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 《吉林医学》2008,29(5):406-40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年-2006年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者42例(81眼)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均在1年以上。结果:术中后囊破裂1眼,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1个月视力≥0.4者39眼(48.15%),≥0.1者72眼(88.89%),〈0.1者9眼(11.11%)。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低度数或负值后房型人工晶体又可进行屈光矫正,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周敏 《实用新医学》2000,2(11):977-97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眼轴≥25mm的54例(65眼)高度近视的白内障,采用原位碎核法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24月(平均12.5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58眼(89.23%),脱盲率为97.30%,脱残率为88.33%。后囊破裂率4.62%。无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3.
禤中宁  雷进民  张家  林辉跃 《广西医学》2002,24(9):1343-134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轴≥26mm的48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39眼(70.5%);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6个月有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大切口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大于20mm的101例(144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64.5岁(43-90岁),核型混浊88只眼,后囊下混浊33只眼,皮质型混浊23只眼,结果:术后1月裸眼视力≥0.5者71只眼(48.61%),矫正视力≥0.5者90只眼(62.5%),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5只眼(3.47%),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9只眼(6.25%),葡萄膜后应3只眼(2.08%),角膜水肿12只眼(8.33%),结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也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但对棕色或黑色的Ⅳ-Ⅴ级核应持慎重操作的态度,操作者还应具备熟练、准确,动作轻巧的能力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老年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7眼)老年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60~76岁),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Ⅰ级核5只眼,Ⅱ级核17只眼,Ⅲ级核25只眼.平均眼轴长度27.4mm(26.12~29.4mm),平均人工晶体屈光度(8.47±3.75)D(+2~+15D).结果术后30d裸眼及矫正视力≥0.3者42只眼(89.4%),并发后囊破裂2只眼(4.3%),轻度角膜水肿11只眼(23.4%).结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老年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91例(152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屈光度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术前视力〈0.1123眼,0.1-0.229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4眼(2.63%),0.1-0.348眼(31.58%),0.4-0.8100眼(65.79%)。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乳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明效果显著,视力提高不明显或不提高者为眼底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总结 ,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6 9例 (93眼 )眼轴 >2 6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内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 0 4者 5 5只眼 (5 9 14 % ) ,矫正视力≥ 0 4者 6 7只眼 (72 0 4 % )。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对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恢复屈光状态、增加眼内组织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对28例(5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27.41mm的31例(3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眼,Ⅲ级核30眼,Ⅳ级核1眼,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29眼(80.6%).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破裂2眼(5.6%).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视力差的主要原因.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度近视白内障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43只眼)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95%术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中25.58%术眼在小瞳孔下操作,术中并发症有前房出血(2.33%),后囊膜破裂(4.65%),术后瞳孔的均能维持生理性圆形无上移,术后并发症有早期角膜水肿(23.26%),虹膜后粘连(1.40%),后囊膜混浊(46.51%),黄斑囊样水肿(2.33%),人工晶体表面机化物(4.6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 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于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996-997
目的分析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5例(68眼),51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7眼Ⅳ.Ⅴ级核,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5例(6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8眼(85.29%)术后1wk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恰当的术式,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云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56-157
目的探讨三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优缺点及产生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小切口自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310例(346眼)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最好、并发症最少,仅6眼(占2.54%);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次之,并发症为50眼(占21.19%);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规术式)效果最差、并发症最多为180眼(占76.27%)。术中并发症以后囊破裂为主,为29眼(占65.9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散光,为156眼(占81.25%)。结论三种方法中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为最好,临床医生要充分了解其术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便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行SICS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视力达到0.5的患者为62.79%、矫正视力达到0.5的患者74.4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9.53%、53.49%(P〈0.05);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前房积血/炎症、角膜水肿及后囊浑浊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CS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具有与超声乳化相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谭学军 《中外医疗》2012,31(16):60-61
目的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56例(66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植入5.5mm PMMA硬性人工晶体。随访6个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35眼,占53.03﹪,0.2~0.4者21眼,占31.81﹪,≤0.1者10眼,占15.1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6例(111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1眼,先天性白内障3眼,并发性白内障11眼,白内障并高度近视16眼。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以老年性白内障组效果最好,其中裸眼视力达1》0以上22眼,占27%,总有效率达88%。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后囊破裂11例,仅2例需缝线固定人工晶体,其余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联合植入PMMA一体型后房型人工晶体,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较理想,明显优于传统大切口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柱镜、球镜屈光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并发的白内障因眼球的不稳定及视功能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囊外摘除术疗效常不尽如人意 ,而超声乳化术的应用 ,极大地改善了疗效。我院对 6 2例(73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进行了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6 2例(73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男性 33眼 ,女性 4 0眼 ,年龄17~ 88岁 ,平均 6 2 .5 2岁。1.2 术前矫正视力  0 .1~ 0 .3者 16眼 ,低于 0 .1者5 7眼。1.3 散瞳检查 白内障核硬度 (LOCS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4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天及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9.2%及89.6%,术中主要并发症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虹膜损伤1眼;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3眼,色素膜炎 2 眼.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7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 mm)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者31眼,占39.74%,≥0.5者47眼,占60.26%。术中后囊破裂2眼,悬韧带断裂1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