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Myo、cTn和CK-MB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Myo和cTnI以及CK-MB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H-FABP、CK-MB、MYO、cTnI较健康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1),UAP患者H-FABP也较SAP患者升高(P<0.01),无论是胸痛发生3小时前还是3小时之后,H-FABP的阳性率均比Myo和CK-MB以及cTnI敏感性更高(P<0.01)。在ACS患者H-FABP无论在发病3小时之前还是之后均较Myo和cTnI以及CK-MB更早出现(P<0.05)。ACS患者H-FABP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明显相关,即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重度狭窄高于中度和轻度狭窄病变(P<0.05)。ACS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小于40%的H-FABP水平要高于EF大于40%的H-FABP水平(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Myo、cTnI以及CK-MB的联合检测与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Myo、cTnI以及CK-MB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I(cTnI)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和近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7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6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1例,ACS患者又根据胸痛就诊时间分为3h组(112例)和3~6h组(6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3h组30d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患者之间血清IMA、cTnI水平。筛选3h组患者30d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UAP组比较,NSTEMI组、STEMI组血清IMA[(16.78±4.25)μg/L、(35.16±8.32)μg/L比(49.76±9.29)μg/L、(52.07±11.34)μg/L]、cTnI[(0.17±0.06)ng/ml、(0.15±0.06)ng/ml比(7.65±1.29)ng/ml、(8.83±1.40)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且IMA水平:STEMI组明显高于NSTEMI组,UAP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3h组血清IMA水平高于3~6h组和健康对照组,cTnI水平低于3~6h组(P均0.01);3h组发生MACE患者血清cTnI、IM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MA水平升高是ACS患者30d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2.757,95%CI(2.084~4.705),P=0.001]。结论:ACS患者cTnI、IMA水平显著升高,IMA水平对于ACS早期诊断和近期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三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25),ST抬高心肌梗死组(n=20),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n=11),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及24 h抽血检测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于胸痛发作2小时已明显增高并达高峰,4小时仍持续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小时降至正常。而CK-MB、cTnI水平在胸痛发作4小时开始增高,6小时明显增高,以后逐步递增并在24小时达高峰。不稳定型心绞痛、ST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三组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最明显。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敏感指标,是目前唯一的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特别是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病例分为4组:①ACS组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②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③体检对照组54例;④非ACS胸痛组29例(主动脉夹层6例、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感染4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功能紊乱2例、消化性溃疡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扩心病1例、肺栓塞1例、胸腺增生1例、胸膜炎1例、肋骨骨折1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量血清MPO的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 ①ACS组患者血清MPO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组、体检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组内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比较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MPO诊断U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81),但优于心肌损伤标志物.③ACS组与非ACS胸痛组相比,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MPO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01,95%可信区间0.371~0.631,其鉴别诊断效能低于H-FABP、cTnI、CK-MB和MYO.结论 髓过氧化物酶作为生物标记物对诊断和鉴别诊断ACS价值有限:对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能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对体检人员筛查潜在ACS风险有一定意义;在急诊鉴别胸痛患者是否为ACS(无论是UA还是AMI)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以174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S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在患者入院后0 h、3 h、6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FABP诊断ACS的准确性。结果 AMI组入院后0、3、6、12和24 h的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0 h、3 h、6 h的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而12 h和24 h的H-FABP阳性率却显著低于cTnI阳性率。结论 H-FABP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循环补体C3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补体第三组分(C3)激活的情况和补体C3激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ACS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4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检测ACS患者和健康人血浆C3、肌红蛋白(Mb)浓度。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峰值C3水平高于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UA组C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S患者C3水平在住院的前7d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ACS患者峰值C3水平与肌红蛋白呈正相关(r=0.897,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C3均明显升高。C3水平与ACS的联系提示补体C3激活与心肌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的cTnI,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TnI和CK-MB(P0.01)。联合检测cTnI,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或IMA(P0.05)。联合检测cTnI,H-FABP和IMA的特异度为100%,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CS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作为观察1组,心肌梗死31例作为观察2组,所有病人于入院后检测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对照组为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IMA、cTnI、CK-MB水平差异;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差异。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IMA、cTnI、CK-MB可提高ACS早期诊断效率及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入选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12 h内)患者1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FABP、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浓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及范围进行定量评定。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FABP浓度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亚组之间H-FABP浓度;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血清cTnT浓度、血清CK-MB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FABP浓度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32.9)pg/mL vs.(14.3±5.4)pg/mL,P<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累及支数增加及Gensini积分增加,血清H-FAB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FABP浓度与cTnT(r=0.627,P<0.05)及CK-MB(r=0.530,P<0.05)具有相关性;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38,P<0.01),其相关系数高于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0.385,P<0.05)。结论血清H-FABP浓度升高反映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浓度升高推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因急性胸痛住院的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检测各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比较3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发作≤6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病例最终确诊为AMI 62例,非AMI 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3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1%、45.8%;特异性分别为83.3%、91.6%、91.6%;3~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1%、54.5%、63.6%;特异性分别为94.4%、88.9%、93.7%;>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3.7%、75.0%;特异性分别为83.3%、94.4%、100%;3种检测指标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4%,cTnI与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87.5%.结论:H-FABP水平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传统指标CK-MB、cTnI,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K-MB、cTnI相当.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优于传统的cTnI与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活性峰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7至2014-06入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各5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发病1、2、7、14天及心绞痛组入院后24 h内血清CTGF蛋白浓度,免疫抑制法检测心肌梗死组患者CK-MB酶活性峰值。结果:心绞痛组血清CTGF蛋白浓度为(10.34±2.00)ng/ml;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后1、2、7、14天血清CTGF蛋白浓度分别为(16.76±3.17)ng/ml、(29.87±4.90)ng/ml、(45.02±8.35)ng/ml、(31.61±4.40)ng/ml;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血清CTGF蛋白浓度较心绞痛组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后血清CTGF蛋白浓度1~7天逐渐升高,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天时血清CTGF蛋白浓度与CK-MB酶活性峰值呈正相关关系(r=0.859,P=0.000)。结论:本研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TGF表达上调,可能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相关;CTGF浓度与心肌梗死面积存在相关性,对于预测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187例,其中确诊为AMI患者83例(AMI组),非AMI患者104例(非AMI组),入院即刻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H-FABP水平。结果:AMI组患者cTnI、CK-MB水平及H-FABP阳性率分别为5.64(0.43,12.66)μg/L、7.22(5.01,16.55)μg/L和84.34%,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84.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而特异度为79.81%,明显低于cTnI和CK-MB(P0.05);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时,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为83.61%,明显低于CK-MB(P0.05),而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TnI和CK-MB,H-FABP在早期诊断AMI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内的患者,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并于术后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于于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随访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s ICAM-1、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 ICAM-1、hs-CRP、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MMP-9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H-FABP、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FABP、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H-FABP、cTnI、CK-MB水平高于术前(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的原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CS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例择期行CS的UAP病人,术前及术后8h,16h,24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cTnI,CK-MB及hs-CRP水平,以术后cTnI高于临界值3倍为心肌损伤临界值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住院期间,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MACE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后cTnI升高组中,cTnI和CK-MB与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26。结论CS后cTnI,CK-MB和hs-CRP有相关性,但关联程度弱;术后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关;术后cTnI水平与CS后再发心肌缺血和MACE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S后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喜格迈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清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NSTEMI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给予常规后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喜格迈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脑利尿钠肽(BNP)、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MYO、cTnI、BNP、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K-MB、MYO、cTnI水平显著升高,BNP、H-FABP水平显著降低, CK-MB、MYO、cTnI、BNP、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格迈可减轻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吴忠市新区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40~75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9例(STEMI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的正常体检者共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TX-3、hs-CRP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PTX-3、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7例ACS患者随访1年MACE的发生情况,33例发生MACE。通过ROC曲线计算血浆PTX-3、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cut off value)分别为PTX-3=6.05μg/L,hsCRP=8.21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58。结论 PTX-3水平能够预测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凝血因子Ⅰ (F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ACS患者各组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组患者血清CRP、FG、肌钙蛋白I(cT nI)、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AD)和谷草转氨酶 (GOT)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 (CPK、CPK MB、LDH、α HAD、GOT)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ACS患者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A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AMI)患者组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组CRP、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cTnI、血清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S患者CRP水平与血清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FG水平与α HAD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与疾病严重程度 (心肌损害)呈正相关。提示CRP可作为ACS发病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杨平  余宏伟  魏彤 《山东医药》2012,52(5):41-4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80例因STEMI而行静脉溶栓的患者按照就诊前3个月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①血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发病至峰值浓度的时间)、发病至恢复正常的时间;②溶栓治疗后再通指征、并发症及4周病死率。结果他汀组cTnI和CK-MB的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他汀组cTnI和CK-MB的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他汀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他汀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9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浓度,探究vasp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及对照组共200例,所有的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初次确诊的ACS患者共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NSTEMI患者50例和STEMI患者50例;同期住院的对照组50例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测定各组血浆中vaspin浓度、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结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UAP组(P0.05);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vaspin浓度随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浆vaspin浓度呈负相关(r=-0.351,P0.01)。结论 vaspin的血浆浓度越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血浆vaspin浓度可以成为ACS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