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 2 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 5 ) ;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调查25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近年来,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愿意选择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国内外所有已发表的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 2000-01-01至 2018-03-30,对文献语言没有限制。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后得到955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前、中、后段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前、中、后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而下颌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因此,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上颌扩弓治疗,注意上下颌牙列弓形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1]调查25 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熊莉  陈晓峰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11):690-692
目的 分析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1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Ⅰ期Twin-block功能矫治和Ⅱ期固定矫治,并行 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经Ⅰ期和Ⅱ期矫治后,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覆盖减小。结论 对于生长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双期矫治有明显效果,对于牙型和面型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是在Angle三种类型错 牙合中较难矫正的 ,作者应用Tweed -Merrifield口外定向技术[1 ] ,通过适当的重新再定位 ,成功矫正 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伴双颌前突的错牙合畸形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 林某 ,女性 ,初诊年龄 2 4岁 ,因双颌前突影响容貌来诊。无不良习惯及特殊病史。临床检查 :双颌前突 ,前牙覆盖为 4mm ,深覆牙合 ,上下牙排列整齐 ,上下第一恒磨牙为远中尖对尖。头影测量值见表 1。表 1 治疗前后头测量值 度 治疗前治疗后SNA 88.0 86.5SNB 79.0 79.0ANB 9.0 6.5FMA…  相似文献   

10.
卢海平周彦恒吴建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章安氏Ⅰ类1分类双颌前突畸形拔除14、24、34、44使用经典方丝弓矫治器定向力矫治系统治疗第二章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除14、24、35、45使用经典方丝弓矫治器定向力矫治系统治疗第三章安氏Ⅱ类1分类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拔除14、24、34、44使用经典方丝弓矫治器定向力矫治系统治疗定价:128.0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 8例平均年龄为 12 .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 ,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 ,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 ,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 ,侧貌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牙合关系Ⅰ类。结论 在一定的适应证下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h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e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牙合]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牙合]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其矫治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通过对7例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在混合牙列期,对Twin—block矫治前后骨组织变化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探讨这种矫治器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三磨牙与错牙畸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对620名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研究。结果:第三磨牙缺失率为14.84%;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明显大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Ⅰ类(X~2=16.34,P<0.0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为71.75%,明显高于其缺失率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X~2=9.78,P<0.01);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发育率为74.12%,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相近。结论:第三磨牙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应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  相似文献   

15.
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安氏分类牙(牙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牙(牙合)方面了解不同错(牙合)分类(牙合)的特征及正畸治疗效果,为今后进行更准确有效的预后判断提供临床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对224例治疗前后模型进行PAR指数各项指标测量评分,样本根据不同安氏分类分组,分别对治疗前牙(牙合)关系及治疗后(牙合)变化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224例病例中,极大改善患者163例,占总病例数的72.76%,其中安氏Ⅲ类错(牙合)极大改善率为89.66%.治疗前安氏Ⅰ类错(牙合)加权PAR分值低于Ⅱ类、Ⅱ类错(牙合),而治疗后安氏Ⅲ类错(牙合)加权PAR分值改变量最大.结论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改善程度相同.PAR指数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于这种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的分析评价 ,常用Downs,Steiner,Tweed等X线头影测量方法 ,它们均有各自的特点。但Mcnamara分析法可提供一个包括牙与牙、牙与颌骨、颌骨间、颌骨与颅骨之间关系的以线距为主的分析方法 ,较为直观。本文应用该法对 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病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对象选择 从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且都采用拔4| 44 | 4减数Begg法治疗的患者 8例 ,年龄 12~ 2 0岁 ,平均 14岁。男性 2例 ,女性 6…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采用肌激动器治疗法,通过下颌前移及后牙萌出受控,可以改善颌骨矢状关系和垂直关系,但常出现(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及前面高增加等副作用[1],这对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尤为不利.本研究以头帽-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治疗替牙早期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维吾尔族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维吾尔族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维吾尔族患者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性别差异(P>0.05);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前间隙、上间隙及深度均大于安氏Ⅰ类患者,后间隙小于安氏Ⅰ类患者;髁突的内外径及前后径在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安氏Ⅰ类患者的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存在差异,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11~ 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 45例 ,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 4例 ,安氏Ⅱ1错牙合 2 1例 ,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 :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 (P <0 .0 5 ) ,而SNA、PP SN、OP SN、GoGn 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其典型症状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深复(牙合)、深复盖。严重影响面容和咀嚼功能。畸形形成的机制国外文献报道甚多,但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目的是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形成机制,为正畸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