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发病,与中毒性痢疾等其他脑部疾患易相混,仅靠临床症状诊断,可靠性差,易延误治疗,造成后患.因此,我们改进了乙型脑炎特异性IgM诊断试剂盒,缩短时间,当天抽血100 min内即可出报告,在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其致死率较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后遗症。至今,临床上仍无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案。对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进行疫苗预防接种是应对此病的主要措施。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案及其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1.本文首先讨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材料,然后分析一例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根据临床表现,逐步深入,介绍其诊断方法。2.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材料与其他各种病原的脑膜炎、脑炎,特别是与脊髓前灰白质炎的鉴别,并结合病理学展开讨论。3.指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应密切与中医师合作,早期使用中药方剂如白虎汤、安宫牛黄散等和针灸疗法,以保证病人化险为夷并恢复其脑系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流行性乙型脑炎6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给予降温、控制患者抽搐、降低颅内压、抗病毒以及预防呼吸衰竭等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在7d内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治愈54例,好转12例,2例患者死亡。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年,有9例患者出现后遗症,其中单侧肢体或者单肢体瘫痪患者7例,2例合并有失语。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往往比较重,要迅速作出诊断;在治疗中给予降温、抗惊厥、降低颅内压以及减轻免疫损伤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除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外,还可以依靠血清学及病毒分离的方法来诊断。但能进行上项检查的实验室,目前还不多。因此寻找更简便的诊断方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1954年张学德氏等曾报告用皮肤试验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他的结论认为这种诊断方法很方便,并有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资料。结果4例病灶局限在丘脑并双侧对称,1例病灶以双侧丘脑为主累及右侧额叶,1例病灶位于丘脑并同时累及基底节区;6例病变均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边界不清,DWI图呈略高信号,ADC图呈略高信号。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MRI表现为较特征性的丘脑受累,MRI能真实地显示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关于乙型脑炎的病毒问题1.乙型脑炎患者为何在发病后血中就很难找到病毒?而只依靠脊髓含糖量?答:脑炎(乙型)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的病毒,它经皮肤进入人体,在早期血液中病毒浓度较高,以后就集中到神经组织而引起脑炎症状。因此在发病后,血中就很难分离出病毒。国内分离出的乙型脑炎病毒,都是从患者死后脑组织中得出来的。由于从病者体内很难分离出病毒,脑炎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症状、流行季节、环境外,实验室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脑脊液的检验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如脑脊液的白血球数、含糖及氯化物量的  相似文献   

8.
26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预防控制和消除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9年钦州市发生的26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疫情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钦州市乙脑发病时间为4-8月份,发病高峰为6-7月份,共发病265例,发病率为8.46/10万,病死66例,病死率为24.91%,好发年龄为1-6岁。结论 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采取灭蚊、防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乙型脑炎疫苗的预防接种的综合性措施可以控制乙型脑炎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268例乙脑患者的脑电图(EEG)检查,其中138例患者做脑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8例乙脑患者EEG检查异常率达100%,发现乙型脑炎在脑电图上的突出表现为弥漫性高-极高波幅δ波,以额、枕区明显,α波基本消失。结论:EEG在乙型脑炎的早期发现异常、提供诊断依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其它检测手段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辅助检查在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4 h内诊断23例,48 h内累计诊断34例,72 h内累计诊断4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或惊跳、呕吐为主。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仍然是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脑炎最主要的依据。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大多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与MRI检查、脑电图,可早期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选择1994年4月~1996年10月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后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病儿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12~12.0岁,平均7.2岁,其中普通型病毒性脑炎22例,腮腺炎后脑炎...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如果不及时、迅速,可直接影响到预后,甚至危及生命,作者对40例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IL-18、IL-1β和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及24例正常新生儿血清IL-18、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①流行性乙型脑炎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型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8、IL-1β和TNF-α水平的升高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程度有关,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型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0-08—2010-09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54.1%。好转16例(43.2%),死亡1例,病死率为2.7%。结论本组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农村、市郊为主,高度散发。发病年龄以6岁以内为主,男孩多于女孩。及时、对症救治,及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降低该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唐丽娟 《右江医学》2007,35(1):45-46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及意义。方法用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用放免测定仪检测30例患儿(实验组)和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2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过程,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40年,颜春辉氏在北京曾由死亡脑炎患者脑内分离出一株病毒,鉴定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直至1949—1950年黄祯祥、王逸民二氏在同一地区,由死亡脑炎患者脑内分离出三株病毒(2),1951年鄱阳地区分离出10株(3),1952年汪美先等氏在西安分离出5株(4),经鉴定均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以上各地的病毒学研究指出:近十余年来,我国各地所发生的脑炎绝大部分均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对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取 6 0例开展 7种病毒病原学检测 ,其中 11例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对11例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免疫状况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1岁。病程 4~ 7天 10例 ,32天 1例。发病时间 6~10月份 10例 ,11月份 1例。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 ,全部病例均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1.3 临床表现 :除 1例发病 32天来院已是恢复期外 ,10例均有发热 ,其中高热 8例 ,中低热 2例 ;头疼与呕…  相似文献   

18.
我县1974年在坝区、河谷地带出现1次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流行,罹患率16.74/10万,当时通过治疗现症病人,喷洒灭蚊药水和打预防针的综合防治措施后乙型脑炎疫情一直很平稳。2003年我县再次出现15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文通过对此次乙型脑炎爆发流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我县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9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79例(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治疗组90例(西医常规治疗+中药),分别比较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降温时间(5.50±1.30)d、意识恢复平均时间(5.84±1.03)d、平均缓解抽搐时间(2.23±1.19)d、平均住院天数(23.00±2.19)d,均比对照组短,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脑型疟疾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区别? 答: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在每年7—10月流行,所以如果当地过去有此病之流行,或者发病在蚊虫孳长的季节,发生大批高热及意识障碍的患者、亦应推测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可能。脑型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颇似脑炎或脑膜炎,可发生惊厥、神经症状、椎体征、反射过敏等现象,脑脊髓液检查不能区别两者,但一般说来脑膜刺激症状是脑炎的主要体征之一,而在疟疾则少见,贫血与脾脏肿大常见於疟疾,而在脑炎则罕见。最主要的是血液涂片找到疟原虫来决定诊断。加在疟疾流行区发现昏迷的患者,高热、脾大,没有其他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