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和分析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有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前路手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触觉评分、手术时间、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与伤椎高度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伤椎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减压术相比,前路减压术对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内固定力学,明显缓解患者脊髓压迫。虽这种入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路、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运动、触觉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74.8±18.2)min vs (210.4±18.5)min]术中出血量[(385.2±20.4)mL vs (440.2±20.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3.78±0.15)cm、Cobb's角(42.5±4.2)°显著优于对照组(2.43±0.17)cm、(30.1±5.3)°(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评分(71.5±12.4)、触觉评分(71.8±11.5)显著优于对照组(52.7±11.8)、(58.3±11.4)(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运动、触觉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水平。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伤椎高度,降低Cobb角水平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术,但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ASIA分级B、C、D级,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6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前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76.4)m L、(243.6±25.9)min,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治疗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前路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分别为(75.6±13.3)分、(76.4±16.3)分,均优于后路组,均P<0.05;治疗后,前路组Cobb’s角、伤椎高度分别为(43±4)度、(3.7±0.6)cm,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佳,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 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 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伤 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 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 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2 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A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Cobb's 角、伤椎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A组伤椎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1.2±0.6)和(2.9±0.3),Cobb's 角(°)术前术后分别为(31.4±3.5)和(15.0±3.8),神经功能分级A、B、C、D、E各有1例、1例、6例、18例和4例。B组伤椎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1.1±0.6)和(3.0±0.2),Cobb's 角(°)术前术后分别为(30.2±3.1)和(15.2±3.7),神经功能分级A、B、C、D、E各有1例、2例、6例、17例和4例。结论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措施,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Cobb’s角。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法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有良好的疗效,前路减压法复位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6例,损伤类型有高处坠落伤、车祸伤、重物压伤;脊柱损伤节段T42例、T5 2例、T62例、T10 3例、T12 8例、L1 6例、L2 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 h~26 d.手术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月~4年,术后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24例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管减压充分,钛网及钢板位置良好.25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髂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路内固定融合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结果后路内固定融合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时后路内固定融合组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促使伤椎高度和COBB角恢复,减少出血,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融合术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两组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融合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均可有效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尹永涛  沈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95-179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提升骨折复位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进行治疗,通过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前缘高度、Cobb角和JOA评分情况,分析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后路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前路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2组患者脊柱前缘高度和Cobb角无明显差别(P>0.05);而12个月及24个月时,前路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以及JOA评分优于后路组患者(P<0.05).结论 后路手术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前路手术在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和应用价值。方法选98例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而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患者为分析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准将其以各组49例分为A组(后路减压手术)与B组(前路减压手术)。对患者治疗后数据统计以归纳临床治疗手段疗效差异及推广价值。结果相对于A组,B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有明显差异(P0.05);评测Cobb角与伤椎高度治疗后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在制定临床治疗措施时有多种手段可选择,均能获得较好的病情改善效果,而前路减压手术相对而言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选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4-34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凸和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有显著好转(P<0.05),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2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23.5°降至术后2.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一例无变化,其余24例均提高1~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