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六十环周理论探讨了子午流注针法中年,月,日,时干支的速算方法,其公式简便实用,便于记忆,对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推广运用有较为得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千支日是古人纪时的一般时间单位,用途较为广泛;主气日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专用的特殊时间单位,可与不同的日干和脏腑经脉相配而组成不同的主气系统。干支日是组成主气日的时间基础,而不同的主气日又分别主导着不同干支日的开穴。  相似文献   

3.
子午流注学说干支理论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午流注学说是根据气血运行周期选取不同时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干支不仅是作为推演的工具存在于子午流注系统中,而且还起着加强子午流注系统本身及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重要作用.现对干支理论应用于子午流注学说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目的是通过分析,挖掘子午流注学说的合理内涵,为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天人相应”,理论基础源自于《内经》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临床上常用、有效的传统时间针法之一,其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时间推算出来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该文溯本求源,从《内经》中讨论古人关于太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记时制度来分析古代时辰的制定依据——太阳视运动,认识到应采用真太阳时间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标准,临床中子午流注针法的疗效才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6.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按日、时取穴的针刺方法。是中医时间治疗学的典范历来因其推算方法繁琐,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在学习和运用这一针法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简便的推算方法,名之为子午流注掌推法。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按日、时取穴的针刺方法。是中医时间治疗学的典范历来因其推算方法繁琐,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在学习和运用这一针法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简便的推算方法,名之为子午流注掌推法。  相似文献   

8.
<正> 亿万年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条自然法则。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不仅由于他们具有适应自然界的生理结构和生理机制,而且还具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节律变化(季节、昼夜、时辰)而形成的高度时间节律的生物活动特性。这种与自然界节律相适应的生物活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两个时间概念 子午流注纳甲法在计算开穴的日期上,存在着两个时间概念:一是每日的12时辰的时间,另一个足以值日经开穴时为起点到日干重见时的整个一轮的11个时辰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是不一致的,有必要加以区别。纳甲法纪日取穴只按天干的内容,每天12时辰,10天为一个循环周期。这10天就是从甲日到癸日,各自对应的一个脏腑,已知当13的天干,即可知当日的值日经和值日绎井穴的开穴时刻,这是第1个时间概念。第2个时间概念是从井穴开穴时算起,延续到第2日日干重见为止,为本经一整轮的开穴时间。  相似文献   

10.
马向东  徐秋菊 《包头医学》2001,25(3):124-124
"子午流注"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是千百年来一直应用于针炙治疗的古法之一,具备着独特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子午流注纳甲纳支说的主要内容,提出临床应重视按时开穴、定时开穴和配穴,并就纳甲法在妇科中应用的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2月发表的有关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将11个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后分析结果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与常规辨证取穴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合并=3.87,95%CI为2.65~5.65,P<0.00001),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MD=-0.55,95%CI为-0.71~-0.38,P<0.00001),血液流变学的指数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全血还原黏度高切(SMD=-0.47,95%CI为-0.65~-0.29,P<0.00001),红细胞压积指数(SMD=-1.46,95%CI为-2.11~-0.82,P<0.00001)。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优于常规辨证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体电磁辐射可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通过比较地球自转一周地磁DST指数的变化曲线与人机体一天的电磁辐射变化曲线,发现一个太阳日内的地磁静日DST指数变化与中医的营卫气血定时盛衰有一定的对应性,结合天人相应[4]、五运六气[5]等科学内涵,提出子午流注的科学内涵即地球自转一周,机体电磁辐射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胃病患者先天出生及后天发病时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方法对1 347例脾胃病住院患者出生及发病日期的五运、六气各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间差异性。结果脾胃病患者出生时的司天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生在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者罹患率最高。脾胃病患者发病时的天干、岁运、司天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水运年,尤其是水运太过的丙年,以及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引发脾胃病罹患的先、后天运气模式皆为寒(水)湿(土),这提示我们在寒湿运气之年(如丙年、辰戌年),应警惕脾胃病的发生,加强预防工作。尤其是辰戌年出生的人群,要重视固护脾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国内有关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文献的方法学和发表质量学。方法:检索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评价采用系统评价采用Epidata 2.1建立的信息表提取数据,并用优化的QQAQ和QUOROM完成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公开发表文献,涉及3个系统,12种病症,QQAQ和QUOROM评价分数较低。表明我国从事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的学者在实验设计方面考虑不是很完善,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而且临床研究论文的书写规范还有待加强。结论:中医学循证医学应该在继承西方循证医学严谨科学方法、注重证据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西医的病转移到中医的证上,在提高中医类临床研究文献质量水平的同时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评价体系,促进我国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联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组给予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火针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1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合日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10d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电针各合日开穴对心收缩时间间期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虽然各合日开穴电针后STI各指标的变化有所不同,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相合2d开穴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差值之间的判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d开穴按时取穴电针,相合2d开穴的电针效应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焦虑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研究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注射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用腺苷钴胺,实验组患者实施子午流注纳支法择时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根据循经按时取穴,于辰时穴位注射,对照组患者实施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程均为4 w。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w后观察焦虑自评量表(SAS)、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DMQLS修订版)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DMQLS修订版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注射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Results A new ent-kaurane glycoside, named kaurane acid glycoside A{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19-[β-D-glucopyranosyl-(1→2)-β-D- glucopyranosyl] ester}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n-butanol part. 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