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食管的慢性炎症或粘膜损伤,而反流的胃液亦可侵及咽喉、气管而致咳喘等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诊治GERD患儿95例,其中以咳嗽或气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者42例(占44.2%),现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食管外的表现,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有的伴有咽部不适、咽喉炎,常常被漏诊、误诊,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自1968年Cherry等报道3例胃食管反流引起咽部溃疡以来,GERD与反流性咽喉炎(reflux laryngitis)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我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对152例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食管症状包括典型反流综合征(烧心、反流和反流胸痛综合征);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咽喉炎等。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之外的组织损害.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男女患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1],我国在实际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正常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流,称为生理性反流。GER可以引起临床症状,甚至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当出现胃烧灼、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和(或)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时,也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GERD称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006年蒙特利尔会议提出了反流性咳嗽综合征的定义。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发生率为5%-41%,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消化道外症状日益增多,国内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多有报道痰气交阻或痰气郁结胸膈的类型,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常伴有呼吸病及咽喉病症状,由于相当数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临床胃食管反流表现不明显,没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且胃食管反流病有食管黏膜上皮结构改变(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e上皮化生)者为34%,常易漏诊胃食管反流病,影响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中医对哮喘、咳嗽、咽喉痛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颇佳,对这类患者,尤其是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的,一定要考虑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选用抑酸剂及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加用对哮喘、咳嗽、咽喉痛有效的中西药,以提高疗效。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呼吸系病及咽喉病的现状及中医对它们的认识,旨在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3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结果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P〈0.01)。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DGR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严重(P〈0.05)。③DGR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DGR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DGR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69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经胃镜检查2、4 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6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6%。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评分(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 ,GERDQ)对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GERD青少年患者200例作为疾病研究组,体检中心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填写GERDQ评分问卷,仅GERD疾病组行胃镜检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评分与胃镜结果相关性。结果:GERDQ评分诊断GERD敏感度为91.5%,特异性为96%,胃镜检查GERD敏感度为86%,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3。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评分( GERDQ)对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反流症状与慢性咳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51%,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5.77%。国外文献报道无吸烟成年人的慢性咳嗽发病率约14%~23%,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的占41.1%,胃食管反流是约10%慢性咳嗽的唯一病因,慢性咳嗽也可以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唯一表现。笔者分析53例酸反流相关慢性咳嗽病人,探讨酸反流的强度、反流的次数、反流症状等与慢性咳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烧灼样疼痛、吞咽困难、反酸等,属于中医噎膈、胃脘痛、反酸、嘈杂等病范畴,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对治疗本病无特殊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比较深入,运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3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并不困难,但症状不典型者常被误诊。本文报告36例无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简要讨论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和(或)胆汁等反流相关,以烧心为典型临床表现。过去,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反流发生机制,而对其他机制研究较少。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从分子机制、神经机制、基因机制等各方面认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反流发生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形成机制、食管黏膜损伤机制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顽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监测,将检测的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治疗;B组(对照组)仅用清热解毒的咽喉炎药。对两组咽喉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检出胃食管反流病45例(34.6%),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A组治疗23例,有效率91.3%;对照组22例,有效率13.6%(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抑酸剂及促动力药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颜殷红 《中外医疗》2011,30(27):24-25
目的 评价以烧心、返流等症状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券(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门诊GERD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同时以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RDQ的诊断价值.结果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90.22%),特异度(62.77%),阳性预测值(79.92%),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差,易漏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结论 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检测诊断GERD者比较,对无警报症状的患者较高的诊断性,以及其具有的长远的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比较。方法 根据反流症状、食管24h,pH监测和胃镜检查结果,将167例有反酸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机双盲分成奥美拉唑组40mg/d 83例及法莫替丁组80mg/d 84例,记录服药前后烧心、反酸、反食和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判断诊断和治疗。结果 奥美拉唑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优于法莫替丁组。  相似文献   

19.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4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确诊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食管外表现以慢性咽炎发生率最高。所有病例确诊后经埃索美托唑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确诊前40%(P〈0.01)。结论对以食管外表现为主诉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相应对症治疗疗效差或无效时,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并作胃镜及食管pH监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