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郝俊江  陈向东  兰进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529-2534
目的 以飞船搭载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生长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找出适于灵芝生长的最佳光质,为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栽培灵芝时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在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测其形态变化,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活性。结果 不同光质处理的弹孢前期灵芝菌盖厚度与菌盖表面环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处理对灵芝子实体产量和灵芝孢子粉产量均有影响。红色、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量,并且使丙二醛(MDA)在生长末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而延缓了灵芝子实体衰老。绿色、黄色光质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灵芝子实体可溶性蛋白量下降及MDA量上升,加速了灵芝子实体的衰老过程。结论 蓝色光质可以使灵芝子实体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灵芝代谢,延缓灵芝衰老。  相似文献   

2.
当归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蛋白质及酶水平上的当归抽薹发育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当归抽薹过程所发生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预防当归抽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当归抽薹与未抽薹植株的糖代谢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活性的变化,测定抽薹与未抽薹当归植株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量。结果 在抽薹前10 d,未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量和POD活性、PPO活性分别比抽薹植株高1.3 mg/g和0.02 U/(min·g)、0.014 U/(min·g),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量分别比未抽薹植株高2.2%、0.5%。在抽薹期,未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量较高,而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量和PPO和POD活性较高。结论 当归抽薹过程多个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当归栽培中应防止早期抽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菝葜的RAPD-PCR扩增体系最适宜的条件。方法 采用CTAB提取方法,从菝葜的嫩叶中提取总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优化菝葜RAPD-PCR的反应条件。结果 最适宜的PCR扩增体系为:反应体积30 μL,内含0.20 μmol/L引物、200 μmol/L dNTP、40 ng模板DNA、2 U Taq DNA聚合酶、2 μmol/L Mg2+结论 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实验,建立了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药用植物菝葜RAPD-PCR扩增体系最适宜的条件,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144条电泳带,其中有多态性带62条,检测到了6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43%。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决明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决明子在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决明幼苗叶片叶绿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原生质膜透性、叶片丙二醛(MDA)量、可溶性糖量、可溶性蛋白量及脯氨酸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盐胁迫下的决明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结果表明,外源性ALA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原生质膜透性、叶片的MDA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结论 外源性ALA通过提高决明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决明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柴胡药材干根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柴胡栽培种鉴别和药材鉴别奠定基础。方法 以柴胡栽培种干根为材料,采用RAPD和AFLP两种分析方法。结果 以筛选到的3条随机引物对9个柴胡栽培种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28条DNA带,平均每条引物组合扩增9.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67条,多态性比率为71.43%;而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4对特异性引物,共获得107条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6.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3.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92%。经统计分析,9个柴胡栽培种RAPD和AFLP分析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61~0.93和0.39~0.86。UPGMA聚类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均可将9个柴胡栽培种聚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结论 以柴胡药材干根为材料,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可用于植物种间及种下遗传关系分析,且AFLP条带较多,多样性丰富,更有利于柴胡属植物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千斤拔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为筛选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种千斤拔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总黄酮量。结果 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0个引物用于试验,共扩增出3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3条,共有带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98.91%,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66 8~0.833 8,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最近的为云南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遗传距离最远的为细叶千斤拔和墨江千斤拔;总黄酮量最高的为勐捧千斤拔,其次为蔓性千斤拔,云南千斤拔总黄酮量也较高。结论 千斤拔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云南千斤拔有成为药用植物蔓性千斤拔替代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淫羊藿植物PCR-RFLP标记系统关系图。方法 对主要来自于四川、贵州的17种淫羊藿植物进行了系统的PCR-RFLP标记。结果 在8个引物的PCR-RFLP标记分析中,有7个标记能得到1条清晰的谱带;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标记的扩增产物消化后,在84种引物/酶组合中,共检测到129条酶切片段,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0.988,平均为0.821。结论 该属植物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OSAS模型复制,复制成功后继续饲养,按饲养时长分为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每组6只。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Ⅱ/LC3Ⅰ)、p62、PINK1及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线粒体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OSAS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LC3、LC3Ⅱ/LC3Ⅰ、PINK1及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4周组LC3、LC3Ⅱ/LC3ⅠPINK1及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2周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2周组(P <0.05);6周组LC3、LC3Ⅱ/LC3Ⅰ、PINK1及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4周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4周组(P <0.05)。透射电镜观察,与对照组比较,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大鼠海马区可见被双层或多层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线粒体自噬体。结论 OSAS可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其自噬程度随饲养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短葶山麦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7份短葶山麦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5对引物共扩增出323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47%。平均引物多态信息量(PIC)为0.9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7 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19 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52 8。UPGMA聚类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9。结论 短葶山麦冬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主产区远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于主产区陕西、山西和河北3个省的10个居群的远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2条ISSR引物扩增出276条带,其中有271条为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先行聚合。野生和栽培远志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野生居群,二者均不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 聚类分析结果与栽培居群多为就地取材的事实相符。造成远志这种遗传变异型式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前的粗放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栝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栝楼的遗传育种中亲本的组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采自不同种植地区的34份栝楼种质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种植地区的栝楼的遗传多态性可达90.0%;根据ISSR聚类结果可将34份栝楼种质分为食籽用型、药食两用型和野生型3大类群。结论 栝楼种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与种植地区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新疆贝母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获得新疆贝母属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所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综合分析。结果 2%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总条带数为18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84%。基于UPGMA软件对10种贝母的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12个ISSR引物可以将新疆贝母不同种之间遗传差异明显区分开来,其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70.80,以0.50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可将10种贝母分成4个大类。结论 揭示了10种贝母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新疆野生贝母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种间分类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分化指纹图谱,为筛选可产石杉碱甲的目标菌株提供快捷的判别依据。方法 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的10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建立其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TLC、HPLC检测发酵产物。结果 优化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 97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占100%。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6,在0.64水平,皱边石杉内生真菌可分为11类;在0.67水平,第I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采用引物UBC868对13号菌株及皱边石杉基因组DNA扩增,在500、200 bp均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检测,发现13号菌株与宿主植物皱边石杉同样可产生石杉碱甲。结论 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与13号菌株同属一类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石杉碱甲生产的潜力菌株进行重点筛选和诱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浙南忍冬属Lonicera L. 药材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5种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NTSYS软件处理数据,UPGMA构建聚类图;Mantel检测法对2种标记进行相关性检验;用引物分辨力(RP)、多态性条带比率(PPB)等参数对标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6条ISSR引物和22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232、215条带;UPGMA可将5种忍冬属药材聚为2大类,一类为金银花基原植物,另一类则为山银花基原植物,两种标记技术相关系数(r)为0.970 3。结论 ISSR和SRAP均可有效地分析忍冬属药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且ISSR标记技术优于SRA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品系白术之间的形态学特征、遗传多样性基础,为保护和选育优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 对11个品系的白术样品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比较分析,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通过UPC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份白术样品在叶片形状、叶色、根茎形态、产量、抗病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且这些差异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品系白术的光合速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产量和光合速率间高度相关。筛选出的15条ISSR引物共检测得到129个位点,其中107个为多态性位点,占82.95%,聚类分析表明白术各品系之间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现象,个别品系之间遗传分化现象严重。结论 大盘山白术资源丰富,各品系间具有一定遗传差异基础,为选育优质白术资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和不同环境生长的金线莲的ISSR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金线莲样本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方法 以20份福建金线莲新鲜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共扩增出130条清晰可见的条带,多态性比率达100%,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47 6~0.971 4,遗传距离分布在0.029 0~0.434 5,其中编号为3和4的样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相似系数取0.78时,20份样本被分为3类,可以区分不同的产地和种类。 结论 运用ISSR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福建省内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韩多红  张勇  晋玲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2):1661-1666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的部分生理指标,分析2种盐对蒙古黄芪的胁迫程度大小,寻找提高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在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胁迫下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较低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各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2种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量随之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但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随着2种处理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时,达到了最大值。结论 NaCl+Na2CO3对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的胁迫程度大于Na2CO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发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诸氏鲻虾虎鱼的遗传背景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AC)15为探针,构建了诸氏鲻虾虎鱼微卫星富集文库。经克隆、筛选、测序后,设计合成微卫星引物,利用野生群体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和评价。结果 共获得74个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的序列,根据微卫星序列共设计出33对微卫星引物。利用30个野生诸氏鲻虾虎鱼样本对33对引物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评价,其中有12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2.9167、2.2311、0.4583、0.5633和0.4474。结论 本研究为我国本土小型海水鱼类诸氏鲻虾虎鱼微卫星标记的首次开发,所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将为诸氏鲻虾虎鱼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