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8例CHB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CHB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肝脏穿刺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肝脏生化及血常规指标均由我院检验科检测并计算FIB-4和S指数,血清IL-33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分析IL-33与CHB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结果:CHB患者血清IL-33水平同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升高(t=43.67,P<0.000),且随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F=63.547,P<0.000);CHB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与PCⅢ(r=0.214,P=0.001)、Ⅳ-C(r=0.336,P=0.001)、HA(r=0.320,P=0.002)、LN(r=0.214,P=0.001)、B超评分(r=0.538,P<0.000)、FIB-4(r=0.614,P<0.000)和S指数(r=0.629,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OC结果显示,血清IL-33、FIB-4、S指数及B超评分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51(95%CI:0.905~0.996)、0.893(95%CI:0.830~0.955)、0.889(95%CI:0.826~0.951)和0.744(95%CI:0.641~0.847),与FIB-4、S指数和B超评分相比,血清IL-33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AU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03,Z=24.86,Z=40.21,P<0.05)。当IL-33截断值为563.52 p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4%和96.33%。结论:IL-33能准确评估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程度,IL-33可成为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探讨IL-34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 6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30例]纳入研究,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4水平,同时行血清生化和病毒学指标检测,分析IL-34与生化、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和肝硬化组血清IL-34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肝硬化组较CHB组升高更为显著(P 0. 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HB组血清IL-34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_s=0. 288,P=0. 026; r_s=0. 385,P=0. 002),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_s=-0. 325,P=0. 011)。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IL-3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进程相关。IL-34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学靶点。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李琳 《山东医药》2007,47(5):55-56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与肝功能检查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度CHB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重度CHB者显著高于中度,中度者显著高于轻度,P均<0.01;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显著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显著负相关。提示IL-18、sICAM-1参与了CHB的发生及转归;血清IL-18、sICAM-1水平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对CHB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4(IL-34)、血小板(PLT)、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严重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2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肝脏穿刺术确定其肝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34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中PLT水平,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GGT水平,采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蛋白电泳,并计算A/G。探究IL-34、PLT、GGT和A/G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诊断严重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效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4、GGT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PLT水平和A/G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由IL-34、PLT、GGT和A/G构成的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模型(模型A)对严重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模型A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效能高于IL-34、PLT、GGT、A/G、FIB-4和S指数。模型A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效能高于IL-34、PLT、GGT、A/G和FIB-4。结论由IL-34、PLT、GGT和A/G构成的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重复性较高,便于临床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血清中Th17/Treg细胞因子(IL-17/IL-3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共33例(HBVACL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2例(CHB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病例血清中IL-17与IL-35水平,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HBV-ACLF组与CHB组患者IL-17、IL-35水平分别为(137.47±60.81)、(242.39±81.80)、(121.63±57.25)、(212.05±123.98)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37±8.47)、(33.6±24.63)pg/mL,(t=6.496、6.136、5.857、5.441,P0.01);HBV-ACLF组与CHB组IL-17、IL-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1.034,P0.05)。结论 IL-17、IL-35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CHB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升高水平依次为重度>中度>轻度,以CHB重度增高最为显著;血清IL-18、IFN-γ水平与血清ALT、TBil呈正相关(P<0.01或P<0.05);HBeAg阴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0.001),而IFN-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18、IFN-γ参与了CHB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肝炎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同时,IL-18在抗病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重症化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CHB患者32例(CHB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44例(ACLF组)及健康对照者20名(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17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内IL-17+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并动态观察不同预后ACLF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趋势.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U检验.结果 CHB、ACLF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频率分别为(1.47±0.60)%、(3.20±1.08)%和(0.86±0.43)%;IL-17mRNA分别为4.32±1.77、18.32±8.21和1.00;肝组织内IL-17+细胞分别为(10.6±4.8)、(21.1±6.6)和(0.5±0.2)/高倍视野;血清IL-17分别为(15.88±6.51)、(35.03±11.54)和(10.04±4.06)ng/L(均P<0.05).中晚期ACL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和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早期ACLF患者(均P<o.01).ACL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国际标准化比值(r=0.44.P<0.01)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r=0.44,P<0.01)均呈正相关,丽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1).另外,ACLF存活患者血清IL-17基线水平低于死亡患者,且经内科治疗后逐渐下降,而死亡患者逐渐升高.结论 Th17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可能促进了CHB肝脏损伤及其HBV相关ACLF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其水平越高可能预示患者短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TIMP-1的水平。方法:选择HBeAg阳性CHB患者63例进行观察,其中,湿热型27例,非湿热型36例。同时,选择健康人16例为对照组。血清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TIMP-1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结果:63例CHB患者血清TGF-β1、TIMP-1水平分别为(98.22±23.52)μg/L、(122.67±26.06)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热型CHB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及TIMP-1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非湿热型患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湿热型CHB患者血清TGF-β1、TIMP-1水平明显升高,预示肝纤维化进程已经启动,中医论治肝纤维化不可忽视湿热为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CHB患者13例,经PEG-IFN治疗24周,其中6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10例健康人和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发病时的血清IL-17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HB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最高,其次是CHB组,健康对照组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经PEG-IFN治疗24周后,IL-17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P=0.044)。R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于NR组,而且在PEG-IFN治疗后明显下降;而NR组IL-17升高或降低不明显。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IL-17基线高水平和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可能有利于HBsAg清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叉头蛋白P3(Foxp3)基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和IL-18水平,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Foxp3 mRNA水平。结果在78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活检诊断G1组21例,G2组24例,G3组19例,G4组14例;CHB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78.3±89.4)U/L和(305.3±84.6) U/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5.3±7.6) U/L和(20.3±6.5) U/L,P0.05];G4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63.5±132.4) U/L和(513.3±102.5) U/L,显著高于G1组[(113.2±67.4)U/L和(73.5±25.3) U/L]或G2组[(153.6±45.3) U/L和(113.8±35.2)U/L]或G3组[(240.5±56.6) U/L和(156.7±51.2) U/L,P0.05];CHB患者血清IL-12和IL-18水平及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水平分别为(198.3±19.6) pg/ml、(408.6±91.2)pg/ml及(4.5±0.7),显著高于健康人[(64.5±10.9) pg/ml、(127.3±15.7) pg/ml、(3.3±0.4),P0.05];G4组血清IL-12、IL-18及Foxp3基因水平分别为(237.5±23.6) pg/ml、(431.5±106.3) pg/ml、(5.1±0.3)],显著高于G1组[(146.3±15.2) pg/ml、(390.2±90.3) pg/ml、(3.7±0.6)]或G2组[(185.2±13.6)pg/ml、(403.6±93.2)pg/ml、(3.9±0.5)pg/ml]或G3组[(203.2±18.3)pg/ml、(414.3±105.4) pg/ml、(4.3±0.7),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及血清IL-12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炎症活动显著者,其水平更高,提示其参与了CHB的发病过程。及时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判断治疗应答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弹性成像(APE)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脾脏硬度检测(SSM)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92例,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将≤F1期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F2期为显著性肝纤维化,F4期为早期肝硬化.使用超声APE计数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FibroScan、GPR、APRI、NFS、FIB-4单独应用及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确诊为CHB合并NAFLD的患者92例。根据肝穿刺病理SAF分级诊断标准,分为轻中度肝纤维化(F1+F2)组(n=69)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组(n=23)。同时应用FibroScan测得肝脏硬度值,根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GPR、APRI、NFS、FIB-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向前逐步回归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中度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Z值分别为-4.910、-3.425、-3.837、-3.873、-3.990,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roScan、GPR、APRI、NFS、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61、0.405、0.407、0.418,P值均<0.001)。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单独应用对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44、0.740、0.770、0.771、0.779,P值均<0.001),但FibroScan诊断价值并不优于GPR、APRI、NFS、FIB-4(P值均>0.05)。将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均较单独应用时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1.977、2.076、2.361、2.206,P值均<0.05);将FibroScan与GPR+APRI+NFS+FIB-4同时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及95%可信区间为0.896(0.813~0.950)。结论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单项血清学模型,其中FibroScan联合NFS或FIB-4的临床价值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人7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APRI和FIB-4评分。CHB患者接受肝活检,并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 CHB患者APRI评分为(0.9±0.4),显著高于健康人【(0.3±0.1),P<0.05】;FIB-4评分为(1.4±0.4),显著高于健康人【(0.5±0.2),P<0.05】,血清TGF-β1水平为(14.5±5.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7.4±3.5)ng/ml,P<0.05】;33例CHB患者肝组织F0~1者APRI评分为(0.5±0.2),显著低于24例肝组织F2者【(1.0±0.3),P<0.05】,显著低于12例肝组织F3者【(1.3±0.5),P<0.05】,也显著低于9例肝组织F4者【(1.8±1.6),P<0.05】;F0~1患者FIB-4评分为(0.9±0.3),显著低于F2患者【(1.5±0.4),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9±0.4),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3.2±0.6),P<0.05】;F0~1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9.7±3.6)ng/ml,显著低于F2患者【(10.5±4.4)ng/ml,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5.8±5.9)ng/ml,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19.5±6.2)ng/ml,P<0.05】。结论 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APRI、FIB-4和血清TGF-β1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这些指标变化更明显,可能有助于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血清学诊断模型APRI、FIB-4 和Forns指数及FibroScan检查评估合并轻度肝脂肪变的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在309例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HB患者中,194例无肝脂肪变,115例合并轻度肝脂肪变,同期行FibroScan检查,得到肝硬度值(LSM),收集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应的APRI、FIB-4、Forns指数。以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金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4种方法诊断两组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LSM、APRI、FIB-4、Forns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未合并肝脂肪变组,LSM、APRI、FIB-4、Forns指数诊断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7、0.69、0.72、0.69(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0.2、0.5、0.9、5.3;诊断肝硬化(≥F4)时,其AUROC分别为0.86、0.72、0.77、0.77(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1.8、0.6、1.3、5.1;在合并肝脂肪变组,它们诊断CHB患者≥F2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9、0.67、0.74、0.77(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9.7、0.4、1.1、5.7;诊断≥F4的AUROC分别为0.88、0.71、0.75、0.78(P均<0.05),其相应的截断点分别为11.8、1.1、1.5、5.4; APRI 和FIB-4不能诊断两组患者轻度肝纤维化(P>0.05);LSM诊断两组≥F2肝纤维化及≥F3或≥F4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效能均优于APRI。结论 APRI评价合并轻度肝脂肪变的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较差,而LSM、FIB-4、Forns指数诊断效能较好,其中轻度肝脂肪变可能影响Forns指数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6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同时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计算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58例,接受肝穿刺和超声检查,记录肝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Ⅳ-Col)和Ⅲ型前胶原(PⅢNP),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基于四因子指数(FIB-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 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期42例,F1期96例,F2期86例,F3期72例和F4期62例;220例≥F2期患者肝组织SWV为(3.12±0.65)m/s,显著大于138例≤F1期患者【(1.72±0.51)m/s,P<0.05】;≥F2期患者血清HA水平为(128.1±14.7)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75.4±10.1)μg/L,P<0.05】,AST/ALT比值为(0.96±0.41),显著大于≤F1期患者【(0.80±0.27),P<0.05】,血清Ⅳ-Col水平为(36.7±14.3)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24.9±9.2)μg/L,P<0.05】,APRI评分为(0.83±0.52)分,显著大于≤F1期患者【(0.61±0.49)分,P<0.05】,FIB-4指数为(1.70±0.98),显著大于≤F1期患者【(1.23±0.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WV、AST/ALT比值、HA、Ⅳ-Col、APRI和FIB-4为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SWV诊断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6.9%,血清HA为84.2%,APRI和FIB-4分别为82.5%和81.8%。结论 应用SWV联合血清学指标可提高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APRI)和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AAR)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5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12个月,治疗前接受肝活检,使用法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LSM)、AST-PLT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Kasai术的胆道闭锁患儿110例。收集患儿术中肝脏病理活检标本及术前1周内血常规、肝功能、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ROC曲线评估瞬时弹性成像技术、APRI和FIB-4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LSM、APRI、FIB-4用于判断胆道闭锁明显肝纤维化(F≥2)的临界值分别为9.250 kPa、0.680、0.047,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95%可信区间(95%CI):0.778~0.970]、0.636(95%CI:0.362~0.911)、0.622(95%CI:0.363~0.880);LSM、APRI、FIB-4用于判断胆道闭锁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临界值分别为10.75 kPa、0.70、0.05,AUC分别为0.781(95%CI:0.689~0.873)、0.519(95%CI:0.401~0.636)、0.506(95%CI:0.389~0.623);LSM、APRI、FIB-4用于判断胆道闭锁肝硬化(F≥4)的临界值分别为11.85 kPa、0.82、0.09,AUC分别为0.855(95%CI:0.769~0.942)、0.701(95%CI:0.599~0.803)、0.717(95%CI:0.609~0.82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SM值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258,P=0.007),与PLT水平呈负相关(r=-0.248,P=0.009)。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分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高于APRI、FIB-4。  相似文献   

19.
黎妮  黄裕林  马世河 《肝脏》2022,27(1):42-46
目的分析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GCR)比值在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9例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受试特征者工作(ROC)曲线探讨血Tim-3和GCR在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分期和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结果109例CHB患者中,G140例、G230例、G326例、G413例;S144例、S232例、S320例、S413例。CHB患者肝脏炎症不同分期血Tim-3和G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81,P=0.002;F=12.495,P=0.013);其中G2期患者血Tim-3为(16.09±3.57)ng/L,GCR为(1.04±0.29),高于G1期患者的(14.28±2.43)ng/L和(0.86±0.17),G3期患者血Tim-3为(18.65±4.81)ng/L,GCR为(1.26±0.38),高于G2期患者(P<0.05),G4期患者血Tim-3为(21.14±5.92)ng/L,GCR为(1.41±0.47),高于G3期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Tim-3和GCR均可预测肝脏炎症(≥G2)、(≥G3)和(G4)(P<0.05),但以Tim-3和GCR联合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0.05)。CHB患者肝脏纤维化不同分期血Tim-3和G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65,P=0.008;F=11.388,P=0.018);其中S2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1期患者(P<0.05),S3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2期患者(P<0.05),S4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3期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Tim-3和GCR均可预测肝脏炎症(≥S2)、(≥S3)和(S4)(P<0.05),但以Tim-3和GCR联合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0.05)。结论TIM-3和GCR均可预测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不同分期患者,尤以两者联合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