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两组血脂、血压波动、感染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P<0.01),两组感染率(P<0.01),血管病变差异显著(P<0.05).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比较,进展性脑卒中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血糖均明显增高(P<0.05,P<0.01),动态血压波动情况明显(P<0.05,P<0.01).结论 进展期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者发生率高,高血压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的危害在于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高血压发生时间越久,血压越高,组织器官受损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产生并发症。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其次是高血压相关心脏损害,包括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再次是肾脏损害和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发展到中晚期,可发生视网膜病变。虽少见但却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糖尿病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美国JNCⅦ中指出[1],收缩压下降2~5mm Hg(1m m H g=0.133kPa),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死亡率下降6%~14%,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疾病,随着人群血压水平的上升,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1,2])。研究EH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测、有效预防EH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血压脑卒中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类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梗塞、血管性痴呆、高血压性脑病。  相似文献   

4.
正血压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已明确,高血压是导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显著地减少了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一级预防)。同降胆固醇治疗一样,降压治疗被国内外诸多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然而回顾现代对血压及降压治疗在心肌梗死、脑  相似文献   

5.
脑与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有参与或改变血压控制的重要作用.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引起脑实质损害、脑卒中,导致大脑功能和器质改变,并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神经症状。本文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及高血压脑卒中的预报和预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东宝  华琦 《高血压杂志》2005,13(10):603-607
据报道,即使有效控制血压,其并发症的罹患与死亡率仍高出普通人群2~6倍;近10年来,欧美的高血压控制率和心血管病罹患、死亡率的改善趋延缓,而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心衰发生率反见升高。这似乎提示现代单纯降压的观念至少并不全然。血管病变,包括动脉顺从性不良、阻力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致心血管病罹患与死亡的决定性因子。高血压固然可促各类血管病变的发展,它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反之,血管病变也可致高血压。高血压和血管病变互为因果,但也不完全平行。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问题。以往只强调降低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压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医师困扰和有争论的问题。一派人主张应当降压,理由是:降压能减少缺血性梗死转化成脑内出血的危险。脑卒中病人既往病史多有高血压,急性脑卒中时又常伴有梗死周围水肿,高血压会加重水肿。高血压还常伴有其他器官(肾、心)功能不好,持续高血压会加重这些器官衰竭,降压可以减少这些器官病变,还可以减少脑内  相似文献   

8.
睾酮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与人类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生理调节过程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睾酮与脑卒中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如睾酮可加剧高血压的发展,可促进高血压性肾损害;睾酮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还可加重脑卒中后脑损伤;并可能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关。本文对近年有关睾酮与脑卒中及脑卒中后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与脑卒中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使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致。其发病机制包括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子 ,颅内或颅外动脉源性栓子栓塞于脑内 ,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少数情况下可由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致。高血压患者常并发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 ,高血压患者脑细小动脉闭塞也是卒中的常见原因。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其它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越高 ,越容易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病 ,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目前已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补充叶酸,早期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检测基因型进行积极干预,将推动我国高血压个体化防治的发展,降低高危患者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管琳  刘海娜 《山东医药》2010,50(37):61-61
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特征,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们对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左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自从JNCVI和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发表以来,又有许多关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大型临床试验陆续完成,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CBMs)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分析其MRI表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72例)和无CMBs组(175例)。记录CMBs的位置和个数、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个数和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与无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脑白质改变比例均高。CMBs组患者CMBs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质及皮质下区、丘脑、脑干及小脑。CMBs的分级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MBs与脑微血管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可能是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发生率在我国甚高,同时有越来越增加的趋势。高血压和肾脏损害等是糖尿病主要合并症,由此导致的心血管、肾脏病变如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不但造成患者严重损伤,同时增加了社会负担。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严格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5.
<正>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由于压力依赖性的脑血液流向缺血区域,脑卒中后高血压有益~([1])。然而,其他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的高血压与短期再发性脑卒中、脑出血性转化和脑水肿发生率升高有关。关于血压与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结论相互矛盾。此外,关于血压的搏动组分(脉压)或稳定组分(平均动脉  相似文献   

16.
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在年长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经常可见,与忧郁症、脑卒中和老年性痴呆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1].WMLs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和缺血性小血管疾病相关的血管因素,特别是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影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为(9.3±1.5)μg/L,低于对照组的(17.6±2.8)μg/L(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及有无吸烟史、酗酒史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有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r=-0.256)、糖尿病(r=-0.311)、病灶体积(r=-0.405)和NIHSS评分(r=-0.442)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仍处于极低水平。由于高血压的危害,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病变增加。因此,尽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根本目标。现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病变区域与心律失常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186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脑卒中患者的脑源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豆状核、丘脑病变区域易发生窦速,房早,室性心律失常(P<0.05)。脑桥、小脑病变区域易出现窦缓,Ⅰ°房室传导阻滞(P<0.05)。脑叶病变区域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P<0.05)。结果提示中枢神经不同病变区域可选择性影响心率和心律,临床上选择性使用调整植物神经张力的药物可能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定量测定自主神经活性的方法,目前认为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危险性的最重要的独立指标,也广泛用于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尿毒症等疾病时自主神经病变状态及其预后的评估,但脑卒中后HRV改变少见报道。本文对92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观察组)与60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脑卒中后HRV变化及不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