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急性主动脉夹层内科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9例患者基本情况、治疗过程做一分析.结果9例患者5例临床治愈,2例外院手术治疗,2人死亡(2/9,22%).结论严格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治率。方法对37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等多种检查,进行下肢动脉缺血诊断,疾病分期Ⅰ期21例,Ⅱ期9例,Ⅲ期5例,Ⅳ期2例,患者分别应用切开取栓、腔内溶栓、腔内成形等多种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为Ⅲ、Ⅳ期患者;低位截肢5例患者中Ⅱ期2例,Ⅲ期3例;高位截肢1例患者为Ⅲ期,其余患者围术期临床缺血症状改善良好。结论早期有效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是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键。特别要重视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鉴别,采取个体化治疗,提高保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是较常见也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虽然疼痛是主要临床表现,但在临床中常常出现其他非特异性表现如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截瘫、肝功异常、淀粉酶增高、肢体疼痛等.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极易误诊. 1 病例 患者女性,62岁,于2008年入院.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1 w,右下肢无力1d.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并右髂总动脉血栓及肠缺血综合征一例黄林,靳立军主动脉夹层伴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及肠缺血综合征引起顽固性胆汁样腹泻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因突发胸腹部疼痛半月、腹泻1周于1992年3月19日入院。患者于3...  相似文献   

5.
苗新泉 《山东医药》2006,46(17):67-68
2001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抗凝溶栓疗法治疗26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治疗经验。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伴有下肢灌注不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法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7例B型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其中4例植入裸支架。6例支架释放后造影见原发破口隔绝,真腔扩张,受累髂动脉显影良好。1例术后右下肢缺血坏死行截肢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A型夹层患者,2例术前评估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急诊行内膜开窗恢复髂动脉血流,二期行杂交手术。其余4例一期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 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见下肢动脉恢复真腔供血。术后患者存活12例,下肢缺血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无胸背部剧痛及下肢缺血表现,髂动脉显影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应尽早干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消除原发破口,恢复真腔血流,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μg/L vs 2099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覆膜支架治疗合并严重内脏缺血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型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可以压迫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动脉,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肝功能衰竭,下肢动脉缺血甚至坏死。过去只有手术的方法,但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自从覆膜支架用于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后,我们发现覆膜支架不仅可以封堵夹层的破口,而且还可以缓解假腔对分支血管的压迫,使闭塞的分支血管重新开放,其效果之显著是其他内外科治疗无可比拟的。下面我们报告3例临床上已经出现的严重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受损病例经覆膜支架治疗后的临床经过及从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例1男性,61岁,于2003年11月24日突然出现急性上腹部撕裂样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年主动脉夹层在致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性。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我院青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统计比较不同性别间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性别差异性。 结果 本组病例共518例,其中男性431例(83%),女性87例(17%)。男性在下列指标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高血压病史知晓率(62% vs. 38%,P<0.01)、吸烟(50% vs. 13%,P<0.01)、饮酒(15% vs. 7%,P<0.05),巨大腹围(23% vs. 9%,P<0.01)、Stanford A型(54% vs. 40%,P<0.05)、心包填塞(14% vs. 6%,P<0.05)及呼吸系统并发症(18% vs. 9%,P<0.05)。在体质量指数(BMI)≥32、血脂异常、痛风、累及冠脉、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下肢缺血、保守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并发症及在院病死率等方面,男性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发症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SFAS)及股深动脉成形术(DF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Rutherford 3~5级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FAS组和DFAP组,每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和Rutherford分级的改变。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2年截肢情况、12个月及24个月通畅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受损血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AS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8±0.09)vs(0.51±0.08),t=-18.450,P0.001]。DFAP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0±0.10)vs(0.47±0.07),t=-8.910,P0.001]。SFAS组相比DFAP组术后ABI高[(0.98±0.09)vs(0.70±0.10)]、Rutherford分级降低率高[90%(18/20)vs 60%(12/20)]、1年通畅率[70%(14/20)vs 95%(19/20)]和2年通畅率低[55%(11/20)vs 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DFAP和SFAS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SFAS即刻症状改善优于DFAP,而DFAP的1年及2年通畅率均高于SFAS。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因突发心悸伴胸痛2h于2006-01-05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饮酒过程中突发心悸、胸痛、胸闷,向肩背部放散,伴大汗、恶心,但未呕吐。胸痛10min后即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症状持续20min不缓解,被送至我院急诊。当时测量血压240/12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分离 (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各种原因引起动脉内膜与中层的损伤 ,血液沿撕裂的内膜 ,在中层形成血肿 ,并将主动脉壁剥离成两层 ,在血流的冲击下 ,剥离部分逐渐向主动脉近端及远端延伸扩张 ,形成不同范围的中层分离。在夹层的顺行或逆行发展过程中 ,通常出现一个或几个夹层内壁破口。夹层常在继发破口处终止 ,从而形成具有原发和继发破口、假腔和假腔血流的典型临床动脉夹层。但也有可能不出现继发破口或出现继发破口后夹层仍向远处发展而形成盲袋样终止 ,盲袋内多有血栓形成。根据动脉夹层发生的时间分为三类 :1夹层发生 <14…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临床非常凶险的急症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期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探讨其针对性的监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0年6月至2005年4月收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26例,无1例发生死亡,现报告监护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主动脉夹层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是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25~30/百万。随着我国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累及分支动脉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医生认识的日益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步,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就我院就诊的38例主动脉夹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6日我院收治的69岁男性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因"胸痛6天,再发加重17 h,晕厥2次"入院。入院前6天突发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紧缩感,可忍受,症状持续2天自行缓解。17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部位同前,程度加重,并持续不能缓解,仍未就诊,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先后出现2次意识完全丧失,持续约5 min/次可自行苏醒,于当天上午10时左右入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作出诊断比较困难,1997~1999年,我院共收治该病患者18例,现分析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8~54岁,其中30~40岁者15例,原有高血压病14例、马凡氏(Marfan)综合征3例、主动脉瓣叶钙化1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3例。Bakey分型为Ⅰ型10例、Ⅱ型4例、Ⅲ型4例;临床表现为撕裂样胸痛13例,恶心、呕吐12例,头晕11例,意识障碍10例,腰痛10例,呼吸困难7例,胸闷6例,上腹痛4例,休克…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7例被误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7 例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病名及其例数、误诊天数、误诊医院的级别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心绞痛5 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他昏厥待诊2例,纵隔肿瘤2例,急性胰腺炎2例,脑血管病2例,胆囊炎、胆结石1例,泌尿系统结石1例,误诊医院从县级到省级医院均有。结论:误诊原因主要为①认识不足,②思路狭窄,③本症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加强诊断学基本功训练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时不同动脉插管部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全面检索2022年7月前的文献。对报道的使用不同动脉插管方式的手术结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同时使用R 4.0.4和Stata 15.1软件,设计标准的配对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从而比较不同动脉插管的效果。结果 腋动脉插管(OR=9.65,95%CI 1.56~248.7)、直接主动脉插管(OR=0.09,95%CI 0~0.62)、股动脉插管(OR=0.1,95%CI 0~0.63)、锁骨下动脉插管(OR=0.04,95%CI 0~0.32)、经心尖插管(OR=0.07,95%CI 0~0.71)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腋动脉加股动脉插管(OR=0.07,95%CI 0~0.71)。腋动脉插管(OR=0.43,95%CI 0.17~0.93)和股动脉插管(OR=0.45,95%CI 0.2~0.92)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插管。相较于锁骨下动脉插管,腋动脉插管(OR=2.93,95%CI 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0例)与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等情况,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死亡患者年龄≥65岁、发生低血压、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现A型夹层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可参考上述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205例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住院转归,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治疗方式以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