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医理论认为,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二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生生不息。“三道”、“二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痧毒又名痧气、痧麻等。壮医将“痧”称为万病之源,认为“万病由痧起,痧由毒盛生”,如果人体质虚弱,外感痧毒,邪毒内阻三道两路,或饮食不当,内伤谷道,邪毒留滞肌肉之间,毒正交迫,发为痧病。痧毒滞留于肌肉之间,则见肌肉酸痛;留滞于“巧坞”(大脑)气机不利,则有头晕头痛;三道两路气机不畅,则有胸腹闷痛。痧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壮医刮痧疗法就是根据壮医“调气、解毒、补虚”理论,调整人体全身及“谷道”机能,排出谷道毒物使气血得以平衡。1壮医刮痧疗法的功效主治1.1通调三道两路。壮医刮痧疗法通过局部刺激,达到疏通三道两路、行气止痛作用。所以临床上诸如肝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老慢支、冠心病等许多慢性病患者,在刮痧后三道两路畅通,则气血得以输布,脏腑得以濡养,其功能活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疾病获得治愈。1.2促进气血运行。壮医刮痧疗法通过局部刺激作用,使阻滞之气血通畅,起到行气活血、鼓舞正气、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使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增生、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疾病症状明显缓解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2.
水道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身体虚弱、过度劳累影响肾和膀胱功能,毒邪内阻使水道不畅,气机受阻,功能失调,或正气亏虚,对水道及其脏腑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毒、虚是慢性肾脏病致病的因素,两者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的整个疾病过程。运用壮医特色"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的基本理论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治疗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3.
火路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导致火路不通,或机体劳累过度致使脏腑正气虚弱而火路运行不及,使天、地、人三气运行失常而患病。壮医有“毒虚致百病”之论,毒、虚是中风致病的重要因素,采用壮医基本理论“三道两路”“三气同步”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诊治中风。  相似文献   

4.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气道交换枢纽在肺,谷道交换枢纽在脾,水道交换枢纽在肾,龙路交换枢纽在心,火路交换枢纽在脑。“三道两路”是否通畅与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水肿病的产生正是由于“三道两路”阻塞所致,如气道宣降失调,液则不布;谷道健运失职,湿则不化;水道开阖失司,水则不行;龙路通利失常,津则不畅;火路传导失守,邪则不去。故以“三道两路”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壮医脐环穴以激发“天部”的气道宣降之功、龙路通利之功、火路传导之功,“人部”的谷道健运之功,以及“地部”的水道开阖之功,促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脏腑调和以恢复机体内外水液平衡。  相似文献   

5.
病因病机壮医理论认为,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二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生生不息。“三道”、“二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痧...  相似文献   

6.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核心认为,"谷道"调节枢纽在脾胃,"气道"调节枢纽在肺,"水道"调节枢纽在肾。"三道"调和则人体气机平和,身体康泰。"三道"阻塞或调节失度,则影响"三气"同步,致脾胃、肺肾气机失衡,进而致胃气上逆,而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的理论指导,应用壮医筋经疗法从局部疏经通络以调畅整体气机,通调"气道""水道""谷道",以致肺肾、脾胃气机调和,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天、地、人三气同步,以降上逆之胃气,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八桂庞氏毒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庞宇舟论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经验。庞宇舟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位在肌表,病因责之于年老体虚,谷道衰弱,肝肾不足,加之外来毒邪入侵,阻滞于龙路、火路,病机为两路循行受阻,三气不能同步,气血失养,毒邪蕴结,不荣则痒。治疗上着重于通路、调气、补虚、解毒,重用补益气血、肝肾,以及祛风毒、湿毒的药物,创立壮医三藤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内生火、痰、瘀等毒邪,终致虚实夹杂而发病.故临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兼火毒伤络、痰毒滞络、瘀毒阻络三型,分别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减、炙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减、经验方滋膵通脉饮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清消补三法论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热、湿、瘀、虚"相关,将其分为初期、进展期及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应用清消补三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清"凉血消斑,以"消"祛瘀除湿化斑,以"补"扶正止血退斑,遣方用药灵活,祛邪补虚,从源头治病、防病,并将消法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如久病耗伤气阴,兼感风热之邪,当清补并用,祛邪避免伤正,补虚切勿留邪,并配以少量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以促进皮损消退,退后不留瘀;若因虚致痰湿、瘀血内生,则应消补并行,标本兼治.朱教授认为明确其病因病机,切中要害,灵活结合清消补三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缩短病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邪路 ,是病邪在人体通行之通道。根据病邪入侵、去除及在体内传变之途径 ,可分为来路、去路与传路。人体之经络、气道 ,谷道 ,尿道、口鼻、毛窍等均可成为邪路。邪路之概念可追溯到《内经》 ,《素问·缪刺论》 :“邪之客于形也 ,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络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 ,散于肠胃 ,明阳俱感 ,五脏乃伤。”此段中病邪“入舍” ,再“入舍”所经之通道即为邪路。至明代 ,张景岳更明确指出 :“邪之来去 ,必有其道 ,知其道则取病甚易 ,是谓保身之宝也。”张机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 ,…  相似文献   

12.
孙彬栩  贾英杰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0-992
贾英杰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多“毒瘀并存”,且“毒”“瘀”贯穿于疾病病程始终.“毒”有外侵之毒邪及体内有毒之邪2种,耗伤人体之气血,使人体正虚而邪实;“瘀”是血行不畅,毒邪瘀积,久则恶变成癌的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贾英杰教授注重理气药物的配伍及不同类型活血化瘀药物辨证应用,同时重视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强调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贵在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3.
心肌炎主要是外邪入内,温热邪毒导致气阴两虚,湿热邪毒终致心阳亦伤。急性期清热解毒、化湿,驱邪外出;恢复期重在扶正。正盛邪自却;迁延期祛邪与扶正兼顾。  相似文献   

14.
<正> 人体感染邪毒后、正胜邪却,邪毒可由深移浅,正不胜邪亦可逆其道而行之。移毒的结果,既可有效的保护重要脏器组织,亦可反其道而损伤之。痈失治可出现流注,疖可此起彼伏,疗毒可致疗疮走黄,五五丹可提脓,邪热入营可透热转气,移毒现象不胜枚举。笔者仅从以下三方面作以浅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曙光医院的沈楚翘老中医早年从师于江南名医顾筱岩门下,颇得其传。行医五十余年,专治外科杂症,对疮疡后期运用调理脾胃法,尤有心得。我们曾随师进修。沈老认为,外科疮疡痈疽多因火毒所致。诚然,在毒邪方盛、正气未虚的情况下,清热解毒是正治大法,火热毒邪不除,疮疡难愈,若早用补托,势必火上加油,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故也。但是,应用苦寒泻火解毒剂必须适可而止,衰其病邪大半而止,不可过剂,更不宜久服。若过事苦寒攻伐,反致气血冰凝,脾胃伤败。化源匱乏则气血亏虚,不能托毒外出,难溃难(?),多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三急下"病证辨治,皆为救阴而设.阳明邪实火热伤津、少阴正虚津亏火旺,两者虽病变因机有别,虚实病证有异,一为邪实致虚,一为因虚致实,但热盛火旺、阴津亏虚则一.故宜急下火热实邪以存虚亏之阴津.  相似文献   

17.
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因湿热疫毒之邪久稽体内而伤正,致肝脾损伤、气阴亏虚.益气养阴、扶正固本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方法.指出解毒清利,贯穿始终;活血化瘀宜当早用;扶正固本,顾护胃气.治疗时,应自始自终运用解毒、清热、利湿法,清解湿热疫毒,疏肝理气之品可用但宜少用,因活血化瘀才是治本之道;同时应时时顾护胃气.指出可采用化湿醒脾、益气健脾、理气运脾等法,使脾运得健,升降复常,使得后天之本巩固,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旺盛邪退.  相似文献   

18.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主因邪毒和内虚(气阴两虚)导致三道两路阻滞不通而发病。壮医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病原则,壮医治疗本病临床上常加以益气健脾之法。文章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出发浅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法。  相似文献   

19.
毒邪一指病因,二指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三指病证,四指病性,五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病因之毒常被称为"毒邪",即"邪之甚者则为毒";包括外受毒邪、内生毒邪。痛风病因病机为外感毒邪、内生毒邪、外邪引动内伏之毒等。痛风病变之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盛或后天调摄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浊毒内生。继则每因复感外邪侵扰而诱发内生伏毒,毒邪流注血脉、骨节、经络乃可发病。病久入络而致瘀毒,终因湿热瘀毒互致为患而脾肾亏虚。初为邪盛的实热证,继则出现气血亏虚和痰湿瘀血阻滞的本虚标实证。辨证遵循祛湿、泄热、解毒之法。认为未病先防,除节制饮食之外,对于内蕴湿毒之体,当及早干预,予以排毒通利之品,使邪去正安,脏腑和调。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认为毒、痰、瘀、虚为其病因病机,是其病理基础。所谓毒,乃指湿热毒邪,邪传由经入络,蕴结于肝络脉,毒邪伤络,因瘀生痰,因毒生痰,并因毒、痰、瘀处于肝络脉,相互衍生转化,使致气血皆伤,络脉空虚成虚,演成因虚致瘀,络中气血阴阳不足,则肝体失养,延久肝体枯萎变硬。从中看出,内伤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