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是利用我组1975年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前胃癌(FC)进行连续传代后,不同代数自发转移的比较观察。实验共分三次进行,每次将定量(1.4×10~6)的FC癌细胞接种到近交系615小鼠腋窝皮下,接种后第16天处死,作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为:第一次用113代瘤株接种39只,发现肺转移为74%(29/39);第二次用119代瘤株接种了30只,发现肺转移为86.6%(26/30);第三次用124代瘤株  相似文献   

2.
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前胃癌连续传代后自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本组1975年开始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前胃癌(FC)进行连续传代,对不同代数的自发转移进行比较观察.实验用615近交系小鼠99只,分为三组。第一组:小鼠39只,每只腋窝部皮下接种FC113代瘤细胞悬液0.1ml(细胞数为1.4×10~8)。第二、三组:小鼠各30只,瘤源分别为119代和124代,接种部位和剂量同第一组。动物分别于瘤株接种后第16天处死,将全肺及同、对侧腋窝淋巴结和部分动物局部肿瘤  相似文献   

3.
利用本组建立的可移植性瘤株小鼠前胃癌(FC)母系第139代,在近交系615小鼠爪垫皮下移植后,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观察瘤细胞在局部侵袭及在肺和淋巴结内转移的情况.实验用近交系615小鼠32只,每只小鼠于右后肢爪垫皮下接种7.5×10~5个瘤细胞.实验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6,10和13 d分批处死动物,于小鼠肺、淋巴结及荷瘤后下肢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结果:移植后3d组,皮下肿瘤侵袭均为Ⅰ级(8/8),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周围侵袭,间有核分  相似文献   

4.
人癌的Xenograft是将手术标本移植到裸鼠身上,并成为可传代的瘤株,实验的条件高,周期长且成功率低,一般在20~30%,最易成功的黑色素瘤也只有45%左右的成功率。有的瘤株难于消化及分散也给实验的应用带来极大的障碍。 作者用BALB/CATcL品系——本实验室自己繁殖的裸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将本院外科手术标本——人结肠癌(WRJ)切成2×2×1mm~3小块,用套管针将其接种于裸鼠的腹股沟皮下,53天后长为10×9×11mm~3的  相似文献   

5.
小鼠子宫颈癌14号(u14)自1958年在远交系km小鼠建株后,已传代近30年。本实验将上述腹水瘤分别在近交系615小鼠皮下和腹腔内移植后,其生长特性和形态结构同1976年检查结果相似(阳滋等:肿瘤学附刊6:276,1976)-仍为未分化癌。腹腔内移植组:荷瘤小鼠的平均寿命是12.1天,中间存活时间为10天,未发现淋巴结和肺转移。皮下移植组:荷瘤宿主寿命15~31天,平均存活时间27.5天,中间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小鼠子宫颈癌27号(U27)是我室用含20 甲基胆蒽的线穿过新鲜摘除的幼鼠子宫颈组织,埋藏于小鼠皮下诱发成功而建立的一株可移植性动物实体瘤。近年又将其筛选成一株自发转移率高,且具有淋巴道与肺部双向转移特性的肿瘤转移模型。从1982年开始了U27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建系工作。经两年多的传代培养已达100余代,定名为MUCC。该系细胞在培养瓶中多呈圆形,大小不等、单核或多核,贴壁生长,也可重叠生长或悬浮于培养液中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细胞表面有丰富微绒毛及丝状伪足,有时见叶状伪足与泡状突起。透射电镜见细胞核/质比比例大,核形不规则,多聚核糖体丰富,内质网扩张,线  相似文献   

7.
本模型用本所发现的BALB/c小鼠自发性乳腺癌作瘤源,同源小鼠作宿主,连续皮下移植传代,目前已达21代.从移植第1代起,即出现自发肺、肝转移,其转移比数为3/3.移植第9代的连续动态病理切片观察表明,移植后11d即可见肺转移,而肝转移多发生在20d左右,30d以后肺、肝转移率均理高达100%.该肿瘤以血道转移为主;亦可见淋巴转移,92例中3例伴有淋巴转移.此外,移植肿瘤后第11天开始,宿主脾脏出现进行性肿大,巨脾症是本模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是用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在NiH-nu/nu裸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功地建立了一株可移植性瘤株模型。以1×10~6和1×10~7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动物皮下,先后2次共接种16只裸小鼠,结果有11只动物发生肿瘤,瘤发生率为68.8%。以生长良好的肿瘤进行传代,各代均利用其上一代皮下生长的实体瘤的瘤小块或瘤细胞悬液进行移植,历时2年共传15代。实验共用62只裸小鼠,肿瘤总发生率为(54/62)87.1%。第1代肿瘤的潜伏期较长(26~117天);经传代后潜伏期逐渐缩短,第5代以后趋于稳定,潜期伏  相似文献   

9.
Ca761是将615系小鼠的一自发A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的小鼠乳腺癌模型。经11年190多代的移植,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它是615系小鼠的一个同基因型瘤株,在615系小鼠中移植成功率为100%,无自然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17.6±4.6天;基本不受615系小鼠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无论是用埋块法或悬液法接种,或经液氮冷冻,复苏,其生长特性均保持稳定。 Ca761有明显的转移倾向;并已建成其腹水型及体外细胞系;它对所试12种常用抗癌药中的7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这与乳癌的临床化疗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a761对肿瘤和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室建立的另一个615系小鼠乳腺癌株Ca763,它来自一只经产雌鼠的自发A型乳腺癌。在同系成年615系小鼠中保种传代,现已传至224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无自然缓解。平均存活期为17±2.1天。Ca763生长迅速,其移植成功率、瘤重、瘤系数与615小鼠的鼠龄、性别无关。Ca763在建株和不断传代过程中其病理组织学较早地发生明显的改变,移植瘤已不复具有A型乳腺癌的典型特征,分化降低,但很少转移。 Ca763对临床常用各类抗癌药10种中,对其中6种有不同程度敏感性并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Ca759是1975年9月将615系经产雌鼠的一自发B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瘤株,迄今已传201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皮下移植瘤的潜伏期为5.0±0.3天,存活期为26.9±3.6天。Ca759于常规移植后,局部肿瘤的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即使到晚期局部肿瘤十分巨大,也很少发生溃破,而带瘤宿主也无明显的恶液质表现,转移罕见。随着肿瘤的增长,脾脏也进行性增大,瘤系数与脾系数也均不断增大,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Ca759对临床常用十种抗癌药中有8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特别是环磷酰胺对Ca759的抑瘤率达到100%,对氨甲碟呤、三尖杉酯碱也敏感,这就为抗癌药物的筛选及抗肿瘤作用原理的研究提供有一个较敏感而又有特点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肝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实验治疗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50年代末起,国内已建立了几个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有的已移植成株(1)~(3),但小鼠可移植性肝癌模型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78年4月,将一615近交系小鼠自发的肝细胞性肝癌移植成功,并开始了建株工作,至今已传至20代,为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小鼠肝癌瘤株,暂定名为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癌(H615)。在 H615建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并开始了体外培养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胰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予后不良,迫切需要建立胰腺癌的动物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1975年Parviz Pour首先在金黄地鼠诱发成功胰腺癌的动物模型,后在大白鼠及金黄地鼠建立了可移植性胰腺癌株,以及人胰腺癌移植于裸鼠获得成功 ,但以上动物均不便用于抗癌药的研究,故这些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120只615系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肺转移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转移瘤依肺内位置分为中央、周围及混合三类,均为较大血管型肺转移。与皮下移植瘤相比,肺转移瘤内低分化瘤的比例增加。同一小鼠肺转移灶间、甚或同一转移灶的不同区域间,肿瘤分化程度和细胞形态并不是同质性的。实验结果提示,移植部位瘤细胞团向血管内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大块脱落,是造成小鼠乳腺癌较大血管型肺转移的原因,并因之导致肺转移瘤组织形态的不一致;易发生转移的是亲代肿瘤中分化较差的部分;肿瘤转移灶形成过程中瘤组织似存在着失分化和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将C_(57)~(BL)及昆明种小鼠杂交后,进一步培育而成的一株灰褐色近交(纯)系小鼠,它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的实验研究。但是关于615系小鼠自发瘤的发生率,迄今未见有公开报导。为了提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组自1986年开始研究,至今在组内保种小鼠种群中已出现若干自发乳腺癌.作者对这些自发乳腺癌的形态及其与转移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分为4类,现报告如下. 1.津自Ⅱ小鼠自发乳腺癌(ⅠTA_2MAC-8712)属A型乳腺癌.现传到第18代.移植率为100%.移植传代过程中仅1例出现自发肺转移. 2.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ⅡTA_2MAC-887)属B_1型乳腺癌.现传到第10代.移植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株小鼠可移植性肝细胞性肝癌模型(H615)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肝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实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五十年代末起,国内已建立了几个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有的已移植成株,但小鼠可移植性肝癌模型迄今未见报道。为此,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活性和脾细胞E玫瑰花结反应作为指标,对H615带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带瘤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和T/B比值,以及脾细胞的E—RFC阳性率在H615生长的潜伏期均无明显变化,进入缓慢生长期后则均明显升高,处于H615的快速生长期时均显著降低,且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脾细胞E—RFC阳性率的变化时相,规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室对近交系TA2小鼠自发乳腺肿瘤进行了同系移植,并建立一只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瘤株,代号为MA737。1978年我们又用化学致癌物质甲基胆蒽在津白2系小鼠进行化学致癌性实验,诱发出小鼠腺胃纤维肉瘤,并进行了同系移植,而获成功,建立了一只可移植性小鼠腺胃纤维肉瘤株,代号为S784。目前,该两种动物肿瘤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科学实验研究领域中。为了解这两种动物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观察了肿瘤瘤株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数量对肿瘤移植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采用…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预后不良,迫切需要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1983年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梁明达、胡美英医师等,发现了一例小鼠胰腺自发瘤,经两年连续同种皮下移植,至1985年6月已传至62代,生长稳定,液氮冻存复苏良好,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小鼠可移植性胰腺腺泡细胞癌株,命名为MPC-83。 (一) 瘤源及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