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络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在循行病理上,督脉主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凡病变在脑者多可从督脉论治;现代研究也表明督脉与脑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深入对其相关性研究,对于完善奇经理论及脏象经络学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主要与对脊柱相关腧穴认识不同有关。其中唐代《太素》首次记载了督脉经腧穴不同认识的讨论,杨上善和王冰的记录提示,对督脉经腧穴认识上的主要差异出现在唐宋之间。 相似文献
4.
阳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119-120
抑郁症乃由情志失调致气机郁滞而发病,属中医郁证范畴,其与脑主人体精神意识密切相关,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可从疏通脑络、调理神志着手。而督脉上入属于脑,其经气旁通太阳之脉,可调节脑及五脏六腑之气机。若阳气不达,或经络阻滞,督脉经气运行不畅,不能上输精髓以养脑,则可出现抑郁等神志病,故治疗抑郁症时应重视调理督脉。 相似文献
5.
张载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8(3):9-10
督脉的循行,除主干外,有关分支的记载均出自《素问·骨空论》。督脉的分支应为几条,近来,有关经络学的论述,如《经络学》、《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等书均认为,督脉除了一条直行的主干外,尚有三条分支。 相似文献
6.
7.
徐恒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3)
在传统的经络学说理论中,奇经八脉既不同于十二正经,也有别于十五络脉,既表现了经脉和络脉的双重性质的特点,同时在人体经络系统中又有独具的作用。笔者近年来感到奇经八脉理论临床应用甚少,未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以其中督脉为例试撰此文,愿以一管之见,述诸同道,以冀抛砖引玉。 1 督脉的循行分布督脉的循行分布,一般多认为是行身之背,贯脊络脑,下额至鼻柱。根据《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文献记载的综合分析,督脉的循行分布还是比较复杂的。除了《难经》和《针灸甲乙经》记载的作为主干外,尚有三条分支,按原文意旨,可归纳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 相似文献
8.
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51-53
从督脉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论述了督脉主治病症特点,阐述督脉醒脑调神,统调脏腑,主司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提出以督脉为纲的脊椎节段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督脉生理功能论述督脉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的经络学基础,临床上可考虑以通调督脉为主,配合背俞穴、阳明经穴等以调整全身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津液生成和运行以濡养皮肉经脉骨节,调理筋经,养脑益髓,调节机体免疫从而促进重症肌无力骨骼肌痿软无力以及中枢神经受损症状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督脉具有总统诸脉 ,调节经气 ;维护阳气 ,卫外御邪 ;敷布命门之火 ,温煦脏腑 ;转输阴精 ,益脑养髓的作用 ,这些功能的发挥与其循行有密切的联系。现根据文献记载 ,对督脉的循行探讨如下 :1 督脉的支脉关于督脉的循行 ,《内经》记载其身前及两旁的分支 ,而没有描述其行于头脊正中的主干。这些支脉与足少阴、足太阳、任脉、冲脉相通 ,可以看作是广义的督脉。其循行路线有 3条 :1督脉与任脉、冲脉同起于“肾下”、“胞中”,向下经阴部出会阴 ,绕肛后 ,与足少阴、足太阳在长强、会阴处汇合 ,贯脊上行属于肾。即《素问·骨空论》:“起于少腹 ,以… 相似文献
13.
长强(督脉之络穴)【定位】尾骨尖端下方凹陷中。【功能】固脱止泻,凉血镇痉。【王治】泄泻,便秘,脱肛,痔疾,便血,腰痛,尾骶痛,癫痫。【配穴】配百合、气海、足三里治脱肛;配天枢、关元治泄泻;配会阳、大肠俞、承山治痔疮便血;配后溪、申脉治癫痫;配合阳、白环俞治脱门水泡疹。 相似文献
14.
论督脉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中医延缓衰老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虚损和瘀毒方面 ,而对督脉的作用较少论及。由于生命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过程 ,所以衰老为有关的生理病理因素因果交替引发恶性循环而成 ,是综合性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有鉴于此 ,作为指导抗衰老治疗的整体调节理论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文献的记载和中医理论 ,提出在衰老过程中督脉的作用 ,以期指导临床对衰老的治疗。1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内容1 .1 督脉循行部位( 1 )起点 :《素问·骨空论》 :“督脉者 ,起于少腹 ,以下骨中央” ,说明督脉脉气产生于小腹部 ,这是“丹田”和“脐下… 相似文献
15.
在督脉上找寻压痛点作为临床诊疾治病的一种方式,既继承于古代的经穴压痛又随着现今科技手段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为了了解近督脉压痛点的研究现状,该文通过对有关督脉压痛点文献的分析,从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当中进行探讨,旨在对督脉压痛点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脑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由于大脑的特殊功能地位,加之脑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不佳,往往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研究脑病的发病原因和规律,探讨脑病的治疗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谈谈作者运用中医治疗脑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5)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至阳穴对人体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10.8%O_2,89.2%N2)后,电针督脉至阳穴,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量(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等心功能指标在针刺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督脉IRRTM的变化。结果: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下降,电针至阳穴LCW值上升,与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止电针后,LCW仍维持在较高值。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督脉IRRTM向身体两侧扩散,电针至阳穴督脉IRRTM又逐渐集中,且针后效应明显。电针至阳穴可恢复因急性轻度缺氧导致的督脉温度下降,并有一定的针后效应。结论:针刺督脉穴位对人体督脉IRRTM及LCW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容易导致老年人群腰腿疼痛,严重时甚至活动受限。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减压缓解症状。然而此类病人年龄多偏高,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此时中医就凸显了优势。督脉是气血循行的载体,其循行于人体后中线,如果被腰椎管退变等病因所压迫,则会引起一定的症状表现。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主要从督脉论治出发,分析督脉的循行以及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中医药治疗,甚至是外科手术的治疗,总结发现DLSS的治疗均与督脉存在很大关联。结果显示从督脉的角度治疗DLSS有明显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近年针刺督脉穴为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针法研究及实验研究,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以督脉经穴为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53-155
探讨运用督脉铺灸法取效的五大关键因素。督脉铺灸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应用督脉铺灸法治病获效取决于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明确铺灸部位,督脉为主调节整体,辅以病灶兼顾局部;二是审辨药性刺激,艾绒性烈可透达诸经,生姜、蒜泥协同温通,铺灸药物增强功效;三是掌握操作技巧,药物敷置循序进行,点火燃艾热力持久,酌用留灸延续刺激;四是选择施治时机,以夏季三伏天为佳,注意适当间隔,坚持长期施治;五是注重调养护理,妥善处理灸疮,固护人体正气。若能掌握督脉铺灸的应用关键,可以充分发挥其治病快捷、功效卓著的优势,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