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虹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456-封三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临床多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缓解临床症状.然而常见的干扰素及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无论单一或联合使用均无法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达到彻底治愈效果.但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深入了解,多种针对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较大进展,给慢乙肝治疗带来新的选择.本文就抗...  相似文献   

2.
《肝博士》2019,(6)
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感染乙肝病毒进展到肝癌大概需要10至20年时间,一般要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在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慢性乙型肝炎直接发生肝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HCC年发生率为0.5%~1.0%,肝  相似文献   

3.
4.
岳凤娥 《肝博士》2011,(2):29-29
近十年,乙肝治疗最大的进步就是抗病毒药物。毋庸置疑,正是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才极大地降低了乙肝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患者比例。除了干扰素外,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乙肝的征途中“各显身手”。选择理想的、适合的药物,就如同在对抗乙肝病毒的大战中挑选利器一般,选的好,选的对,再加上战略战术(科学服药,定期复查)的合理运用,才能战胜病毒。  相似文献   

5.
岳凤娥 《肝博士》2011,(3):25-25
抑制病毒的能力乙肝疾病发生和进展归根结底是乙肝病毒惹的祸。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只有迅速将乙肝病毒载量降到最低点,才能够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  相似文献   

6.
技安 《肝博士》2011,(3):28-28
慢性乙肝治疗的基础是抗病毒治疗,治疗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7.
8.
正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如何进行有效、规范的治疗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1.去除病因,抗病毒是关键慢乙肝患者每年约有2%-10%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转变为HCC。病毒因素(HBV DNA 2000IU/ml)是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也从非肝硬化的0.5%-1.0%升高到肝硬化的3%-6%。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其5年生存  相似文献   

9.
程书权 《肝博士》2024,(1):26-28
<正>核糖核酸即DNA,它和脱氧核糖核酸(RNA)一起,是所有生物体的(动、植物,微生物)遗传密码——染色体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体内的DNA都不尽相同,由此才有许多体貌特征、脏器功能甚至脾气秉性的巨大个体差异。同理,病毒按照表达核酸的种类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HBV属于DNA病毒,HBV DNA就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健康人的体内并无其存在。确定机体是否被HBV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档案谢青: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感染性疾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医院协会传染病专科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副会长,《肝脏》杂志副主编。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当下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它是肝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诱发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据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病毒学突破(VBT)是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下,慢乙肝患者急需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法,以维持病毒抑制,降低肝硬化患者基因病变的风险。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具有的低耐药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已取代替比夫定、阿德福韦和拉米夫定成为患者的一线口服药物。本综述总结了ETV及TDF在慢乙肝导致的肝细胞癌治疗中的重要性;HBX蛋白对肝细胞癌癌的影响;TGF-β1对慢乙肝导致肝细胞癌的风险性;炎性小体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自噬在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相关肿瘤发生着双重作用。本文总结了这两种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慢乙肝转变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性对比及对未来抗病毒药物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档案贾继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少见、疑难肝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是HBV携带者,还是慢乙肝患者,甚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都可以正常妊娠。乙肝妈妈可以正常妊娠,妊娠期间如出现乙肝活动也应该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否哺乳则要分不同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可以为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而国际儿童  相似文献   

14.
核苷类药物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伟 《世界感染杂志》2008,8(4):253-256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复制过程、核苷类药物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林青 《肝博士》2010,(3):16-16
拉米夫定它是第一个批准用于HBV的核苷(酸)类似物,为左旋体双脱氧环状胞苷。拉米夫定起效快,1~3周就可以见HBVDNA浓度下降,甚至转阴,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的cccDNA。  相似文献   

16.
刘士敬 《肝博士》2008,(4):17-18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对首次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以及由乙型肝炎引起感染的相关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上述患者在没有接受过核苷类药物或者是干扰素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前,使用恩替卡韦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HBVDNA、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的第2周、4周、12周、24周、48周、96周,患者体内转氨酶的复常率分别是9.5%、27.5%、65.5%、77.5%、93.5%、98.5%。疗程结束时,HBVDNA降到了检测线以下的比率分别是:13.0%、74.5%、88.0%、94.0%、99.0%、99.0%。同时,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25.71%和22.86%。结论:恩替卡韦在治疗乙型肝炎时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时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乙肝抗病毒药治疗都能很快抑制病毒复制,但停药后病毒复制可再次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个别病人可发生严重的肝病。于是一些人误认为这种停药后的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因此不敢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肝博士》2021,(4)
正人物档案潘晨: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福建省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应用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乙肝患者,对其进行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下来,对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出相应对策。结果:40例乙肝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92.5%)、骨髓抑制(100.0%)、消化系统症状(27.5%)以及神经系统症状(5.0%)。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结论:干扰素应用于乙肝患者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根据产生的不良反应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