清FF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64例,发生率为47.76%;发生组入院当天脑脊液、血清FF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当天脑脊液、血清FFA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703,脑脊液FFA水平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FFA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脑脊液FF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血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测量251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E)在入院后1~2周内评定认知功能。同时应用中国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评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结果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22±1.04,5.64±0.86),P<0.001。本研究中MMSE异常发生率24.3%(61/251),高血糖(>6.1mmol/L)发生率29.5%(74/251)。认知功能正常与异常之间TC、HDL、LDL、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脑梗死(163例)和脑出血(88例)后发现:脑梗死与脑出血之间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0.31,1.29±0.35),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之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8±8.93,13.79±11.32),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之间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2±5.37,22.55±5.72),P<0.05。患者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增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意识障碍组和非意识障碍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7d检测各组血清心肌酶变化。结果:发病7d,脑梗死患者心肌酶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有助于估计病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