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琦 《中医药导报》2013,(11):132-133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在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效果,为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9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之上,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感染率、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以及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组患者Ⅰ级、Ⅱ级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在预防鼻咽癌放疗口腔感染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降低口腔感染率、降低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与单纯常规护理比较,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直至伤口愈合,治疗过程中同时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试验组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内置少量麝香细小颗粒,外用纱条覆盖切口,每1,2日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8-16天,平均(12.8±0.3)天:对照组为15。28天,平均(21.3±0.4)天,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助于切口愈合,并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九华膏在肛瘘挂线术后换药中的作用。方法:按入组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并使用中药九华膏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85.29%、44.12%,总满意率分别为100%、97.06%;组间比较,总满意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九华膏换药联合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肛瘘挂线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痔疮术后便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术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中西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痔疮术后患者的症状,减少便秘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260例普外科患者按照入院时闷顺序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0例,对照纽常规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是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宣教、心理护理、创造缓解疼痛的环境、应用镇痛药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24h线性视觉模拟评分(3.12±1.46)低于对照组的(4.78±2.02);干预组疼痛的程度(0级3.07%、Ⅰ级73.85%、Ⅱ级16.92%、Ⅲ级6.15%)轻于对照组的程度(0.77%、53.08%、28.46%、16.69%);干预组患者术后72h镇痛药物应用5t.54%少于对照组的68.46%(P〈O.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痔术后便秘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200例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00例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术后可能引起便秘的因素,提前进行护理千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切口疼痛、出血、水肿、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术后对患者进行便秘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降低痔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需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以胫骨中下1/3及股骨颈骨折为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术后采取活血化瘀中药组方,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5d、7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周末、4周末、5周末骨痂处骨密度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在不同时间段骨密度测定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92-310/oj好转率7.69%,无骨不连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9.31±1.22)周,对照组治愈率80.77%,好转率13.46%,骨不连发生率5.77%,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8.41±1.41)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5.19,P〈0.05),治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5),但治愈率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折术后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利于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患者术前做好探访,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患者体征及手术体位严密监护,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护理是围手术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愈合缓慢病例用白糖填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科2007-2009年收治的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愈合缓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用凡士林油纱引流结合食用白糖填塞术后切口治疗;对照组只用凡士林油纱内置切口引流治疗,观察2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糖填塞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腹膜炎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以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的为观察组,以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进行手术,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率比较分别为97.44%(38/39)、92.31%(36/39),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进行基于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即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观察组的切口出血、感染及肝内胆管残余结石、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基于l晦床路径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黄芒硝外敷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有可能愈合不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于剖宫产术后第2天给予大黄、芒硝混合粉外敷,对照组50例于剖宫产术后第2天外敷1%利凡诺尔湿沙布,观察切口红消退时间、硬结消退时间、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积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积脓发生,切口全部为甲级愈合,而且切1:2硬结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具有防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缩短切口硬结消退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5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中护理配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低体温及术后感染、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降低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明显提高其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舒适感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组术后应激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术后应激反应发生率为55%,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会阴侧切分娩产妇100例,根据入住病房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个体化心理护理与饮食干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为5.12±0.33天和5.55±0.3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出血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后要加强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与饮食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9)在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实施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的变化、患者切口及咽喉疼痛程度.结果:满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及咽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切口与咽喉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2组均于导尿管留置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期间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应用红外线照射切口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备30例。观察组术后利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照射切口,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绪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术后通过利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照射切口,能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175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