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诉首诊于眼科,视野检查有缺损的患者核磁共振(MRI)表现,探讨引起视野缺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11-01/2012-06间20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诉首诊于眼科,视野检查有缺损的患者,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眼压等,详细询问并记录全身病史,分别行头颅、眼眶MRI检查,分析其图像表现。结果:所选20例患者中,最佳矫正视力(BCVA)0.1~0.3者10例,0.3~0.6者4例,0.6~1.2者6例。5例视乳头水肿,其中3例为单眼,2例为双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视野检查:象限性缺损11例,右侧同向偏盲伴黄斑回避1例,左侧同向偏盲2例,管状视野3例,生理盲点扩大2例,视野弥漫性缺损1例。MRI检查结果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常见,共10例,急性脑梗塞1例,脑膜瘤、垂体瘤与颅咽管瘤各2例,陈旧性脑出血1例。结论:MRI可发现引起视力下降的头颅占位性病变与视路病变,以视力下降为主诉的患者在排除眼部疾病引起后,应注意其视路与颅内病变引起的可能性。其中,视野检查是一个发现颅内与其他病变的灵敏指标,怀疑有神经眼科病变的患者都应把视野检查作为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枕叶梗塞常出现视野同侧偏盲或象限盲 ,CT可见梗塞区低密度改变 ,其部位范围多能与视野相吻合 ,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我们遇到 2例具有典型视野损害而 CT检查阴性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2岁。 1997年 9月 11月下午 3时 ,突然视物不清 ,无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高血压史 2 0余年 ,检查血压2 1.3 3 / 14.67k Pa。视力右 1.0 ,左 1.0 ,双眼瞳孔大小正常 ,对光反应灵敏 ,眼球运动自如 ,无眼球震颤 ,屈光间质清 ,眼底未见异常。自动静态视野计检查为双眼右侧偏盲。于发病 2 4小时后、5天和 2 8天行脑 CT检查 ,均为阴性。而于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脑膜瘤所导致的视野改变,给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40例(80眼)不同部位的脑膜瘤进行双眼视野检查(0CTOPUS-101)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脑膜瘤视野主要改变:鞍结节脑膜瘤12例(30%)为双眼颞侧偏盲;顶叶脑膜瘤9例(22.5%)为双眼同侧偏盲;额叶脑膜瘤7例(17.5%)为双眼对称性同向偏盲;枕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侧偏盲累及对侧下方象限;颞叶脑膜瘤4例(10%)为双眼同向上象限盲;蝶骨嵴脑膜瘤2例(5%)为颞侧视野缩小;嗅沟脑膜瘤1例(2.5%)为中心暗点;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2.5%)视野正常。结论 脑膜瘤生长部位、大小不同。侵犯视路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视野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检查,用于眼部及视路疾病的诊断、定位、预后判定并指导治疗。方法 应用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对一般眼科检查可疑疾病采用相应的检查程序,通常用G1程序。结果 478例中,视神经疾病23眼,典型的视野改变为中心暗点,视野向心性缩小。6例以眼病为首诊的垂体瘤,表现为颞侧偏盲,或一眼颞侧偏盲,另一眼不典型的颞侧偏盲。青光眼68眼,早期局限性损害及弥漫性损害,典型的视野缺损为旁中心暗点、弓型暗点、环型暗点甚至管状视野。视神经乳头炎6例,4例为中心暗点,2例为视野缩小。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5眼,为扇型或半侧视野缺损。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4眼,表现为楔型视野缺损。脑血栓4例,1例表现为同侧偏盲,3例为象限盲。眼外伤5例,表现局限型视野缺损。结论 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检查方法较简单、快速,如患者合作好,定位准确,彩色打印结果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 0岁 ,于 2 0 0 1年 3月 5日因“双眼颞侧视物不清 6个月”来诊。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 0 .4,左眼视力 0 .3,外眼检查正常 ,屈光间质 (- ) ,眼底检查未见出血及渗出 ,视盘边界清楚 ,动脉变细 ,静脉变粗 ,动静脉比例 1/ 3,眼科B超检查眼球内无异常回声 ,采用我科从重庆康华公司引进的全自动电脑视野计 (APS6 0 0 0 B型 )行视野检查提示双颞侧偏盲 ,颞侧视野缺损 ,鼻侧视敏度降低 ,初步诊断为脑下垂体肿瘤压迫视神经 ,建议患者行头颅 CT检查 ,结果提示脑下垂体肿瘤。2 讨论  脑下垂体肿瘤的典型表现为双颞侧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OCULUS—CENTERFIELD 2视野计检查,用于眼部及视路疾病的诊断、定位、预后判定并指导治疗。方法应用OCULUS—CENTERFIELD 2视野计对一般眼科检查可疑疾病采用相应的检查程序。结果254例中,视神经疾病11眼,典型的视野改变为中心暗点,视野向心性缩小。9例为垂体瘤,表现为颞侧偏盲或一眼颞侧偏盲。缺血性视乳头病变15例,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例,表现为受阻血管供应区对应的扇形视野缺损。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表现为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脑血栓4例,1例表现为同侧偏盲,3例为象限盲。青光眼58眼,典型的视野缺损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弓形暗点、环形暗点甚至管状视野。结论OCULUS—CENTERFIELD 2视野计检查方法较为简单、快速,如患者合作好,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的早期眼科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诊于眼科,确诊为鞍区肿瘤的45例患者,眼科门诊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瞳孔反射、散瞳眼底检查、眼压、计算机辅助中心视野检查(Humphrey)、鞍区CT平扫和加强,对其临床表现、病程、体征、辅助检查以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视力:无光感5眼;光感~0.1者6眼;0.12~0.4者35眼,0.5~0.8者39眼,≥1.0者5眼。散瞳检查眼底:早期视乳突水肿42眼,视神经乳头色红,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多在1.00~2.00D以下,视网膜静脉充盈、变粗。病程后期视神经乳头水肿34眼,视神经乳头直径变大,呈菌型隆起,多在3.00D以上,11眼视神经乳头表面有出血,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视神经萎缩14眼。中心视野检查:双眼颞侧偏盲27例,单眼颞侧偏盲15例。鞍区CT扫描和加强:发现垂体瘤30例,颅咽管瘤8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碟骨嵴脑膜瘤3例。结论:鞍区肿瘤大多首诊于眼科,熟悉鞍区的解剖,加强神经眼科知识的学习,重视临床表现,完善辅助检查特别是重视眼底表现和视野改变可以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王昆明  冯蕴峰 《眼科》2003,12(6):335-33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12岁 ,两年前在学校体检发现右眼视力差 ,曾在当地医院按弱视治疗 ,后因视力渐进性减退 ,于 2 0 0 2年 8月 4日来我院弱视门诊就诊。发育较同年正常儿童矮小、消瘦。视力 :右眼手动 ;左眼 0 5。双外眼检查正常 ,眼底检查见右眼视神经萎缩 ;左眼视神经部分萎缩。双眼散瞳验光 ,右眼 +1 5 0DS =手动 ;左眼 +1 0 0DC× 75° =0 6。视野双眼颞侧偏盲。眼科临床诊断 :双眼视神经萎缩 ;偏盲原因待查。进一步行CT检查 ,显示鞍上低密度囊性肿块。诊断为颅咽管瘤。遂转北京天坛医院 ,经核磁检查确诊为鞍上型囊性颅咽管瘤 ,2 …  相似文献   

9.
轩昂  史大鹏 《眼科研究》2009,27(4):332-335
目的分析视交叉周围肿瘤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与视野损害的关系。方法100例视交叉周围肿瘤行鞍区MRI检查及视野检查,分析视交叉形态改变与视野损害的关系。结果57例肿瘤向上压迫视交叉,单一象限缺损12眼,颞侧偏盲36眼,颞侧偏盲并鼻上、鼻下象限部分缺损56眼,正常视野或其他改变10眼;18例肿瘤向下压迫视交叉,单一象限缺损2眼,颞侧偏盲5眼,颞侧偏盲并鼻上、鼻下象限部分缺损20眼,同侧偏盲及正常视野12眼;25例视交叉被肿瘤包埋,颞侧偏盲8眼,颞侧并鼻上、鼻下象限部分缺损32眼,全盲及其他改变10眼。肿瘤造成视野缺损以肿瘤包埋视交叉时最重,视交叉向上受压次之,向下受压时最轻。结论视交叉周围肿瘤造成的视野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与肿瘤生长的部位有关,视野损害发生顺序由颞侧向鼻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昆  刘宣 《国际眼科杂志》2004,4(4):775-776
2000—11至今我科共收治圆锥角膜患12例(16眼),其中男9例(12眼),女3例(4眼),年龄10~35(平均25)岁。术前诊断:圆锥角膜。10例(12眼)患偶感患眼疼痛、畏光,其它无自觉症状。眼部检查:圆锥处有瘢痕形成,并有新生血管侵入角膜浅层1眼,角膜基质层和上皮的急性水肿和混浊1眼。术前视力:指数/30cm2眼,0.01~0.054眼,0.06-0.16眼,0.1~0.54眼。供体材  相似文献   

11.
例1,女,40岁.右眼视物模糊6个月,在某医院诊为"视神经萎缩",予以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视力短暂恢复后又进行性下降,且伴头钝痛,遂转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4.0左4.8,右眼视乳头边界清、苍白,视野检查:右眼颞侧偏盲,左眼颞侧不全偏盲,考虑视交叉病变.CT检查为蝶鞍部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张×× 男  60岁 因肺癌术后 10个月 ,咯血 2天 ,入胸外科。入院后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 ,效果欠佳 ,又加用垂体后叶注射液 6u 入 5 %GS5 0 0ml ,静滴 2天后突感右眼视力下降 ,以颞侧为重。急来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4 6,左眼视力 4 9。右眼 :视乳头水肿 ,边界欠清 ,颞上象限色稍淡。周围视野检查颞侧垂直偏盲。左眼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未见异常。考虑患者为肺癌术后突然视力下降 ,故应首先考虑颅内转移。但肺癌颅内转移应为双眼视乳头水肿 ,并且水肿程度高 ,视野检查只有生理盲点扩大 ,有明显头痛 ,呕吐史〔1〕,颅脑CT有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9例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59.3%),女性24例(40.7%);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2.86±6.10)岁。右侧枕叶脑梗死23例,左侧枕叶脑梗死36例。病变累及纹状区41例,累及枕极8例,累及视辐射23例。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内科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视野检查,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脑梗死后视功能残疾水平。治疗后1、3、6个月,54例患者至少进行了1次门诊或住院复诊的视野检查,5例患者失访;49例患者行mRS评分检查。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及mRS评分的变化。将视野缺损的恢复在水平方向超过10°或垂直方向超过15°定义为有改善,否则定义为无改善。根据视野缺损类型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同向偏盲和不完全性同向偏盲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累计视野改善率。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前,59例患者中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中,双眼右侧同向偏盲26例,双眼左侧同向偏盲21例;伴黄斑回避32例(72.3%)。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中,象限盲10例,包括上象限6例、下象限4例;一侧部分性同向偏盲2例。治疗后54例复查患者中,末次随访视野改善25例(46.3%),无改善29例(53.7%)。治疗前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患者中,复查视野43例,其累计视野改善率为37.2%(16/43)。治疗前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患者中,复查视野11例,其累计视野改善率为81.8%(9/11)。两组累计视野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5)。59例患者治疗前mRS评分1~2分15例(25.4%),>2分44例(74.6%)。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复查mRS评分的49例患者中,28例(57.1%)预后良好,21例(42.9%)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患者治疗后的视野缺损可以改善,改善多发生在治疗后1个月内;不完全性同向偏盲患者较完全性同向偏盲患者视野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Neuro—Ophthalmology杂志2011年第4期刊登一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主诉左眼进行性视野缺损3个月加重2周。查体:右眼视力1.0,专科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视力1米指数,左盲过垂直中线。头颅MRI发眼相对性传人性瞳孔障碍,色觉检查异常,眼底视盘色淡,Humphrey视野示右眼不完全性颞侧偏盲,左眼颞侧偏现蝶鞍区一较大圆形分叶状肿块,压迫视交叉。血清激素检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骨管部视神经挫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管部视神经挫伤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16例患者均进行早期的CT或MRI检查,确诊后给予皮质类固醇及脱水剂等治疗,对其中4例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3日内确诊者视力恢复至0.1以上的9例,3~7日确诊者视力恢复至0.1以上的3例,7例日后确诊者,视力恢复至0.1以上的0例,7日后确诊者,视力恢复至0.1以上的0例。结论骨管部视神经挫伤应避免漏诊,预后与早期发现并合适的治疗手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对视器影响的临床特点,探索仅有视觉改变的鞍区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年60例鞍区肿瘤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底、眼肌变化临床资料。 结果:视力不同程度障碍者110只眼,占91.7%;一眼或双眼颞侧偏盲40例,占83.3%;—眼或双眼视神经萎缩56例,占93.3%. 结论: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是鞍区肿瘤患者的主要视器表现;视野、CT及磁共振检查有利干早期确诊.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24-125)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县市级医院由于受医疗仪器及技术条件所限很少开展视网膜脱离手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于1996年6月开展了这一手术,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观察对象: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网脱12例,均为单眼发病,男7例,女5例,右眼8例,左眼4例。年龄20至61岁,平均45岁。12眼均为近视。2术前视力:眼前数指~0.01者5眼,0.02-0.05者5眼,0.06-0.1者2眼,均不能矫正。3.眼底情况:(1)网脱范围,脱离1个象限2眼,2个象限波及黄斑部4眼,三个象限波及黄斑部5眼,全脱离1眼;(2)裂孔的数…  相似文献   

18.
袁援生  钟华 《眼科研究》2006,24(3):225-228
1、临床视野检查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公元前460-380年,Hippocrates发现1例偏盲患者,首先提出了视野和视野缺损的概念。19世纪中叶,von Graefe首先将视野检查引入眼科临床,报告了青光眼旁中心视野缺损和周边视野收缩,并提出青光眼视野缺损可发生在视力下降以前,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亦有选择性视野丧失,并利用偏盲的形态进行定位诊断,1893年,Groenouw首先提出等视线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6岁因右眼视物不清20多天,干2002年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否认全身病史及其他眼病病史。体检:未见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明显异常。视力:右眼0.06,不能矫正,左眼1.0。双眼球无突出,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未见异常。视野计检查:右眼不完全性颞侧偏盲,左眼正常。P—VEP检查:右眼P100波峰值降低,时间延长,左眼正常。考虑蝶鞍部占位病  相似文献   

20.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an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AION)是以视力急性下降 ,视盘缺血水肿 ,视野水平盲或象限盲为临床特征的眼底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颈动脉疾病等血管性疾患 [1 ]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31例 AION患者的 37只患眼进行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pattern visual evokedpotential,P- VEP)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住院的 AION患者 3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9例 ;右眼 16例 ,左眼 9例 ,双眼 6例 ,共 37只患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