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1760例,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为壳聚糖组880例和对照组880例,观察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 vs 19.1%,p<0.01),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245.8±36.7min VS 502.6±124.6min,p<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助于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血管并发症及病人舒适性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20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1∶1分为止血活血敷料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术后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和病人舒适度。结果止血活血敷料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能明显减少穿刺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缩短止血时间,并明显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选择先天性心脏病住院行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分为2组,每组50例,年龄2~51岁。壳聚糖组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对照组则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操作及患者制动时间以及排尿、情绪、睡眠等情况。结果壳聚糖组止血成功率10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组平均止血操作[(9.5±6.2)min]及制动时间[(10.2±4.6)h]明显少于对照组[(18.4±5.1)min,(24.7±5.8)h](均为P<0.001),同时,壳聚糖组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烦躁、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其中睡眠困难的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效果好,明显缩短止血和患者制动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一种新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因胸痛原因住院的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心绞痛的患者3165例.其中冠脉造影1959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而不计入250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6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和反关脉而不计入135例),共计2780例入选.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1390例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1390例.观察术后即刻及出院时桡动脉主、次终点事件.主要终点包括: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前臂疼痛或不适、桡动脉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直径等.次要终点包括压迫时间、压迫止血效果、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总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P<0.01),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满意度明显较高(P<0.01).结论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能够减少血管总并发症,减少压迫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桡动脉内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TRI)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专用桡动脉板式止血器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3种方法在止血效果、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连续入选行TRI的3000例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ER组)、板式止血器组(TB组)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组(TR组),最终合格入选研究的患者ER组963例,TB组976例,TR组971例.入选标准:Allen试验阳性;初次行TRI;成功置入6 F桡动脉鞘管.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桡动脉止血时间、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患者舒适度.结果 ER组、TB组、TR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10.6%、10.7%,P=0.262).3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总体存在差异(P=0.049),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低体重、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是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与ER组比较,TB组、TR组止血时间较短[(274±57)min、(265±61)min比(332±54)min,均P<0.001],术后穿刺部位纤维硬结发生率较低(8.8%、7.9%比13.6%,均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TB组、TR组明显优于ER组(均P<0.001).结论 常规弹力绷带和桡动脉专用止血器械均安全有效,但后者止血时间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闭合器Angio-Seal和Perclose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共682例老年(>60岁)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3组,A、B 2组分别使用Angio-Seal和Perclose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C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观察3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9.6%,98.6%,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5±0.8)min、(1.9±1.2)min和(19.5±5.8)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5.1±1.5)h、(6.2±1.7)h和(17.8±4.4)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4.6%、6.5%和9.7%,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应用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同样安全有效,优于徒手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应用于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3月在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心导管室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310例,根据住院号末位号单双数,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单纯采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压迫止血;试验组160例,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方法压迫止血。比较2组患者桡动脉压迫时间、出血并发症和皮肤瘀斑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瘀斑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应用于经桡动脉人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能明显缩短压迫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和皮肤瘀斑的发生率,此方法在提高护理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无疑也提高了护理绩效,在一定意义上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部门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2 5 6例P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治疗 ,动脉鞘管均为F7,一组在完成PCI后立即拔除股动脉鞘管 ,选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 ,另一组为术后 4~ 6h测活化凝血时间 <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结果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成功率为 95 % ,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Perclose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更低的趋势 (2 3.3%∶31.6 % )。Perclose组的止血时间 (5 .1± 3.4 )min ,手法压迫组 (2 8± 10 )min ;Perclose组制动时间 (6 .4± 1.7)h ,手法压迫组 (19± 6 .5 )h。二者Perclose组均明显较手法压迫组缩短。结论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是一个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股动脉穿刺后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协助压迫止血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需要行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操作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0例,心导管术时均使用6F或7F动脉鞘。术后分别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迫止血和传统压迫止血方式进行止血,记录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加压包扎4 h后患者活动下肢,对照组加压包扎6 h,平卧24 h,然后下床活动,记录出血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4.0±1.5)min和(7.6±2.5)min(P<0.05),总体出血并发症分别为3%和11%(P<0.05)。试验组仅有3例出现渗血,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渗血,4例出血和4例血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对压迫止血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试验组压迫时间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可有效缩短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时间,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人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7有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RCA)组71例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FCA)组76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CA组与TFCA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比98.6%,P〉0.05)。从穿刺到指引导管撤出时间,TRCA组为(51.2±18.3)min,TFCA组为(46.7±16.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TRCA组出现桡动脉痉挛2例,局部血肿1例。TFCA组出现局部血肿3例,迷走反射5例,假性动脉瘤1例,排尿困难6例,腰痛4例。结论对ACS患者,两种人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CA治疗血管、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CS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使随机被分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A组,50例)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A组,50例),对比两组 X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参数差异、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FA组比较,TRA组门球时间[(18.7±5.6)min比(20.1±6.7)min]、X线曝光时间[(16.7±5.6)min比(22.1±6.7)min]显著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14.8±5.7)min比(3.9±1.6)min]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16.0%比4.0%)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相似,但穿刺点压迫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故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方案,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P〈0.01),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4%,与股动脉组(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轻,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急诊室-CCU-导管室途径连续收治的STEMI患者7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1±12.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和MAC组(36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MAC3.5指引导管介入治疗,MAC组直接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记录导管室门-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门-囊(door to balloon,D2B)时间、造影剂用量、总的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放射剂量面积乘积和穿刺部位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药物使用、介入操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AC组C2B时间[(22.58±9.94)min vs.(18.38±5.43)min],总的操作时间[(37.65±12.51)min vs.(29.64±11.26)min],透视时间[(10.68±4.42)min vs.(7.80±4.24)min]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组较对照组放射剂量面积乘积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部位局部血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vs.2.78%,P0.05)。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3.5指引导管同时行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能够缩短C2B时间、透视时间,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根据随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根6F 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造影剂用量、PCI操作时间、放射剂量、透视时间、介入治疗血管支数、平均支架数、血管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为96.67%。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介入治疗血管支数、平均支架数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操作时间、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放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0 d均未出现MACE。结论 ACS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电脑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国产替罗非班剂量,维持48h。监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2±0.020)μg·kg-1·min-1vs.(0.150±0.010)μg·kg-1·min-1,P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8.2%±3.1%vs.7.3%±3.6%,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3.9%(18/41)vs.15%(6/40),P0.01]。结论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对老龄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23例,股动脉组102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