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登革热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高校开展登革热预防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广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259名大学生进行登革热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登革热一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较多大学生对登革热感到害怕,并支持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在防治登革热的行为上,较多大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大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户外媒体/手机媒体这些新的传播方式来获取登革热相关知识。结论广州市大学生对登革热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对登革热感到害怕,但支持登革热防治工作,希望通过新的传播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在高校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6所医学院校1 6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3.8%,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8.8%,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4.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均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最低;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5、0.220、0.143,均P<0.05)。性别、生源地、年级及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及专业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生源地及专业是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令人堪忧。建议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 < 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 < 0.05~P < 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关于乳房保健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其行为影响因素.方法:对新乡市55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乳房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建立乳房保健的积极态度和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安徽省五所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省5所医学院校1419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除对"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知晓率为79.42%(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四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要加强,重点关注四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8.
倪成励  柴梅  唐旭炎 《安徽医学》2013,34(6):821-824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分析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差异,为有针对性地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准。方法随机抽取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10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口腔卫生知识与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体较好,但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结论不同特质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加强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规范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乡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口腔卫生实践情况,为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新乡市3所高校1 75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中,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的学生仅占11%,有牙结石应洁治和细菌是龋齿的发病因素的知晓率约为40%;应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刷牙次数≥2次·d-1城镇生源较农村生源的知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刷牙应竖刷、刷牙次数≥2次·d-1的知晓率女生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学生口腔卫生实践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牙线的使用率极低,不足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大学生不超过15%;刷牙为竖刷法、早晚各刷牙1次的实践情况女生优于男生,早晚各刷牙1次城镇生源优于农村生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乡市3所高校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提高,积极开展并推广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医校学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高危行为认知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医校1117名学员进行AIDS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认知水平的现况调查分析。结果①AIDS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8.93%,最低为21.22%;态度期望回答率最高为94.99%,最低为7.43%;高危行为认知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6.42%,最低为38.59%。对AIDS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4.18%,最低为16.20%。②对AIDS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得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分与年级、入学前是否学过医有关联(t=5.49,P0.01;t=2.60,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年级学员其知识、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员(P0.01),医学本科和医学大专学员的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护理大专和药学、检验、放射大专(P0.01)。入学前学过医的学员的行为认知分值和总分高于未学过医的学员(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AIDS行为认知与态度、态度与知识、行为认知与知识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某医校学员对AIDS知识的掌握尚不理想,其态度和行为认知尚不乐观,应加强对学员AIDS相关知识的教育,端正态度,引导其行为,以确保其掌握更准确的知识,将来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并探讨改善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选择204名90后医学生(90后医学生组)和120名其他高校90后大学生(90后非医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分析两组各因子评分均值及总分差异。结果 90后医学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P〈0.05),90后医学生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90后医学生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0后医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较为明显,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社会团体活动及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15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3名首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非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比21.8%(5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认知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和建议。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部分学生对现有的教育与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医学院校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教育力度,促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滁州地区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并分析感染原因,为蠕形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并运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抽查医学专业学生162人和非医学专业学生186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医学专业学生蠕形螨感染率明显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而医学专业学生对蠕形螨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结论:普及蠕形螨知识、提高蠕形螨知晓率对预防蠕形螨感染和蠕形螨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