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择31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未进行任何降脂治疗,生活习惯不变,氟伐他汀组:40mg氟伐他汀,每晚口服;非诺贝特组:200mg非诺贝特,每晚口服;联合组:两者交替使用,隔日顿服,剂量为氟伐他汀40mg,非诺贝特200mg。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指标变化较单用氟伐他汀或非诺贝特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具有调脂调糖作用,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徐永美 《当代医学》2012,18(24):28-2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两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组给予正常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治疗,8周后检测3组LDL-C、HDL-C、TG、TC水平,比较3组大鼠降脂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DL-C、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1.950±0.232)mmol/L比(5.485±1.276)mmol/L,(0.590±0.097)mmol/L比(1.478±0.145)mmol/L,(4.543±2.176)mmol/L比(8.476±3.128)mmol/L,均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LDL-C([ 1.176±0.289)mmol/L]、TG[(0.389±0.054)mmol/L]、TC[(2.985±2.543)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 2.489±0.184)mmol/L比(1.793±0.216)mmol/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48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2.2%(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王灵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02-450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的56例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单用氟伐他汀治疗的45例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作为单用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 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以及 FPG 和2 hPG 等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短暂且轻微,未见肝肾功能障碍。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方面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水平与2hPG水平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脂指标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联合对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75岁以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10 mg/d,n=40)、每日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非诺贝特200 mg/d,n=40)、隔日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非诺贝特200 mg隔日交替服用,n=42),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血脂参数变化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能力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隔日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低于每日联合治疗组(17.5%)(P<0.05)。结论:隔日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75岁以上混合型高脂血症较单药更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韩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38-83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8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晨起口服苯扎贝特200 mg,晚上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顿服。观察两组用药8周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联合组TG,TC,LDL-C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有效率联合组为77.5%,对照组为67.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给药对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和服药方法,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8 mg/(kg·d)]、AFF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18 mg/(kg·d),早晚分开灌胃]、AFHX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9 mg/(kg·d)]及AFHD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18 mg/(kg·d)],造模4周,用药4周.分别检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各用药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脂蛋白(a)均降低(P<0.01),而联合用药组更加有效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和降低TG水平(P<0.01);②各用药组CK水平升高(P<0.05),但以AFHD组升高的最为显著;③各用药组ALT和AST的水平均升高(P<0.01),以AFHD组较为显著,AFHX组次之(P<0.05),但仍较C组降低(P<0.05);④AFHD组和AFF组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肝指数、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度评分(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可增强全面调脂疗效、控制肝脏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二者联合应用时采用合适剂量,并早晚分开给药,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和骨骼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于晗 《中外医疗》2012,31(13):119-119
目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其TG、TC、LDL-C、HDL-C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其治疗后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变化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以及大剂量氟伐他汀强化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氟伐他汀(40 mg·d-1)治疗3个月以上不能达标的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即大剂量氟伐他汀组(80 mg·d-1,n=35)和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 mg·d-1+非诺贝特200 mg·d-1,n=35),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时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明显,大剂量氟伐他汀组较联合治疗组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大剂量氟伐他汀组(P<0.05);联合治疗组3项指标(TC、LDL-C、TG)均达标的总达标率高于大剂量氟伐他汀组(P<0.05);联合治疗组合不良反应与大剂量氟伐他汀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氟伐他汀(40 mg·d-1)与非诺贝特(200 mg·d-1)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刘萍 《中外医疗》2011,30(18):113-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均停用原降脂药物,并服用2周安慰剂作为洗脱期,然后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非诺贝特100mg,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结果 2组血脂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P〈0.05),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比较无差异,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80.00%,高于对照组66.67%(χ2=6.89;P〈0.05);无肌病发生,或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48.3%(14/29)(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调节血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每晚睡前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以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LDL-C、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每晚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Hs-CRP的影响效果优于每晚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及其等危征、代谢综合征等脂代谢异常的高危患者,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其血脂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及其等危征、代谢综合征等脂代谢异常患者8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组(联合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非诺贝特200 mg;单用阿托伐他汀组(单用组)42例,予阿托伐他汀10mg,共12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中TC、TG及联合组中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单用组LDL及联合组Lp(a)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HDL水平升高(P<0.05);治疗12月后两组TC、TG、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单用组Lp(a)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Lp(a)显著降低(P<0.01);单用组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联合组TC、TG、LDL、HDL、Lp(a)均与单用组有差异(P<0.01);治疗12月后,联合组TG、Lp(a)下降均优于单用组(P<0.01);联合组TC、LDL下降均优于单用组(P<0.05),HDL升高优于单用组(P<0.05)。横纹肌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安全有效,调脂作用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降血脂药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123例混合性高脂血症,并用阿托伐他汀组94例、非诺贝特组86例作对照,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阿托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非诺贝特相比,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评价血脂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 qd;治疗组40例,给予血脂康0.6g,bid,早晚饭后服用,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胶囊(II)200 mg,qd,每天早晨与餐同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1);治疗组在TC和TG的降幅上要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LDL-C的降幅上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组能降低患者FPG和2hPG的水平(P < 0.05),尤其是显著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P < 0.0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基本没有影响(P > 0.05)。 结论 血脂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血脂各指标水平匹配的2组:治疗组46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0.25 g;对照组52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观察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不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TG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1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2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1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结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35例,用法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0mg,疗程为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轻度上升,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的总有效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将74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分为氟伐他汀联合组(37例)和氟伐他汀组(37例),给予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氟伐他汀组患者则单独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与氟伐他汀组患者在经过持续两周的治疗后血糖和血脂水平均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且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88例冠心病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疗程均为1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hs-CRP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指标,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