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6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现,本组病例占同期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0.2%(16/156)发病年龄30~66岁,平均46.3岁,男女之比为1.29:1。9例(56.3%)于发病前有口腔粘膜黑斑病史。本组发生于牙龈、牙槽粘膜9例(56.3%),上腭部6例(37.5%)。除HE染色外,还进行了S-100蛋白及HMB-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5%。应用Giemsa液复染,代替常现的苏木素液复染,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更易判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定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2-613,6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in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IM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10例病人男女之比为2.3:1,平均年龄57.1岁,主要症状为便血、肛门肿物。4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于直肠下端。肉眼见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梭形细胞等,8例见黑色素颗粒。肿瘤细胞对S-100及HMB-45抗体呈阳性反应。对该病的组织发生、形态学及病理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小痣样细胞型、混合型。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S-100、KI-67、Vimentin均阳性表达,HMB-45、Melan-A分别为91%、86%。结论:原发性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表现复杂,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片,以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率,方法 收集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除脉络膜外)6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和口腔黏膜33例,头颈部皮肤3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6例为活检(咬取、切除)标本。复习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42例进行S-100、HMB45和NS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在68例中,手术切除者52例,其中有13例行补充放疖1例进行了化疗单纯放疗0例;抿绝治疗6例,在获得随诊的5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1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9例,占75.0%;鼻腔及口腔黏膜者3例外中25.0%。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生于鼻腔和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明显比发生在头颈部皮肤的差。  相似文献   

7.
2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2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本组有10例诊断为慢性溃疡.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细胞及瘤巨细胞,瘤细胞排列:上皮样细胞呈实性巢状或片状,有时可呈腺泡状,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透明细胞、瘤巨细胞呈小区成群或分散混合在其它瘤细胞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本瘤S-100蛋白、Vimentin、HMB45阳性率分别为95%、90%、90%,CK阴性.免疫组化的应用对提高本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靠病理学、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色素瘤5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9例MM进行临床病理学,部分病例做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正确诊断发生在皮肤45例中仅14例,占32%,发生在粘膜14例中仅3例,占21%。其余均误诊。在病理形态上肿瘤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外,16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M)做Fontana染色均阳性。其中8例做免疫组化检测,大部分符合本瘤诊断。其中2例误诊,结论认识MM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HMB45、S-100蛋白,VIM、CK四种标记联合应用,对MM尤其是对A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l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1/3处,大体呈息肉状;光镜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或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染色质丰富,部分细胞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蛋白、HMB45和Melanoma—pan阳性;不表达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iticenolase,NSE)、白细胞共同抗原(1eukocytecommonantigen,LC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嗜铬素蛋白-A(chromograninA,Cg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tane antigen,EMA)、高分子量CK、CK18、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cancer,SCLC)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等。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由于其症状与食管其它肿瘤相似,在活检或手术前很难确诊,对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应考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源于神经嵴黑素细胞,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皮肤,亦见于接近于皮肤的黏膜,还可发生于眼脉络膜和软脑膜处,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高趋势。因其病理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化多样,部分肿瘤为无色素型,临床表现较复杂,容易误诊。现对本院1998—2003年14例有完整资料的病例进行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全部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的细胞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均未找到黑色素颗粒为主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100.0%、80.0%和70.0%.结论 10例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比较困难,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女性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21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寿命表分析法和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100、HMB45,Melan-A和Vim均呈阳性表达.预后分析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年生存率为24%.外阴、阴道和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60和34个月.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问长于手术加其他辅助治疗或单纯辅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2,P=0.003;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惠者手术加其他辅助治疗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辅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8,P=0.006.Ⅰ、Ⅱ和Ⅲ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8、53和27个月,Ⅰ期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26.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复发及转移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S-100、HMB45、Melan-A和Vim联合标记可提高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FPMM)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收集13例FPMM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包括肿瘤组织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选取广泛转移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癌(MPDOSC)和广泛转移性低分化结直肠腺癌(MPDCC)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13例FPMM中8例发生于盆腔,5例发生于腹腔。13例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分型:上皮型12例,双相型1例,未见肉瘤型。组织学表现: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被覆于小管或纤细的不规则乳头上,或多边形细胞镶嵌成片、团、巢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丰富嗜酸;细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质细腻,异型性不明显;部分标本有少数异型性明显的巨核细胞或瘤巨细胞。MPDOSC和MPDCC的组织构型与FPMM相似,但癌细胞异型性更明显。FPMM表现为P-CK、Vimentin、Calretinin阳性,CEA阴性;MPDOSC 表现为CK7、CA125、p53阳性;MPDCC表现为CK20、CA199、CEA阳性;3种肿瘤的Ki-67阳性率均较高。12例FPMM患者随访6~28个月,2例存活,10例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为(12.2±5.3)个月;5例MPDOSC和MPDCC患者分别的平均生存期(10.2±3.7)个月和(6.9±2.1)个月。结论 FPMM更易发生于盆腔。上皮型FPMM有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但仍需多种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部分FPMM预后较好,可较长时间存活,应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aggressive angiomyxoma (AA) in female genital tract and pelvis.

Methods

A cohort of 13 patients with A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the last 12 years was reported focusing on the results of the management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mean age at initial presentation was 36.9 years. The commonest site of tumor was perineum. Only two cases we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s AA preoperatively by biopsy an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the tumors respectively. MRI helpfully reveals the location, relationship and degree of infiltration between tumors and pelvic organs. Surgery is the mainstay treatment. 11 of 12 patients had complete resection and majority of the operations were finished successfully through trans-perineum and trans-vagina approaches. Three case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ERs and PRs in the tumors received GnRHa injections which were useful preoperatively but not postoperatively. One repeatedly-recurrent case wa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effectively. The recurrence rate in our study was 41.7% (5/12), with a median recurrence interval of 20.9 months. No patient developed distant metastases and died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s

AA preferentially involves the pelvic and perineal regions of women in reproductive age. Tumor biopsy and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are conducive to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The individualized operative strategy and awareness to protect and rebuil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organs should be emphasized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AA. Long-term follow-up is mandatory because of the high rate of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了解原发于女性生殖器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性回顾本院自 1991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30例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资料。结果 :30例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中 ,生存 >2年 10例 ,占 38 5 % (10 / 2 6 ) ;>3年 4例 ,占 15 4 % (4 / 2 6 ) ;>5年 3例 ,占 11 5 % (3/2 6 )。中位生存 :Ⅰ、Ⅱ期 (2 7 3个月、2 9 1个月 )与Ⅲ、Ⅳ期 (2 1 7个月、15 3个月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外阴恶黑(35 3个月 )与阴道恶黑 (2 0 3个月 )、宫颈恶黑 (17 6个月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手术组 (2 7个月 )与非手术组 (11 3个月 )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肿瘤浸润深度≤ 4mm(5 3 2个月 )与 >4mm(19 1个月 )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淋巴结无转移 (34 7个月 )与淋巴结转移 (14 1个月 )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 ,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临床期别、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局部复发和早期远处转移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200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AMM患者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6岁),男5例,女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管直肠肿物、肛门坠胀疼痛。15例中仅有2例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 100、Vimentin、HMB 45及Melan A,不表达CK、EMA、LCA,Ki 67表达10%~60%阳性不等,1例可见BRAF基因突变。结论AMM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Vimetin等染色。结果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它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45、s-100均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结论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突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4例女性生殖器的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于外阴、阴道、宫颈的恶性黑色素瘤分别为 4例、9例、1例。 10例行手术切除辅以化疗和免疫疗法 ,4例单纯行化疗和免疫疗法。 14例中随访 13例。 5例生存期 <1年 ,6例 <2年 ,2例>3年 (其中一例无瘤生存 2 0年 )。结论 女性生殖器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辅以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分组统计预后。结果 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20%。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为21%,非手术治疗组为0。结论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首选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病理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