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均为3周.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依帕司他的治疗机制阐述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病人的主观症状(自发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明显好转,振动感觉阈值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利用依帕司他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依帕司他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降糖、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并给予依帕司他50mg tid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煎剂口服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血糖、血流变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依帕司他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2周,比较电生理学指标和有效率。结果:通过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MNCV和SNCV的改善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  相似文献   

5.
任传永  宣少平  张青森  沈诤 《新中医》2022,54(17):111-11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K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DKD 患者8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2 组均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和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依帕司他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汤,2 组均连用12 周。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和肾小球滤过率(GFR)] 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肢体浮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SCr、UAER 及GF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Cr、UAER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GFR 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SCr、UAER 水平低于对照组,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DKD 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观察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病变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皮肤温度颜色,怕冷或灼热、麻木、疼痛)改善、足背动脉搏动,10g 的尼龙丝检查、128Hz 的音叉检查震动觉及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10g 的尼龙丝检查、128Hz 的音叉检查震动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消痹方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电生理影响。方法:将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32例)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组患者(33例)予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反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能有效改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和H反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凯时(前列腺E1)、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等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显效23例,占71.88%;有效7例,占21.88%;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达93.75%。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凯时及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等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均给予α-硫辛酸0.6 g静滴每日1次,依帕司他5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四肢的神经传导速度、膝跟腱反射以及空腹血糖、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结果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均明显好转,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磁疗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磁疗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每次2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磁疗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镇痛作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新蕾  蔡德亮 《河北中医》2011,33(11):1663-1665
目的观察愈痛散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子愈痛散加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48例子卡马西平治疗。2组均2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及肌电图瞬目反射(BR)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I感觉评分、PR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的差值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瞬目反射方面,2组治疗前受累侧与正常侧R1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受累侧1t2较正常侧1t2延长。2组治疗后受累侧1t2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痛散配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从疼痛症状缓解及BR客观指标改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疗法。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2例)和药物组(12例)。电针组以针刺下关穴为主,配以翳风、风池、外关等穴位,并接电针。药物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1.7%和25%,优于药物组66.7%和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督脉埋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督脉埋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埋针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口服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关节疼痛评分、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24例中显效5例(20.83%),有效16例(66.66%),无效3例(12.5%),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腹泻及咽痛。结论: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对三又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A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B组同时接受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和康复对照组各7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三组疗效。结果:21例病人全部完成整个疗程,脱失0例。治疗后三组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组治疗前后比较,PRI情绪项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优于电针治疗和康复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实行温通针刺手法,2组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