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直径法测得狭窄程度为50%~70%的病变,又称为“中等程度狭窄”。因其狭窄程度一般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以若只为改善血供,行介入治疗是不必要的。可临界病变多属于不稳定斑块,易于破裂,导致心脏急性事件。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CAG确定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多主张在进一步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意义和斑块性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只能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缺损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无法对其进行功能性地评价[1].血流储备分数(FFR)描述了狭窄病变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是特异性反映心外膜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本文统计出部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和非痉挛患者FFR的不同变化,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前不同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基础病变特征和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入选2005年6月到2011年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心肌梗死前都曾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行冠脉造影术或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定量分析基础病变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3组(<50%狭窄程度即轻度病变组,50%~70%狭窄程度即临界病变组,>70%狭窄程度即严重狭窄组).比较3组的基础病变特征,分析3组基础病变狭窄程度和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基础病变为临界病变的患者中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史的较多,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3/26)vs.82.5%(47/57)vs.66.7%(14/21),P=0.009].心肌梗死基础病变特征中,>70%狭窄程度的患者狭窄程度重、病变长度较长、最小血管内径较小(P<0.001).12个月内与12个月后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基础病变比较,狭窄程度较重(P=0.002).基础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梗死时间成负相关(r=-0.421,P<0.001),基础病变狭窄程度进展与心肌梗死时间成正相关(r=0.467,P<0.001).结论 冠脉轻度病变或临界病变,部分是随时间延长不断进展为更严重的狭窄后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基础狭窄程度严重的病变(>70%狭窄程度),是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评价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是冠心病治疗中常见的病变类型,可以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对于其是否应进行介入治疗值得探讨。由于冠脉造影检查的局限,往往不能准确评估对供血的影响,同时无法评价斑块的易损性。本文从临界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狭窄程度的重新判断以及斑块的易损性三个方面,介绍相关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及相应的介入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郭欣  刘海涛  李飞 《心脏杂志》2017,29(3):290-292
目的 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介入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造影(CAG)确定单支冠脉狭窄程度为50%~70%且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92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CAG组(n=96)和FFR组(n=96),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AG组比较,FFR组再发心绞痛和MACE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FFR指导下PCI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可更显著降低术后1年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G)。CAG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轮廓和相对于正常管腔的狭窄程度,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根据结果指导进一步治疗,但只能对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解剖学的影像评价,而对病变是否导致心肌缺血无法做出功能学的评价,而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临界病变,对远端血流在功能上究竟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起症状,则不得而知。因此,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对64排螺旋CT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460例患者425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病变868支,其中781支与CAG结果 吻合,60支64排螺旋CT诊断狭窄而CAG显示正常,另外有2例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 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病变程度上,共781支病变在程度上与CAG结果 吻合,准确性为89.98%.结论 64排螺旋CT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评估较为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常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来指导冠脉狭窄的治疗,一般对狭窄>70%者行介入治疗,而对临界病变,即CAG直径狭窄50%70%者大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然而,对临界病变的患者而言,CAG结果与病变是否存在功能缺血并不十分相关〔1〕。这种不确定之处可能会导致对无功能缺血的病变进行不必要的血运重建或者对临床显著性病变未能施行血运重建。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因此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是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对冠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脉造影提供的形态学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数据,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斑块性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3月大同市三医院心内科32例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患者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管腔狭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70%病变直接行PCI,临界病变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观察血管壁的形态结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性质及其狭窄程度,对符合PCI干预指征的病变行PCI术。PCI术后行IVUS检查即刻评价支架置入是否理想、是否合并手术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中CAG发现冠脉血管12支17处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70%,予直接行支架植入术,共植入17枚支架;CAG测得38处管腔直径狭窄率为50%~70%(临界病变),经IVUS测得有33处病变管腔狭窄率≥70%,涉及28位患者,共置入33枚支架,单支架23例,双支架5例;3CAG与IVUS检测的38处临界病变处直径狭窄率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比较,IVUS测值显著高于CAG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行IVUS检查示均显示支架完全贴壁、扩张充分、展开均匀、完全覆盖病变,未发现冠脉内夹层形成、壁内血肿、支架断裂等PCI术后并发症。结论 CAG不同程度地低估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IVUS与CAG相比发现的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诊断更精确。IVUS对斑块定性较CAG更优。更能准确选择临界病变支架置入的适应证。IVUS能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和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CAG证实病变程度为冠状动脉左主干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分为CAG药物治疗组、CAG介入治疗组、FFR药物治疗组、FFR介入治疗组。CAG药物治疗组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仅进行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CAG介入治疗组根据术者经验及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辅助检查决定行PCI治疗;FFR药物治疗组是对FFR0.80的病变不进行PCI治疗,而给予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FFR介入治疗组是对FFR≤0.80的病例行PCI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情况。结果随访结果发现,4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病死亡和CCSⅣ级的心绞痛发作;与CAG指导下的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比较,FFR指导下的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CCSⅠ~Ⅲ级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是评价冠脉狭窄病变的"金标准",冠脉介入治疗既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也能改善冠心病预后.但是,冠脉造影只能判断病变狭窄程度,而不能确定其是否可引起心肌缺血,所以,对冠脉轻度或中度狭窄(50%~70%)病变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检查并无指导价值.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能准确判断冠脉狭窄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正确指导冠脉介入治疗,评价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特殊阶段,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50%~70%的病变,又称为“中等程度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69支冠状动脉同时进行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检查,以CAG诊断冠心病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的表现。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45/48),99.17%(120/121),97.63%(165/169),97.83%(45/46),97.56%(120/123)。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1,P〈0.001)。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无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金标准”的价值逐渐受到质疑,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准确评价狭窄病变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对直径狭窄为40%~70%的临界病变更是如此。许多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老年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和OCT检查,比较二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包括病变结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根据造影及OCT结果参照病人临床表现对于狭窄较重(造影直径狭窄率〉70%),或造影中等程度狭窄(直径狭窄率介于50%~70%),但OCT狭窄相对较重(OCT管腔面积狭窄率〉60%)并伴有不稳定斑块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并用OCT评价支架植入后的即时效果。结果与冠脉造影相比,血管内OCT能直观、清晰、实时地显示病变冠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微观组织结构、斑块组成性质及支架植入后靶病变血管及支架的形态特征。结论OC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操作安全易行,能够精确测量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清晰观测管腔微观结构特征,明确斑块特征,指导支架植入及观测支架植入后的即刻效果,对老年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及指导介入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在评价冠状动脉血流上存在不足。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对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预后评价等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及指导介入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在评价冠状动脉血流上存在不足。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对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预后评价等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临床冠脉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17例行64排MSCT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直径≥1.5mm的冠脉按不同狭窄程度逐支分析。结果217例患者868支冠脉得到评价,64排MSCT对中度狭窄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90.9%、96.8%、99.2%;重度病变分别为89.7%、97.4%、97.0%、97.2%。按冠脉条数分,右冠状动脉有意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分别为93.18%、98.59%。结论64排MSCT能准确评估冠脉病变,尤其是有意义病变,可作为冠心病无创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MT)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有临床症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0例,对比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比,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87.0%、特异性54.4%、准确性76.7%,并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范围及年龄、性别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具有安全、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对于已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