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徐鹏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150-151
基层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对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提高当前人口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内容应从"宣传养生知识、解决慢性疲劳综合征状态、冬病夏治"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从“治未病”探讨砭石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在以预防为主的今天,从"治未病"角度来探讨砭石疗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介绍,得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效果。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采用改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实施运动治疗及按摩等方式能够收到防治亚健康的效果。结论:对于亚健康的防治,要遵循中医指导理论,促进人们积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学习方式,进而远离亚健康。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治未病工程,首先要明确"治未病"的基本内涵,认为"未病"的本意所指为一种特殊的状态,即"病前状态"——既非健康,也非疾病,而是从健康至疾病至疾病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的内涵及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治其未生);欲病救荫,防微杜渐(治其未成);适时调治,防其发作(治其未发);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瘥后防复)等5个方面,明确了治未病的基本内涵,将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思想,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医疗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医学原则。治未病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以及治其未变"。[1]中医处"治未病"具有健康指导和保健治疗两个基本服务功能,专科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测试后,结合传统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式,开出处方。此"处方"并不是传统的"药方",而是针对患者的体质、工作和生活性质等制定的一套保健 相似文献
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思想这一超前理念在疾病预防医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药在预防癌症发生、转移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治未病”在恶性肿瘤预防领域中的作用,可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防癌症的发生;第二阶段,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癌变:第三阶段,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所言“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预防思想的精华,其与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临床有密切关系,故有必要对其渊源,含义及其价值等作以探讨。一、知“治未病”之渊源“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最早由《内经》提出,之后《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也有不少论述。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亚健康的内涵及中医“未病”的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卓玛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1):12-13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工作,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在两千多年前已提出了”治未病”璺论:卫生蒜南蒜.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4日在广州表示,决定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服务百姓。 相似文献
17.
"过劳死"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特殊职业病.知识分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为中国"过劳死"的"优势"群体.长期的"五不一干"即"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是形成过劳死的主观原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治未病"理念是防治"过劳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的“治未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治未病”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已形成完整学说。其基本含义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3个方面,充分理解、运用“治未病”说可起到养精调神、合理饮食、科学用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