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取消微柱凝胶法(MGT)次侧配血的可行性。方法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首次MGT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3 26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处理次侧不合因素后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对照组病例中再次输血患者次侧配血不合2 793例作为试验组,不做处理直接输注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3%(12/2 793),与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5%(18/3 2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次侧不合未处理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输血风险并无增大。结论 MGT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安全性无影响,确定献血员和受血者血型正确无误时,可以取消MGT次侧配血。  相似文献   

3.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Х^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Х^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中B(A)亚型的鉴定和临床紧急输血配血方案的实施。方法 报告1例外伤导致颅内损伤的急诊手术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初步确认为ABO亚型,后采用ABO血型基因扩增并测序进行确证。结果 2021年8月26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外伤导致颅内损伤的急诊手术患者,该患者ABO血型检测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A弱B强,反定型反应格局与B型一致但H抗原反应性较B型明显增强,与人源抗-A血清室温下不反应,初步判定为B(A)亚型。经与临床沟通,启动紧急输血配血方案,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与O型红细胞主侧相合,次侧不合,与B型红细胞主次侧均相合。患者术中输注B型少白悬浮红细胞4 U,无输血不良反应,提示输注有效。后期通过ABO血型基因测序确定为ABO*BA.04/O.01.02基因型。结论 B(A)亚型在临床中较罕见,其血清学表现格局与A亚B型和CisAB血型类似,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合理分析原因,明确鉴定思路;急诊手术患者输血时须制定临床紧急输血和配血方案,保证临床用血,同时可通过送检样本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中,实验室发生ABO系统配血不合的现象并不少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属于P亚型引起的配血不合还很少见。我们曾对一例A型配血不合的患者及献血员进行了一些实验分析,(盐水配血时主侧±,次侧 ,后放37℃30分钟,主侧不凝,次侧 )。基本证实是P亚型不合引起的,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肿瘤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决临床用血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 1100例病人,正反定型不符17人.Rh(-)血型鉴定RhD5例、占0.45%.RhC128例,占11.6%.RhE567例,占51.5%.血型鉴定双群现象:ABO血型5例,占0.45%,RhC58例,占5.2%.RhE171例,占15.5%.645例病人中不规则抗体6人.其中:抗-E4例;抗-C2例.3317份交叉配血,323人用血,主次侧不合7人,次侧不合56人,肿瘤患者22人,占37.9%.血液病人34人,占58.6%.结论 ABO及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前的常规.对肿瘤病人影响交叉配血,要明确原因,避免盲目输血和盲目拒绝输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紧急特殊情况下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2013年1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紧急特殊情况下的24人次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为ABO次侧不相合组;收集同期ABO同型血小板输注610人次,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从中筛选出拥有相似特征的24人次ABO同型血小板输注,为ABO同型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输注疗效,患者住院天数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差异,分析ABO次侧不相合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2)体外模拟受血者输注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盐水介质法检测输注后的红细胞凝集强度。结果(1)回顾分析中ABO次侧不相合组的血小板差值(APLT)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分别为(18.0±20.2)×109/L,(55.4±54.5)%;ABO同型组则分别为(20.6±15.4)×109/L,(61.9±48.9)%,以上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1,0.46,P均>0.05。(2)ABO次侧...  相似文献   

8.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临床上反复输血的患者,较易产生ABO血型系统外的抗体,并且几乎都属于同种抗体.当患者再次需要输血做交叉配血时,就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此种配血不合主要发生在主侧凝集.由于肿瘤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恶病质,免疫功能低下,需要反复输血,同样可出现血库交叉配血的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儿童配血中出现配血不合的几率较高,对儿童输血前微柱凝胶配血技术出现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配血不合及假凝集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输血方案。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 923名次患儿进行交叉配血、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筛查,阳性时作进一步调查。结果配血不合率5.94%(234/3 923),其中假阳性率0.71%(28/3 923),真阳性率5.25%(206/3 923)。206例真阳性中,主侧不合率5.83%(12/206),次侧不合率90.78%(187/206),主侧和次侧均不合率3.40%(7/206)。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儿童配血,配血不合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儿童同种免疫性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鉴别假凝集、制定相应的儿童个性化输血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输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同时用玻片法、试管法及聚凝胺法进行比较。结果589例血型对照两组完全相同,2106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部相合标本中,微柱凝胶法6例主侧不合,7例次侧不合。结论微柱凝胶法可以取代试管法用于婴幼儿的ABO和Rh(D)血型鉴定;聚凝胺法配血可能导致抗体漏检,为了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尽可能同时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不同输血预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2016年启动紧急输血预案的360例输血病例,A预案为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后立即发放O型Rh D阳性血和/或AB型血浆,B预案为发放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的ABO同型的血液,统计分析2种预案的血液发放时间、死亡率、红细胞及血浆用量、输血前血液指标,同种抗体检出情况以及溶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A预案组平均发血时间为5 min,B预案组平均发血时间为16 min,2组死亡率、用血量、输血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预案有2例患者查出抗-E,全部病例均为Rh阳性,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2种紧急输血预案对不同临床情况的紧急失血患者的输血抢救均提供了保障,验证了O型Rh D阳性血作为紧急失血患者的输血抢救通用血(universal bloo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情况,评估不同血液制品输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入院的72名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按照接受交叉配血相合或者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输注的血制品种类评估输注的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2名患者中46名患者接受共计131次输血治疗,无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输血疗效可评估的89次,总有效率56.2%,部分有效率37.1%,无效率6.7%。按照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输注组与最小不相合输注组,其中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4.5%,部分有效率41%,无效率4.5%,最小不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35.8%,无效率7.5%,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输注的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与非洗涤组,洗涤组有效率62.5%,部分有效率31.3%,无效率6.2%,非洗涤组有效率54.8%,部分有效率38.4%,无效率6.8%,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HA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在临床药物起效前,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不需等待洗涤红细胞悬液耽误抢救。另外,在无法鉴定同种抗体但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下,输注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交叉配血不合常见原因循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以指导临床安全使用血液。方法检索2001~200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的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其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主要表现为以下4大类原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患者多为身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由血清蛋白紊乱及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和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主要表现为配血次侧凝集。结论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尽量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脐带血在早产儿输血相容性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595例,收集早产儿配对的脐带血和静脉血标本,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将2组血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试验,包括ABO及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ABO、RhD血型鉴定试验中,2组血标本试验结果完全相符,符合率100%;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抗体阳性检出率1.5%,2组血标本试验结果完全相符,符合率100%;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交叉配血不相合120例,不相合检出率20.2%,其中,主侧不相合检出率10.6%,次侧不相合检出率9.6%,2组血标本试验结果完全相符,符合率100%。结论 脐带血可替代静脉血进行早产儿输血相容性试验,能减少早产儿医源性失血和侵入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价《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推荐方案》要求,对本院2015年判定为ABO疑难血型9例抢救用血患者启动紧急用血方案,在输血前后对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跟据实验室结果及患者体征对用血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5 758例输血患者中9例ABO疑难血型急危重患者(占总输血人数0.15%),进行紧急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3 U,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均高于输注前,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的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紧急用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19例产生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随机选取的与患者ABO同型的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评价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产生的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均为IgG类不规则抗体;均进行红细胞输注,其中输注有效率为73.7%,部分有效率为26.3%,无效率为0.0%。所有输血病例均无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血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的患者,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