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良Child术式预防胰十二指肠胆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改良Child术式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胰十二指肠术,采用改良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加胆胰液双重外引流术加胃空肠Roux-Y吻合).结果30例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明显消退,未发生胰瘘,发生胆瘘1例.结论改良Child术式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瘘不失为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桂奇 《吉林医学》2012,(27):5930-5931
目的:采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并加以细节改进,探讨胰瘘发生的环节及预防体会。方法: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胰肠、胆肠、胃肠顺序吻合)术式36例,并均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加做Braun氏吻合;胰胃、胆肠、胃肠顺序吻合法3例。胰肠吻合方式: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5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3例,胰—胃吻合3例,捆绑式胰肠吻合28例。胰管中置管32例,同时行胆总管引流18例。结果:术后5 d发生胰瘘1例(为胰—胃吻合者),发生率为2.5%。无死亡。结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及熟练、精细的操作与胰瘘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捆绑式胰肠吻合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方式;采用有效的内、外引流相结合,对减少胰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重视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也是减少胰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32例行Whipple手术,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使用Child方式重建,胰管空肠吻合20例,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0例,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吻合5例.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2/35),胃排空障碍5例,胆瘘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应用胆胰双支撑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②方法 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其中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20例,胰胃吻合重建消化道16例。胰腺残端与空肠或胃吻合方式采用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有31例于胰管内置入直径约1mm硅塑管作为桥袢引出体外或肠腔、胃腔内,26例于胆肠吻合口上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下段另行戳孔置入T型管引流。③结果 36例中发生并发症有6例,占16.7%,其中姨瘘2例,占5.5%,无胆瘘并发症。④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双支撑引流能有效地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吻合、胰管支撑外流充分切除胰钩突的术式,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胰十二批肠切除术(PPPD)者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排空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当,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肠遮盖套入式吻合操作简便,可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总结预防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7.7%),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常规楔形切除与合掌式缝合,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吻合层次精确,吻合口无张力,胰管内置多侧孔引流管,胰液输出通畅。胆肠胰肠吻合口相距5cm~6cm。胆肠吻合口的胆总管周围组织游离长度以1cm为宜,保证胆肠吻合血供。胆肠胰肠吻合口附近各置质软腔大的硅胶管充分引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重建方式与胰瘘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映波  关远祥  詹友庆 《广东医学》2003,24(11):1204-120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不同重建方式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22例,胰胃吻合13例,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法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35例术后共发生胰瘘3例,其中胰肠套入式吻合2例,胰胃吻合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的重建采用胰胃吻合有操作的简便性,但不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胰胃吻合的真正价值有待更大量的随机性前瞻性研究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 1988年~ 2 0 0 2年 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经典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9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5例。重建方式均为Child式 ,其中胃肠Roux -en -y吻合 71例 ,胰肠“套入式”吻合 40例。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46例 ,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11例 ,胰头恶性肿瘤 2 4例 ,壶腹部肿瘤 11例 ,胆囊癌 3例 ,其他肿瘤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 3 2 .7%,手术死亡率 9.2 %,常见并发症为胆瘘和 /或胰瘘 ,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胰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高危险手术 ,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胃肠Roux -en -y吻合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及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46例,采用胰胃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加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结果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例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胰腺癌患者均成功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均控制在30min内.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SMV/PV血管侵犯,切除后血管及胰腺断端均无肿瘤浸润.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腹腔出血以及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术后粘连肠梗阻,经再次松解术后痊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4天.截止2013年5月,患者术后生存期6~25个月,平均13个月.目前有4例患者尚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征象,其中1例存活时间超过2年.结论 对于肿瘤侵犯SMV/PV但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切除.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能够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下咽颈段食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方法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25例,其中下咽癌1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1例,按1997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标准T2N0 5例,T2N1 2例,T3N0 4例,T3N1 3例,T4N1 7例,T4N2 4例.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5例,放疗后再手术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8例,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1例.重建方法为游离空肠移植代咽-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肌皮瓣修复.结果:游离空肠和胃代咽-食管共3例,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4例,术后2周均较快恢复进食功能,无并发症.肌皮瓣和皮瓣修复18例中,10例无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咽瘘6例,咽食管狭窄7例,胸大肌皮瓣完全坏死1例,并发症者经换药、再次修复及咽食管扩张术后5例恢复进食功能,3例作永久性胃造瘘解决营养.25例中,无围术期死亡者,3年生存率为38.9%(7/18).结论:利用内脏代下咽食管和喉气管黏膜瓣修复者术后恢复进食快,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低.肌皮瓣修复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72例患者均采用标准PD术式,重建顺序均为Child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与胰瘘可能有关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残余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等9个因素。并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0例,总发生率为41.7%;病死率为4.2%,胰瘘发生率为1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残余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3mm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细小预示PD后胰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的胰腺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69例)与改良的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40例)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组术后发生胰瘘6例(8.7%),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后愈,1例再次手术引流,1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死亡;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组术后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肠吻合方法有关,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胰肠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双层吻合时胰腺及其被膜易被撕裂,吻合口两端组织血运不佳以及双层吻合之间存在的潜在间隙可使沿缝针(线)裂隙外渗的胰液在吻合层面间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及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消化道重建手术应用中的操作技术、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消化道重建手术运用管状吻合器及直线切割闭合器50例。结果本纽吻合均一次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出血、无吻合口漏或吻合口狭窄。结论管状吻合器及多发式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消化道重建手术应用中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掌握、吻合效果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27例胰腺外伤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文胜  胡虞乾  洪勇  杨威  莫瑞祥 《重庆医学》2006,35(21):1973-1974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7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死亡率7.4%)。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治愈25例,治愈率92.6%(25/27)。围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29.6%,其中胰瘘4例,胰岛功能不足1例,胰腺囊肿1例,胆汁瘘及腹腔感染各1例,均经处理后治愈。27例中17例行胰腺被膜缝合止血,清创修补,胰周双套管冲洗及引流,2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加脾切除,3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外引流术,1例行损伤远侧胰腺加脾切除,胰床置引流,1例行胰腺近端缝扎,远侧行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未能完成手术。结论 提示早期诊断、术中仔细探查、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胰腺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食管空肠分层吻合术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5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管空肠全层吻合术、观察组采用食管空肠分层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1例(1.72%)发生反流性食管炎,X线钡餐检查显示,钡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对照组患者9例(15.79%)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为吻合口瘘,6例为反流性食管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空肠分层吻合术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闪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问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