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P100潜伏时间、视觉敏感度、视力和屈光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100潜伏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屈光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缩短P100潜伏时间,降低屈光度,其效果优于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电脑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经2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眼科弱视治疗室行弱视治疗的220例患儿中的115例(185眼)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弱视治疗经过及疗效。结果(1)治疗后,4岁以上不满6岁患儿、6岁以上不满8岁患儿、8~12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96.40%、86.00%,3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F=2.742, P>0.05),但前者治愈率显著性高于后两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χ2=4.23、8.42, P<0.05);(2)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0%、95.20%、77.30%,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F=3.47, P>0.05),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愈率均显著性高于斜视性弱视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14.16、7.93, 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予以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在患儿能配合的情况下,年龄越小则疗效越显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弱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较斜视性弱视患儿低。  相似文献   

5.
徐慧娟 《中外医疗》2008,27(33):103-103
目的:儿童弱视矫正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对131例238只眼患儿采取矫治视力、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及督促治疗干预.结果:弱视儿童治疗6月-24月,总有效率84.9%.结论: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屈光不正性疗效好,屈光参差其次,斜视性弱视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和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118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研究组给予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对照组给予遮盖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立体视重建效果、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44%(5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9%(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立体视重建有效率为72.88%(43/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4%(3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22%(5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遮盖疗法相比,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治疗儿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效果优于遮盖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随机系统标注法分成两组,行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80例为试验组,行传统治疗的8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高于常规组的7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1.0者占比37.50%,远高于常规组的1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80.00%的患儿立体视正常、20.00%异常,优于常规组的63.75%和36.25%(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功能,这一治疗方案有大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翎 《当代医学》2008,(18):67-68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的效果.方法 对有完整资料的弱视儿童(109例186眼)进行随访观察,根据弱视患儿不同情况采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红光及光刷训练、精细目力训练等.结果 总有效率91.40%,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它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重度弱视与轻、中度弱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3~7岁组弱视治疗效果最好,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效果好,但是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检出并进行治疗的年龄密切相关.定期随访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节功能训练联合家庭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5例210眼)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104眼)采用家庭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53例10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治疗及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矫正视力提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屈光状态、眼轴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达"进步""基本痊愈"所用平均时间(4.45±1.20个月、8.23±1.51个月)短于对照组(5.74±1.92个月、9.59±1.5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提升的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3.65%(P=0.013);按年龄、程度、屈光原因分类比较,其中7~9岁、中度弱视、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调节功能、等效球镜度、眼轴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低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高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可提升针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可对患儿的屈光度、眼轴等发挥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测量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资料研究,对10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轻度28例、中度53例、重度26例)、110例斜视性弱视患儿(轻度41例、中度46例、重度23例)、30例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其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儿童;中、重度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中,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非弱视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未进行过遮盖治疗和已行遮盖治疗的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无差异.结论 弱视患儿通过双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斜视性弱视患儿的非弱视眼较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在双眼竞争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遮盖治疗不会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也不是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低于正常儿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弱视中,除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屈光直接有关外,斜视性弱视也与屈光状态有密切关系,为深入了解各类弱视的屈光情况,探索其规律,我们将1975年以来门诊确诊为弱视的儿童,按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本文431例弱视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屈光状态、弱视程度及年龄段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屈光状态的差异将其分为近视性(25例)、远视性(76例)、混合型(27例)屈光不正三组;根据弱视程度将其分为轻度(39例)、中度(75例)、重度(14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3~6岁59例、7~9岁42例,10~12岁27例;比较综合治疗后患儿的效果。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状态与患儿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r=9.81,P0.05)。不同弱视程度的患儿中,重度组患儿在治疗各阶段的总有效率均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患儿在T3、T4阶段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患儿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患儿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r=11.09,P0.05)。结论: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屈光不正性质、弱视程度等关系密切,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通过尽早、综合的治疗有利于增强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褚惠洪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4-114,118
目的探讨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弱视患儿进行矫正、遮盖疗法及增视训练等综合治疗,将有效作为对照组,无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单眼及双眼弱视、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庭管理、学校是否参与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60例弱视患儿治疗平均(1.34±0.45)年,有效120例,无效40例。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弱视程度重、斜视性弱视、家庭管理差等(P〈0.05),与性别构成、单眼及双眼弱视无关(P〉0.05)。结论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多因有关,应建立儿童弱视斜视筛查和随访系统;进行正规的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加强家庭管理及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以提高弱视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视力不良患儿的弱视发病率、弱视分类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测定以视力不良为主诉的患儿,选择矫正视力<0.9,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患儿,检查注视性质、眼位。结果:在2 000例视力不良患儿中,确诊弱视732例(1 150只眼),以斜视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密切相关。结论: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形成弱视的主要成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弱视预后有重要意义,呼吁儿童早期进行屈光状态测定及弱视筛查、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5.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芸 《吉林医学》2013,34(21):4215-4216
目的: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疾病进行临床探析。方法:根据患儿注视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近视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64%,明显低于远视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91%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性弱视组患儿与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儿注视性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病原因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为及早预防弱视和提高弱视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 ight手持验光仪在无锡市6所幼儿园对2 635例4~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测,对屈光异常者再用1%阿托品眼液扩瞳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以确定最佳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0.8定为弱视。筛查同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资料完整的2 596例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弱视98例(188眼),弱视检出率为3.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71例(72.4%),屈光参差性弱视22例(22.4%),斜视性弱视5例(5.1%)。心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弱视儿童社交能力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行为攻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予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水平,以及观察组不同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屈光度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患儿总有效率高于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注视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旁中心注视患儿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2.25~2.50 D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2.50 D患儿的8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视力水平,特别是对于轻度弱视、中心注视、屈光度较小的患儿效果更为理想,临床指导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弱视患儿100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占50例。对照组弱视患儿使用屈光矫正和精细训练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弱视综合治疗仪用于治疗弱视儿童,效果较为可观,可提高患儿的弱视矫正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科门诊儿童屈光不正发病情况及斜视、弱视在儿童中的发生概况,为下一步预防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眼科门诊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在3-12岁儿童中的发病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阳性检查结果进行分类记录。结果:屈光不正儿童以3-5岁的发病率最高,较6-8岁、9-12岁者有明显差异,患儿近视的发生率较远视、散光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科门诊儿童以内斜视为主,且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弱视,P<0.05,但年龄、性别对两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眼科门诊3-12岁的儿童中,3-5岁是儿童屈光不正的好发年龄,其类型以近视为主,内斜视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龄儿童弱视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34例大龄弱视儿童(12~15岁)采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弱视治疗仪和压抑法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对弱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4例大龄儿童弱视的治愈率58.20%、进步率26.87%、无效率14.93%,总有效率85.82%。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P〈0.01)。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重度弱视与轻、中度弱视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但其疗效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弱视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