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江  秦小奎  常伟 《当代医学》2013,(23):103-103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收治的87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症状术前、术后平均评分如下:胸痛术前平均评分为(14.5±3.8)分,术后为(18.3±3.5)分;心悸术前平均评分为(4.3±1.5)分,术后为(5.2±1.4)分;气短术前平均评分为(7.3±4.8)分,术后为(9.1±3.5)分;头晕术前平均评分为(4.2±1.21)分,术后为(5.1±2.13)分。可见,术后平均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SF-36量表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分别为:(72.74±16.05)分、(47.15±33.55)分、(66.27±20.39)分、(55.78±19.88)分、(66.75±17.5)2分、(69.74±21.30)分、(65.49±34.33)分、(70.31±14.54)分;多个维度得分低于四川一般人群;影响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心绞痛发作频率、锻炼、睡眠质量、年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结论随着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同期20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做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及出院后患者左室功能.结果 介入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未见与手术有关并发症,1年内无死亡、无急性心梗、无接受冠脉搭桥术(CABG)者,其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1年内1例死亡、3例发生急性心梗、1例接受外科搭桥术.结论 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植入支架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综合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主要配合健康教育、认知和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指导、早期康复运动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访1年后比较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控制高危因素的能力显著增强,高危因素控制效果明显,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控制高危因素的能力,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50例患者给予康复治疗,余42例为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观察12周。结果:康复治疗组血压、心率均下降,心绞痛症状发作减少或不发作,并发症及猝死率降低。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有必要行康复治疗,积极康复运动对于改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CASI)支架植入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去甲肾上腺素 (NA)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1例 ,年龄 (5 4.7± 8.3)岁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浆中NO和NA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即刻血浆中NO生成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 ;术后即刻血浆NA释放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NO和NA浓度有明显变化 ,这些变化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即PTCA及支架术,对于提高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抢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但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值得临床重视.本文报告5例冠心病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为再狭窄病因分析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筛选老年痴呆患者109例,进行问卷调查,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社会支持度,以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生命质量评分18~41分、平均(28.5±5.1)分;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婚姻状况、照料者、费用自付比重、社会支持评分、居住情况、智能量表评分,不同等级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负相关)、照料者(正相关,与子女、配偶共同居住)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成正相关、照料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远低于正常人水平;高龄者、陪护人员较少或非至亲者,生命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配合全方位护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从而加强临床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与完善。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血压、心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6.4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14%;患者的身体功能、病情稳定程度、社会功能、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睡眠、疼痛、社交隔离以及总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血压、心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配合全方位护理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14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一般人群相比本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降低;采用的应对方式分别为面对(17.31±2.26)分、回避(14.27±2.86)分和屈从(9.79±2.68)分;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内、外支持得分分别为(66.56±7.55)分、(24.15±2.06)分、(42.40±6.08)分.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医学应对方式中的屈服应对得分呈负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同时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屈服应对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去关心患者,帮助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7年3月清新县人民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8例,经联合药物强化抗栓治疗,并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30例,在药物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经冠脉介入治疗,造影发现有22例共30处靶病变,置入28枚支架。出院后随访,观察其死亡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结果22例患者接受PCI中有21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无重大并发症,成功率91.7%。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随访1-12个月,心绞痛复发率为13.5%,再入院率12.2%,再次血管重建率1.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5%,死亡率2.2%。结论早期PCI联合强化抗栓药物治疗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好,风险小,远期疗效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P物质(SP)浓度变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分组并没正常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前及心绞痛缓解后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物质。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P物质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组P物质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比。结论:SP在UA发作时间浓度低于SA和正常对照组,与冠脉狭窄呈正比,UA缓解时SP浓度增加与冠脉狭窄程度呈反比,SP浓度的测定对UA的发生和疗效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室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3例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超证实左室射血分数>50%,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冠脉造影,任何一支主要血管狭窄>75%定义为冠脉造影阳性。所有患者采用罗氏CARDIAC proBNP+检测仪测定NT-proBNP水平。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纳入变量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抽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冠脉造影结果等。结果提示,年龄、心房纤颤和冠脉造影阳性和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冠脉造影结果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最大,心房纤颤其次,年龄的影响最小。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可导致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心房纤颤和年龄也是NT-proBNP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李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48-264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分析患者在支架植入术中获益情况。方法:选择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术前和术后24小时进行两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以及校正QTd(QTcd)。结果:支架植入术后QTd及QTcd明显短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心肌供血,缩短QTd及QTc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卒死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接受F ireB ird支架治疗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术后即刻效果、术后6个月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术中和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1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另有1例随访中进行再次血管重建术。术后6月冠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为11.8%,(支架内为5.9%),靶病变重建率为2.3%。结论:应用F ireB ird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较安全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丹蒌片治疗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伊川县中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年龄65岁以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心绞痛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萎片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支架植入术后会出现心绞痛症状,而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蒌片能显著提高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急诊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邢炜  李佩璋  李雄  徐坚  吴欣  凌峰  马辉  许轶洲  周亮 《浙江医学》2001,23(11):647-64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施行急诊PTCA术,PTCA术后再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7例.结果37例患者术后残余狭窄均<10%,冠脉再通率达100%;术后6h死亡1例.结论急诊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2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50万u尿激酶静脉注射,30分钟内滴完,每天1次,连用5天。依据治疗前后7天的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的记分法及发作频率、心电图来评价小剂量尿激酶的作用。结果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0.7±0.6次/日)比治疗前(2.9±0.7次/日)明显减少(P<0.01),心绞痛发作强度和持续时间记分亦由治疗前的8.1±2.9分/日明显下降至治疗后的2.7±1.9分/日(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使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 入选110例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5)和联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血府逐瘀汤组(n=55),治疗8周,测定两组的hs-CRP值等指标,并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府逐瘀汤组hs-CRP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血府逐瘀汤组在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及总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在SAQ评分中,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总分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 加用血府逐瘀汤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降低炎性因子hs-CRP的作用,并通过SF-36和SAQ量表评定,发现其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未再发胸痛的患者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再发胸痛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另外,在年龄、糖尿病、吸烟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年龄、糖尿病、吸烟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因素也会影响术后再发胸痛,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发生再发胸痛的具体原因,给予科学和合理的防治对策,进而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