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梅毒螺旋体IgM(TP-IgM)检测在先天梅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5例初诊儿童的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与其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阳性率8.81%(107/1215),其中梅毒螺旋体IgM阳性率6.42%(78/1215)。107例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最后确诊为先天梅毒92例,TP-IgM阳性与先天梅毒确诊符合率为100%。结论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是诊断婴幼儿先天梅毒有价值的梅毒血清学指标,对鉴别先天梅毒和被动梅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33例早期潜伏梅毒的临床与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在临床和血清学方面的异同。方法:对133例早期潜伏梅毒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学分析。结果:早期潜伏梅毒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显性梅毒,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的构成比和女性潜伏梅毒患者比例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46.6%的潜伏梅毒患者由于性伴患梅毒而被发现,有24.8%的患者有疑似早期梅毒的病史,潜伏梅毒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RUST平均滴度明显低于显性梅毒患者,但下降较慢。结论:提示应及时筛查和治疗潜伏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3.
上海嘉定区2002~2006年妊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嘉定地区妊娠梅毒筛查、诊治、随访情况,为今后妊娠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定区妇幼保健所收集的2002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全区各医疗单位妊娠梅毒筛查资料。结果23559例孕妇中确诊妊娠梅毒54例,妊娠梅毒筛查阳性发生为2.3‰。均为早期梅毒,其中53例为潜伏梅毒。孕12周末以前梅毒筛查4例,44例妊娠梅毒进行首次抗梅毒治疗,35例妊娠梅毒首选青霉素治疗,15例妊娠梅毒进行产前随访,12例妊娠梅毒进行产后随访,胎传梅毒发生率为7.9%。结论应当加强妊娠梅毒早期筛查工作的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治疗和随访工作,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悬雍垂缺失为首发症状的晚期先天性梅毒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梅毒,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先人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比较少见,晚期先天性心血管梅毒更罕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8-2013年南宁市各期梅毒的时空异质性分布,为制定南宁市各期梅毒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终审日期与已审核病例,从国家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2008-2013年南宁市各县区梅毒报告病例,通过Arc GIS 10.0绘制2008-2013年南宁市各期梅毒的发病率专题图。结果一期梅毒2008-2012年高发于马山县;二期、三期梅毒2008-2013年高发于部分城区;胎传梅毒2008-2012年高发于上林县;隐性梅毒2008-2009年高发于马山县、上林县。但各期梅毒的高发区均于2013年前后转移至江南区。结论南宁市各期梅毒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一期梅毒、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高发于县;而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高发于城区。南宁市梅毒区域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应考虑各期梅毒的时空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产前梅毒筛查情况,研究梅毒治疗时间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病例30例,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0.49%。潜伏梅毒病25例,占83.3%;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及妊娠前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病例各占3.3%、6.7%、6.7%。晚期妊娠发现梅毒病例中,死胎或畸胎6例,先天性梅毒婴儿3例,远多于妊娠早期及中期发现梅毒的病例。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潜伏梅毒为主。治疗梅毒的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二期梅毒是发展为神经梅毒较为关键的阶段[1]。在早期梅毒的诊治工作中,梅毒患者要接受腰椎穿刺术作脑脊液梅毒抗体等检查,以确定/排除神经梅毒、隐性梅毒。腰椎穿刺术有一定的创伤。患者通常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都是晚期梅毒最重要的临床类型。如果不能早期诊治,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梅毒研究地逐步深入,对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临床漏诊误诊逐渐减少,治疗也愈发规范。本文即是介绍近年来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二期梅毒被误诊在临床常见,但由此而引发的眼梅毒,神经梅毒报道少见,我们报道一例女性患者,因误诊为药疹,而致二期梅毒发展为眼梅毒和神经梅毒,经过抗神经梅毒治疗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应作霖  王丰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106+110-106,110
目的 研究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情况及与梅毒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析本院皮肤科420 例梅毒患者资料,统计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和形成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0例梅毒患者中有75例发生血清固定,占17.86%,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率5.19%,二期梅毒11.64%,潜伏梅毒27.41% ;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率最高,二期梅毒次之,一期梅毒最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与梅毒分期有关,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率最高,加强对梅毒的早期筛查和及早规范治疗是减少梅毒血清固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先天梅毒(胎传梅毒)和后天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常常由妊娠梅毒引起.妊娠梅毒是指在妊娠期发现或发生的梅毒感染,可通过胎盘传播影响胎儿.胎传梅毒和先天梅毒临床症状常常无特异性,易导致漏诊.临床首选治疗为青霉素.本文将对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黄石地区新生儿梅毒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新生儿梅毒危险因素,为新生儿梅毒预防提供参考数据,以期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梅毒发生率。方法:以湖北黄石地区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6家妇产医院接诊生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孕妇围产期梅毒感染情况、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为主要调查内容,整理统计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湖北黄石地区新生儿梅毒4年期间的发病率。将新生儿产妇按照新生儿是否为梅毒患儿分组,新生儿梅毒患儿设为梅毒感染组,新生儿未感染梅毒患儿为梅毒未感染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新生儿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再将判定为影响新生儿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6所妇产医院共接诊、建档、生产产妇38856例孕娩出的新生儿39600例,新生儿出生后28d内确诊为梅毒感染者408例,新生儿梅毒发病率1.03%,不同年份新生儿梅毒发病率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呈上升之势,但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梅毒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产妇的相关资料比较发现:产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检测时孕周、孕前保健检查、孕前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孕妇规范治疗为新生儿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妊娠期感染梅毒、检测时孕周14周、孕前未进行保健检查、有孕前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孕妇未规范治疗是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梅毒感染最重要的临床工作是预防,做好育龄女性围妊娠期的性传播疾病健康宣教、健全妊娠女性各项梅毒感染的核查工作,强化梅毒感染妊娠女性的跟踪治疗应引起相关妇产医院的重视,以期降低新生儿梅毒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孕妇、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南省孕妇梅毒流行状况及胎传梅毒的情况。方法由省皮防中心立项统一部署全省各市县开展孕产妇梅毒筛查,并收集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血样进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共发现孕妇梅毒80例,筛查人群感染率为0.74%;确诊为胎传梅毒3例,胎传梅毒感染率为14.29%。结论海南省孕产妇梅毒感染率较高,已危害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开展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规范治疗是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梅毒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对梅毒病例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特征及报告科室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报告梅毒分期情况及早期梅毒(包含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436例,男女性别比为1.46:1。梅毒报告病例年龄以20~29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29.36%,其次是30~39岁组和≥60岁组,各占病例总数的21.56%。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6.06%。报告梅毒病例的科室为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各占报告病例的26.83%、18.81%、18.35%和36.01%。皮肤性病科报告梅毒病例以二期梅毒为主,占报告梅毒病例的58.97%,泌尿外科报告以一期梅毒为主,占65.85%,妇产科和其他科室报告以隐性梅毒为主,各占95.00%和97.45%。男、女性梅毒病例婚姻状况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745,P=0.021)。结论 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在<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妊娠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由于免疫反应及细胞因子水平随病期的进展而变化,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包括胚胎死亡、流产、早产或娩出胎传梅毒患儿;妊娠期间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改变也会影响母体及胎传梅毒的自然病程。因此,进一步了解妊娠与梅毒的相互影响,揭示妊娠梅毒和胎传梅毒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于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梅毒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不同妊娠时期的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后对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早、中、晚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的50例孕妇分别进行驱梅治疗,于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TP-IgM)检测,比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状况,并与13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妊娠所生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时期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经驱梅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9%、35.71%,而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及时对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梅毒194例夫妻间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梅毒在夫妻间的发病情况,探讨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方法对194例首诊为梅毒的患者及其配偶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114对夫妻同患梅毒,占58.76%。其中男性首诊患者49例,主要为一期梅毒,女性首诊患者65例,主要为二期梅毒,另有4例妊娠梅毒。114对夫妻同患梅毒的患者中,在一方首诊为梅毒后,有86例的配偶同时追访被诊断为梅毒,其余28例在1~2个月后才被确诊。配偶被追访而诊断的梅毒患者中主要为潜伏梅毒,占69.30%(79/114)。结论夫妻同患梅毒比例较高,潜伏梅毒发生率较高,提高性伴通知确切性和孕前梅毒筛查是降低梅毒发生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