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执业药师》2009,6(10):27-29
风险美国FDA认为头孢吡肟无死亡率增加 2009年6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医护人员发布安全信息,通告对头孢吡肟导致死亡率增加的潜在风险的相关评估结果。FDA对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后得出,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在接受头孢吡肟治疗的患者中并未发现死亡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高鹏 《黑龙江医药》2007,20(4):379-379
1 头孢吡肟 头孢吡肟是美国施贵宝公司开发的第四代头孢菌素,于1993年在瑞典首先上市,随后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上市.1996年1月,Dura、Elan两家制药公司的头孢吡肟获得FDA批准后上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12,(17):27-27
2012年6月,美国FDA发出一份药物安全性警告,内称“医师在使用头孢吡肟(cefepime)治疗肾功能下降患者感染时必须适当调整此药剂量,否则有可能引发一种被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的特定类型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文献(重点是病例报道),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结论: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6.
某院头孢吡肟药物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某院住院患者头孢吡肟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和整理该院2008年10月~2009年4月使用头孢吡肟的出院病历120份,采用回顾性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评价其应用合理性。结果与结论:该院头孢吡肟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依然存在较多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4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未遗留神经精神后遗症。结论头孢吡肟对老年尿毒症患者有导致神经精神异常的风险,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头孢吡肟使用强度与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率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2010年头孢吡肟的使用强度和同期6种病原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头孢吡肟的用药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有相关性(P <0.05),与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显著相关(P <0.01).结论:头孢吡肟的高使用强度和病原菌的高耐药率,反映出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迪  王茂义  吕晶 《中国药房》2010,(40):3831-3832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70岁慢性肾功能不全男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并检索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临床医师应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88例注射用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市5所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ADR监测收集的188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多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别观察头孢吡肟与甲硝唑、维生素B6、氨茶碱、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h内配伍液中头孢吡肟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头孢吡肟与氨茶碱、甲硝唑和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外观与头孢吡肟的含量均发生明显改变。而头孢吡肟与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头孢吡肟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吡肟与氨茶碱、甲硝唑和维生素B6不可配伍使用。与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陈光强 《今日药学》2007,17(4):16-17
目的 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我市5所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ADR监测收集的188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结论 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邯郸  周学琴 《中国药师》2007,10(3):271-272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3月ADR监测室收集的48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吡肟致相关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肺部感染使用头孢吡肟致相关脑病.例1,56岁女性患者,给予头孢吡肟2.0 g,2次/d静脉滴注.2 d后患者表情淡漠、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失眠、肢体不自主震颤.第4天症状加重,脑电图示持续慢波,频繁出现的三相波.立即停用头孢吡肟,行血液透析,2 d后症状好转.例2,22岁男性患者,给予头孢吡肟2.0 g,1次/8 h静脉滴注.用药第5天,出现言语和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肢体不自主震颤.停用头孢吡肟,行血液透析治疗2 d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例治疗肺炎时出现中枢神经紊乱与应用头孢吡肟(悦康凯欣)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患者检查、治疗、会诊处理全过程,结合参考文献进行病案分析。结果:因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用药后肾功能进行性不全易导致ADR发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ADR发生与应用头孢吡肟有时间上的关联;参考文献有头孢吡肟致中枢神经紊乱的多次报道。结论:该患者应用头孢吡肟致中枢神经紊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头孢吡肟引起神经毒性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示临床应用注意本药可导致神经毒性,避免引起严重后果。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Pubmed检索1999—2009年报道静滴头孢吡肟引起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其引起神经毒性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检索到头孢吡肟引起神经毒性的文献71篇,中文文献53篇,英文文献18篇。其中个例报道36例。头孢吡肟引起神经毒性发病年龄平均为64.5岁,1例高龄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8%。结论:头孢吡肟引起神经毒性与患者年龄和肾功能密切相关,与患者性别、给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出现神经毒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为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4月应用头孢吡肟治疗后出现神经症状的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单独静脉滴注头孢吡肟2~8 g/d.记录患者神经症状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和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用药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54~92岁,平均(74±13)岁,在静脉滴注头孢吡肟1~3 d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躁动、胡言乱语、瞻妄、神志不清、嗜睡,1例出现肢体不自主颤动.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均于3 d内缓解.6例患者用药前后比较,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血气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吡肟可出现神经毒性反应,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部分科室住院患者头孢吡肟的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2011年7月—2011年12月间使用头孢吡肟的住院患者2113份的病历,并随机抽取其中100份,采用回顾性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收集、整理患者病历信息,包括使用头孢吡肟的理由、治疗过程、ADR和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100份患者病历中,符合头孢吡肟适应证的43例,使用前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分别为20例和11例,导致ADR为10例,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的95例。结论:临床对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程度不够,送检率偏低,检验时间过长,不足以指导临床用药;对更换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无实验室依据或临床指征的仍需加强监管或用药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头孢吡肟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HAP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吡肟组与头孢他啶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治疗7~10d,比较2组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头孢吡肟组与头孢他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7%、70.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61.9%(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HAP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头孢吡肟用量、用药频度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临床常见检出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及其医院同期该药的使用量、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中,头孢吡肟的用量在不断增加,常见检出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也呈增长趋势,头孢吡肟的用药频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茵耐药率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4 3、r=0.800 5.结论:用药频度的增高与常见检出菌对该药耐药率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