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功能,实现临床用血管理的自动化。方法以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与医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等相关数据的提取、整理和计算,实现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估评价相关指标的产出。结果利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大量输血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完成预设相关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和归类,以服务于临床输血的各个层面。结论通过建立基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用血评价体系,能够在医生用血账户管理评价指标及用血动态监控等方面提供系统全面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构建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减少同源异体输血;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减少输血并发症和避免输血管理差错等几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围术期血液管理水平的作用。通过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和麻醉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围术期患者术前用血评估与输血预测、术中各种血液保护管理措施信息、术中取血与血液输注管理、术后用血评价与病程记录、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等环节要素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防止过程或要素遗漏,减少人为干预,使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到智能化、数字化和规范化。选取智慧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各1 000例手术病人,评价其在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作用。围术期患者同源异体血输注率明显降低,自体输血率大幅提升,不合理输血率明显降低,杜绝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用血安全。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有效提高手术输血管理水平,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输血患者的病历,调查临床医师是否在输血后进行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4项检查,是否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来评价输血疗效。结果单独进行成分输血的病历有68.24%的在输血后进行了实验室检查,仅有24.8%的病历进行了输血后效果评价记录;进行联合输血的病历,有58.3%的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有32.5%的病历做了输血后效果评价。结论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执行不够,应加强其培训和监管,规范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施《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前后对我院医师用血各环节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对该院实施制度前的2011~2012年,制度实施后的2013~2014年输血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看医师用血各环节在制度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住院和手术患者增加的情况下医师用血次数和用血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输血从签订同意书到申请前检查和评估,再到用血后评价各流程都更严谨更规范,输血病历检查合格率也有大幅提升。结论《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对医生用血有明显的警示、监督、控制、规范和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完善实施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临床用血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输血前检查是否完善、知情同意书是否签署、输血指证是否具备、病程记录是否完整、输注后疗效评估等。作者在临床用血评价中发现,临床医师往往在病程记录中忽视对隐性失血(HBL)的评估,即根据检验结果计算的理论失血量与手术及麻醉记录的失血量不相符,存在HBL可能时,不能予以充分评估。本文就HBL的问题结合2例病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血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浦东新区卫计委所属10家医疗机构2016年间的手术输血病例,分析其血液成分输血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调查围术期自体输血开展情况。结果浦东新区成分血合理输注率:红细胞为63.83%、血浆为55.79%、冷沉淀为79.87%;输血治疗后,34.25%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全区围术期自体输血率平均为15.19%。结论临床用血的规范性使用仍存在不足,对于输血后的效果评价执行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培训,规范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为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14家二级以上用血量较大的医院,每家医院抽查输血申请单100份,每家医院随机抽取20-2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05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价分析。结果 1 400份输血申请单中20%申请目的不正确,更有少部分血液成分名称不规范。305份病历中,51.8%的病历中医师作出了规范的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37.70%病历中医师实施了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15.73%为少量输血,红细胞输注不合理为25.1%,血浆不合理率为58.6%,血小板不合理率为10.8%。结论部分医师对血液成分的名称及其适应症未能正确掌握,用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未能引起医师足够重视;不合理输血现象在本地区部分医院普遍存在,且以手术科室明显,红细胞不合理输注主要表现为少量输血和输注指征偏宽,血浆主要表现为补充白蛋白及搭配输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临床用血电子评估监控系统对规范临床合理用血的成效。方法本院自2013年1月推行用血前后电子评估监控系统,2015年1月推行输血过程监控系统。统计分析2012-2015年手术量,围手术期用血情况,2013-2015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12-2015年手术量持续增长,但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却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血液出库至输血开始间隔平均时间分别为34.38±11.15,35.35±10.56和28.21±5.262 min;2015年间隔时间较前2年显著缩短,P0.05;2013-2015年2 h内输血反馈率分别为41.2%,43.5%和72.3%,2015年较前2年反馈及时率明显升高,P0.05;2013-2015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1.21%及0.81%,2015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输血管理系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因素,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有输血治疗的病历中,依据住院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00份,调查每份输血病历中输血有关记录完整性,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内科输血指南"结合患者体征,对常见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等输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抽取的病历中手术科室583份,非手术科室317;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合理率存在差异,非手术科室的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χ~2=7.723,P=0.021),非手术科室合理率为93.8%,而手术科室仅为88.0%;900份输血病历中4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7,P0.001)。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900份病历中有55份记录不合格,主要是输血后评估不全、未记录输血反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相关记录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部分医师掌握输血适应证欠佳,对于用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重视不足,存在输血不合理,且以手术科室明显,不重视输血病历书写,医院应加强输血管理不断提高输血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小儿手术围术期临床用血及血液保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提取华西医院手术患者围术期用血资料数据库中1996~2007年12个年度年龄≤14岁患者的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围术期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情况及其趋势。结果 1996~2007年间,小儿手术围术期平均输血率为11.75%,全血、RBCs、FFP输注比例分别46.40%、32.91%、19.94%,输注率最高为新生儿(39.23%),手术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0±89 ml、0.16±0.81 U、10±89 ml,输血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261±252)ml、(1.44±2.00)U、(86±252)ml,其中行手术的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6±88)ml、(0.33±0.95)U、(39±142)ml,行输血治疗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93±121)ml、(0.85±1.37)U、(98±214)ml。结论年龄是评估小儿手术围术期输血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用血应使用合理包装以防止浪费和用血过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评价,了解临床输血的薄弱环节。方法抽取全市临床用血31家医院的输血病例148份,对输血病历的书写内容、用血医嘱情况、输血前检查结果、输血申请、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病程记录、输血过程记录、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情况、成分输血率及红细胞使用率进行评价。结果未见输血史或妊娠史描述为71%、输注血液品种书写错误为3%、交叉配血单无签名为29%、输血知情同意书不合格为26%、临床用血审批不符合为48%、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具体为97%、输血执行无双签名为45%、输注起止及15分钟患者生命体征没有记录为84%、红细胞输注指征不合理为13%、FFP输注指征不合理为61%、输血后血袋保存不符合要求为19%。结论输血病历的具体化评价有助于改善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并完善临床输血管理的相关过程,保障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输血病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和输血病历质量。方法对本院2012-2014年输血患者出院病历的抽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抽查的1 941份输血患者病历,2012-2014年临床合理用血率分别为80.7%(381/472)、98.0%(765/781)及98.7%(679/688),2013年与2012年相比显著提高(χ2=111.840,P0.05)。2012-2014年临床输血病历中输血病程记录合格率分别为30.1%(142/472)、57.6%(450/781)及76.7%(528/688),2013年与2012年、2014年与2013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89.485、60.128,P0.05)。结论定期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抽查临床输血病历合理性、规范性,结果纳入临床科室及临床医师的考核,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合理用血水平及输血病历质量,保障科学、合理、安全及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制定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体系并用于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评价,探讨在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下,提高输血质量,节约临床用血的措施.方法 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临床输血申请合理性评估,及输血后输血病历归档与评估制度,总结分析8年间医院住院患者人次、手术例数与临床用血量的关系,不断完善细化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结果 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年间在住院患者增长98.55%及手术例数增长97.6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仅增加9.57%,手术科用血量下降12.12%,住院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44.82%,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47.27%.红细胞用量上升8.52%,血小板用量上升27.50%,冷沉淀用量升高25.5倍,血浆用量下降15.19%.结论 通过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用于临床合理用血评价体系,达到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调控和规范管理,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和使其临床疗效最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正式实施的卫生部部长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人病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明确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管理办法》,做好医院的临床输血评价工作,我们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血液制品输注指南》以及长期的临床输血实践与管理经验[3-5],制订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证作评价;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24 h多次输血,按1次计算)后24 ~48 h须对患者临床输血有效性作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医院可以对临床用血全过程实时监控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方法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委会)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输血管理系统以及临床用血评估系统,输血科应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输血申请与审核、库存预警、血清学相容性检测、血液发放、临床输血、自体输血管理、输血不良事件上报、申请用血评估以及输血后评价各个步骤,使全院的临床用血全过程处于临床用血管委会和输血科实时监控的闭环管理中。结果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实施前后3年的平均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人数增加15.1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总量减少4.44%,人均用血量减少14.64%;手术台数增加14.09%的情况下,手术用红细胞减少18.45%,手术科室自体血输血比例增加9.02%;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规范医院临床科室的用血行为,规范了输血科的用血管理,减少了手工录入环节导致的人为误差,保障了临床用血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可控性。结论临床用血闭环式管理有效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血安全性、可控性会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基层临床用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现场查看1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建设和职能履行情况;现场抽查临床输血病历i90份,检查其病程记录的规范性及内科和手术创伤输血指征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的一致性;现场抽取190名临床医师对《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掌握情况进行闭卷考试,了解临床医师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知识的认识程度;根据《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检查输血科(血库)建设情况。结果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建设率100%,职能履行率34%;病历规范程度0%,问卷成绩:三等甲级医院平均分为60分,二级医疗机构平均分为30分;输血科(fin库)建设合格率84%,血库建设平均成绩为879(1000分为满分)。结论(1)基层医疗机构血库建设相对规范,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2)医院临床用血委员会为虚设机构,履行职能欠佳;(3)临床医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临床输血知识水平有待培训和提高;(4)病历书写不规范,无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以实现单病种个体化循证输血评估评价,有效提升患者血液管理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方法以三级组织管理和三级临床输血评估评价为基本架构,贯穿于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路径间无缝对接,智能实时控制与信息共享。结果 1)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涵盖了输血前、输血过程中评估与输血多学科诊疗,输血疗效评价及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2)具有全程组织管理、多部门全员参与,评估评价的个体化、系统性、全面性,过程控制的智能路径化与信息实时共享,质量持续改进智能化分析等特点,实现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的多部门全员参与、事前主动评价、全程闭环路径实时控制与质量持续改进。3)应用数据显示,医院输血前评估率、输血后评价率、输血合理率、自体输血率、术中自体输血率、微创手术率等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93.30%、89.72%、96.01%、20.01%、57.77%、25.45%上升到2015年的98.60%、95.87%、99.43%、27.36%、75.59%、28.97%(P0.01),医院出院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分别由2013年的9.13%,7.84%下降到2015年的5.92%,4.77%(P0.01),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和均RBC量、手术台均异体RBC量和台均RBC量分别由2013年的0.26 U、0.36 U,0.18 U、0.42 U下降到2015年的0.21 U、0.29 U,0.08 U、0.31 U,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对提升患者血液管理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减少患者输血需求,指导单病种个体化循证输血与质量持续改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强化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标准,每月对全院临床输血病历开展抽查工作,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临床科室并公示,要求其落实整改。结果随机抽调2012~2016年的408份临床输血病历,手术科室223分,非手术科室185份。其中,2012~2016年的合格率逐步上升,分别为63.2%、81.3%、89.8%、93.1%和97.8%。与2012年比较,2013~2016年病历合格数的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2013年较2012年有显著提高;非手术科室的输血病历合格率(93.5%)高于手术科室(73.5%)。临床用血合理性方面,临床医生对于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指征掌握比较规范,合格率均为100%。红细胞输注的合理率为88.1%,同时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而血浆的输注合理性则较差,仅为44.8%,虽然与2012年比较,2013~2014年均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通过三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和反馈,使全院的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临床输血病历中仍存在种种问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尤其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掌握仍然得不到显著提高,而在手术科室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输血病历,以指导临床规范输血病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内科、外科(手术及创伤)患者输血病历2 000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2 000份输血病历中,合格输血病历1 528例,占检查输血病历的76.4%,不合格输血病历47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的23.6%。结论输血病历书写的不够规范,临床医师输血指证不明确,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60例,11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妇科肿瘤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合理性和特点。结果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总体合理用血率为75.5%,术前、术中失血小于或等于500 mL 、术中失血大于500 mL及术后合理性输注率分别为78.2%、54.5%、79.5%、75.7%,4个输血时间上的合理输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8.19, 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性输注比例为24.5%,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