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1):41-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Ⅰ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Ⅱ组给予吡格列酮,Ⅲ组同时给予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量、尿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UAER、Upr、β2-M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Ⅲ组Scr、UAER、Upr、β2-M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此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基底膜乙酰肝素酶(HPA)和足细胞podoc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构建DN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T组)、吡咯列酮组(B组)、替米沙坦+吡格列酮联合组(L组)、DN组(D组)及健康对照组(N组)。12 周后检测尿蛋白量(24 h)及血生化指标,用 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HPA、podoc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灌胃12周后, L组尿蛋白量(24 h)显著低于T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N组相比, T组、B组、L组、D组空腹血糖、相对肾质量、BUN、Scr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组的Scr显著低于T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N组相比,其余4组HPA蛋白表达较高, L组显著低于T组、B组;但其他4组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较低, L组显著高于T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N组相比,其他4组HPA和podocin mRNA表达量较高,L组HPA mRNA表达显著低于T组、B组,podoc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T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吡格列酮较单用药显著减轻DN大鼠早期蛋白尿,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DN肾小球基底膜HPA,上调足细胞podocin蛋白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噻唑烷二酮类曲格列酮对西罗莫司作用下3T3-L1细胞的脂质蓄积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株,分成对照组、西罗莫司(100 nmol/L)组、西罗莫司(100 nmol/L)+曲格列酮(10 μmol/L)组和曲格列酮(10 μmol/L)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3T3-L1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析瘦素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3T3-L1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细胞内胆固醇结果显示,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总胆固醇是西罗莫司组的1.08倍,游离胆固醇为其1.19倍(P<0.05).曲格列酮能上调西罗莫司作用后3T3-L1细胞瘦素分泌水平,对照组、西罗莫司组、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曲格列酮组瘦素分泌量分别为(19.02±0.52) μg/L、(15.62±0.47) μg/L、(16.45±0.51) μg/L、(18.07±0.66) μg/L,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瘦素分泌水平为西罗莫司组的1.05倍(P<0.05).曲格列酮能减轻西罗莫司对PPARy表达的抑制效应,西罗莫司、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曲格列酮组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60±0.14)倍、(1.12±0.27)倍、(1.30±0.14)倍,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PPARγ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罗莫司组(P<0.05);各组相应的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74±0.11)倍、(1.37±0.52)倍、(0.61±0.10)倍,其中西罗莫司+曲格列酮组PPARγ表达量显著高于西罗莫司组(P<0.05).结论 曲格列酮能通过PPARγ减轻西罗莫司对脂肪细胞脂质蓄积和分泌功能的抑制,这为临床上西罗莫司引起的高脂血症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舒霖胰岛素30R和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尿蛋白定量和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舒霖胰岛素30R联合吡格列酮观察组(30例)和单用甘舒霖胰岛素30R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FBS、2hFBG、HbA1c、24尿蛋白定量水平和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吡格列嗣可以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肌酐,从而发挥一定的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F—KB及IFN-γ的变化及毗格列酮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组,n=16);②模型组(M组,n=16);③吡格列酮组(P组,n=16);@GW9662+吡格列酮组(GP组,n=16)。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于术前30分钟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缺血12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EUsA法检测NF—KB、IFN-γ含量水平。结果①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P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②与S组比较,M组NF—KB、IFN-γ含量水平明显增加(P〈O.05),P组较M组NF—KB、IFN-γ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P组中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NF—KB及IFN-γ的改变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而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从而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RGZ)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岛素增敏剂,是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的配体。除了具有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等代谢调节作用外,TZDs还具有抗炎、影响细胞增殖和转型、抗脏器纤维化等作用,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TZDs对肾小管细胞直接作用的报道国内外较少,我们利用体外实验观察RGZ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管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芪干预组。12周周末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大鼠COX-2和NF-κB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黄芪干预组大鼠肾组织COX-2和NF-κB的基因及蛋白表达较糖尿病肾病组下调(均P〈0.01)。结论:COX-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5例,予以口服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口服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BG、FINS、DBP、SBP和IRI变化情况,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BG、FINS、DBP、SBP及IRI等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且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独使用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统计[1],我国2017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仍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约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20%[2],是糖尿病最严重、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考虑与遗传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细胞因子、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的DN患者9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未合并DN的T2DM患者75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检测血清胱抑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γ-GABA)、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e albumin excretion, UAE)。行多导睡眠检测仪连续记录8 h,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LSaO_2)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MSaO_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空腹血糖、合并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N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延长,OSAHS发生率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AHI的水平升高,LSaO_2、MSaO_2及γ-GABA的水平降低(P0.05)。按UAE水平将DN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3组OSAHS缺氧相关性指标,发现随着DN的进展,AHI发生次数明显增加,而LSaO_2、MSaO_2及γ-GABA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AHI是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4),而LSaO_2、MSaO_2、γ-GABA是D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 OSAHS缺氧严重程度与DN的进展相关,改善OSAHS可能有助于减慢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上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a1)、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设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实质内小动脉上Cbfa1、OC、OPG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1)DN组肾内小动脉Cbfa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DN组第12周时出现OC mRNA弱表达,16周~24周出现OC蛋白弱表达,对照组无OC表达。(3)DN组OPG蛋白及mRNA在12周时达峰值,16周后下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Cbfa1、OC及OPG的表达。(2)Cbfa1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也是血管钙化的早期生物学标志。(3)OPG在DN时早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下调。(4)肾内小动脉上Cbfa1、OC及OPG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μmol/L~10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